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腐蚀产物膜覆盖条件下油套管钢C02腐蚀电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动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腐蚀产物膜覆盖条件下2种油套管钢CO2腐蚀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套管钢表面生成腐蚀产物膜以后可以显著降低腐蚀电流密度,EIS图谱中出现Warburg阻抗特征,含Cr油套管钢CO2腐蚀产物膜对基体的保护作用要优于N80钢.N80油套管钢在CO2腐蚀过程中的点蚀会使交流阻抗谱出现容抗弧特征.  相似文献   

2.
含1%Cr的N80钢CO2腐蚀产物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油田CO2腐蚀环境下,研究了含1%Cr的N80钢腐蚀产物膜的特征.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Cr会在腐蚀产物膜中富积形成非晶态的Cr(OH)3.含1%Cr的N80油套管钢CO2腐蚀产物膜是由FeCO3晶体与Cr(OH)3混合构成。导致腐蚀产物膜具有阳离子选择性,使阳极反应受到抑制,腐蚀速率降低.腐蚀介质中的阴离子会穿过FeCO3晶体到达膜与基体界面,腐蚀基体金属,导致点蚀发生.  相似文献   

3.
N80油套管钢CO2腐蚀产物膜特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模拟的油田高温高压现场环境下研究了普通N80级油套管钢和含4%-5%Cr的N80油套管钢CO2腐蚀产物膜结构和离子选择性特征。结果表明,普通N80油套管钢形成的FeCO3腐蚀产物膜具有阴离子选择透过性,这种特征对基体保护性较差,且容易诱发点蚀:含4%-5%Cr的N80油套管钢形成的Cr(OH)3非晶态腐蚀产物膜具有阳离子选择透过性,它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腐蚀速率,而且可以抑制点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含Cr质量分数为1%的Q125级套管钢焊接接头的CO2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母材和热影响区的耐CO2腐蚀性能相近,母材为回火马氏体,热影响区为回火索氏体,组织对实验钢的耐CO2腐蚀性能影响不明显。焊缝区的Cr含量较高,腐蚀产物中的Cr富集加剧,且结构致密,其更能有效的阻止阴离子的通过,从而保护金属基体免受腐蚀介质的腐蚀。电化学分析可得,焊缝区的自腐蚀电位最正,自腐蚀电流最小,不易发生腐蚀;母材区的自腐蚀电位最负,自腐蚀电流最大,母材金属将作为阳极首先发生腐蚀,焊缝作为阴极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低铬油套管CO2/H2S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Cr油套管开发的工程背景。综述了低Cr油套管的耐CO_2/H2S腐蚀性能,详述了多种因素(如Cr含量、温度、p H值、流速等)对低Cr油套管在含甜性气体(仅含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产物膜表面特征的影响,以及低Cr油套管在含酸性气体(H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其抗硫化物应力开裂(SSC)的性能。探寻了低Cr钢的抗CO_2腐蚀机理和H2S腐蚀机理。研究发现,低Cr钢因Cr元素能在产物膜中富集,形成非晶体化合物Cr(OH)3,腐蚀产物膜因此具有阳离子选择性,降低了腐蚀产物膜与金属基体界面处的阴离子浓度,抑制了阳极反应,进而提高了低Cr钢耐CO_2/H2S均匀腐蚀性能,同时也减少了Cl-在界面处团聚、形核的可能性,抑制了局部腐蚀,尤其是点蚀的发生。但是要想消除点蚀,钢基体中Cr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应低于3%。另外,Cr元素在晶界及晶内以粒状碳化物析出并弥散分布,进一步增强了其抗SSC性能。简述了低Cr油套管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钢的化学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四位一体"法得到的"经济型"低Cr抗CO_2/H2S腐蚀的油套管,是未来发展趋势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高Cr合金能够有效的抑制CO2腐蚀,但是在实际中,有些测井仪器在深井测井后表面材料出现点蚀现象,严重的有穿孔现象。点蚀现象主要是因为Cl-深挖造成,Cr(OH)3能够有效的抑制Cl-富集,能够有效的缓解点蚀现象,17-4PH钢出现点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FeCO3依然能够通过阴离子使其到达金属表面,从而腐蚀基体。穿孔可能是因为腐蚀产物膜脱落使得该区域形成大阴极小阳极的腐蚀环境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线性极化曲线、阻抗谱电化学技术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超级13Cr油套管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60、80和100℃对应的点蚀电位分别:-0.24、-0.27、-0.36 V,随温度升高,超级13Cr的点蚀电位下降,点蚀的尺寸逐渐增大,到100℃时,由点蚀引发了局部腐蚀,腐蚀速率增大;温度升高导致超级13Cr油套管钢在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温度对N80和K080SS钢在饱和CO2地层水中电化学腐蚀阴阳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80钢和KO80SS钢随成膜温度的升高,腐蚀加剧,腐蚀电位下的电极反应速度分别由阳极和阴极控制.在30℃条件下N80钢的阳极交流阻抗谱显示活化区与腐蚀产物膜覆盖区并存,基体处于腐蚀状态;温度达到60和90℃时.N80钢腐蚀产物膜基本完全覆盖基体表面,KO80SS钢生成的腐蚀产物膜完整均匀;两种钢的阳极腐蚀均受活化控制.两种钢的阴极腐蚀反应均同时受扩散和活化控制,阴极反应以H2CO3、HCO-3的还原为主,H+的还原占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献昉 《腐蚀与防护》2002,23(12):535-537
在模拟油田CO2腐蚀环境中,研究了不同含Cr量N80钢的点蚀特征。结果表明,普通N80钢CO2腐蚀产物膜下会出现明显的点蚀现象,基体金属中加入Cr后,会有效抑制点蚀的发生;随着Cr含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加。1%Cr的N80钢点蚀坑大小明显小于普通N80钢,而4%-5%Cr N80钢则呈均匀腐蚀形态,已经没有点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级13Cr 钢在高CO2分压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并评价其耐腐蚀能力,为存在类似工况的气田选材提供参考。方法模拟东方气田腐蚀环境(141℃,CO2分压27.9 MPa),通过高温高压腐蚀挂片实验和电化学实验对超级13Cr开展腐蚀行为研究。结果在东方气田高CO2分压腐蚀环境下,挂片腐蚀试验表明,超级13Cr的腐蚀形式为全面腐蚀,其均匀腐蚀速率为3×10-3 mm/a;电化学分析表明,13Cr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0.785 V)和点蚀电位(-0.301 V)较超级13Cr不锈钢的(-0.580 V,-0.139 V)有明显负移,而自腐蚀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明显更大。结论高CO2分压条件下,超级13Cr可满足气田油套管使用要求,超级13Cr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和抗点蚀敏感性均强于13Cr不锈钢。  相似文献   

11.
N80油管钢CO2腐蚀点蚀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模拟油田CO2 腐蚀环境下 ,利用XRD、EDS和SEM研究了N80钢点蚀坑的形成与发展 .结果表明 ,Cl-会在腐蚀产物膜与金属界面处富积成核 ,加速该区域的阳极溶解 ,促使点蚀坑的形核 ;点蚀坑内也有Cl-富积 ,在膜与基体界面处形成厚度为 3 μm的富积层 ,加速点蚀坑内基体的腐蚀 ,使得点蚀坑进一步发展 .同时 ,讨论了阳极反应与点蚀坑形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含铬油套管钢的CO2腐蚀点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油田CO2腐蚀环境中,研究了不同含Cr量N80钢的点蚀特征。结果表明,普通N80钢CO2腐蚀产物膜下会出现明显的点蚀现象。基体金属中加入Cr后,会有效抑制点蚀的发生;随着Cr含量增加,抑制作用显著。1%Cr的N80钢点蚀坑大小明显小于普通N80钢,而4%-5%CrN80钢则呈均匀腐蚀形态,已经没有点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HP13Cr和N80油管钢在含饱和CO_2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HP13Cr钢自腐蚀电位较N80钢低,自腐蚀电流密度较N80钢高;与N80钢相比,HP13Cr钢极化曲线的循环滞后环面积小,点蚀发生的程度低;HP13Cr钢的极化电阻高于N80钢的极化电阻,说明HP13Cr抗CO_2腐蚀能力强;当HP13Cr与N80组成电偶对时,两者的电偶电位均较其自腐蚀电位负移,且因电偶电流较大而不能偶接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油田CO2腐蚀环境下,利用XRD、EDS和SEM研究了N80钢点蚀坑的形成与发展。结果表明,Cl^-会在腐蚀产物膜与金属界面处富积成核,加速该区域的阳极溶解,促使点蚀坑的形核;点蚀坑内也有Cl^-富积,在膜与基体界面处形成厚度为3μm的富积层,加速点蚀坑内基体的腐蚀,使得点蚀坑进一步发展。同时,讨论了阳极反应与点蚀坑形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温度、Cl-浓度、Cr元素对N80钢CO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温度、Cl^-浓度、Cr元素对N80钢CO2腐蚀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腐蚀的阴极、阳极电极反应速率会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温度的升高又容易使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形成,对基体金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介质中的Cl^-浓度,会使阳极溶解速率先增加,后减小;阴极还原速率则缓慢减小;同时,Cl^-还会破坏腐蚀产物膜在试样表面的覆盖,N80钢加入Cr元素以后,CO2腐蚀阴极、阳极反应速率降低,材料具有一定的抗CO2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6.
3Cr管线钢CO_2腐蚀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线性极化法(LPR)研究了3Cr管线钢在高温高压CO_2腐蚀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结合SEM与EDS研究了腐蚀不同时间的腐蚀产物膜.利用EIS监测到腐蚀产物膜中出现二次富Cr程度低的内层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膜分为向基体内部原位生长的非晶富Cr层与腐蚀后期在其上沉积的FeCO_3晶粒层两部分,腐蚀膜内含Cr化合物的不断富集和致密度的提高,是腐蚀速率持续下降的主因;含Cr化合物的成膜需要一定的Cr~(3+)浓度;由于3Cr管线钢的点蚀源处的局部腐蚀速率较快,导致Cr~(3+)局部富集成膜,使点蚀源内腐蚀产物膜Cr/Fe比远高于周围,从而抑制了蚀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N80钢在饱和CO2模拟油田地层水中于不同温度下的腐蚀行为及腐蚀特征,探究N80钢在饱和CO2模拟油田地层水中的腐蚀规律及机理。方法 利用高温高压釜对N80钢在不同温度(60、90、120 ℃)的饱和CO2模拟油田地层水中浸泡96 h的失重腐蚀进行测试,并用电化学分析仪对其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宏观电化学测试。采用XRD、SEM、EDS对N80钢腐蚀后的腐蚀产物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腐蚀产物去除后基体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 N80钢在饱和CO2模拟油田地层水中所形成的腐蚀产物主要由FeCO3和溶液介质中的结晶盐CaCO3组成。温度影响腐蚀产物膜的形貌特征、晶粒尺寸及其致密度变化,导致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60 ℃时,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膜均匀覆盖于基体表面,产物膜膜层平整、致密,去除腐蚀产物后,表面有少量点蚀坑;温度升至90 ℃时,基体表面覆盖的腐蚀产物凹凸不平,晶粒粗大,排列较乱,规则性差于60 ℃下的腐蚀产物,腐蚀产物去除后,发现基体表面有大片蚀坑群,发生连片腐蚀;120 ℃时,腐蚀产物晶粒减少,覆盖不均,具有明显蚀孔和裂纹,部分腐蚀产物脱落,去除腐蚀产物后的基体表面出现大面积蚀坑,发生严重腐蚀。N80钢的腐蚀速率由60 ℃时的0.021 0 g/(m2.h)增至90 ℃时的0.036 0 g/(m2.h),至120 ℃时的0.044 4 g/(m2.h)。N80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由60 ℃时的1.362 3× 10?6 A/cm2增至90 ℃时的1.427 3×10?6 A/cm2,至120 ℃时的1.785 1×10?6 A/cm2,但其自腐蚀电位则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随腐蚀温度增加,N80钢表面所生成的腐蚀产物膜变得较疏松,且膜层含较多微孔与裂纹,腐蚀速率持续增加,N80钢腐蚀加重。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压下的电化学实验及U型弯浸泡实验结合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13Cr不锈钢在不同H2S分压下CO2注气井环空环境模拟液中的电化学特征及应力腐蚀规律。结果表明:油套管钢的刺漏现象以及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的存在使得环空环境成为复杂的高压H2S-CO2-Cl-环境,13Cr不锈钢在该种环境下具有明显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随着H2S分压的升高,13Cr不锈钢击破电位下降,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强,这主要因为H2S分压的增大对不锈钢表面膜(钝化膜及腐蚀产物膜)的破坏作用加强。当H2S分压达到0.20 MPa时,13Cr不锈钢发生明显的应力腐蚀,断口表现为由沿晶应力腐蚀裂纹(IGSCC)和穿晶应力腐蚀裂纹(TGSCC)组成的混合断口,应力腐蚀受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9.
3Cr钢和13Cr钢在高矿化度CO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预测油井管钢在高矿化度、含CO2的储层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腐蚀,为该储层推荐在开发周期内安全经济的材质,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了3Cr钢和13Cr钢在模拟储层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3Cr钢和13Cr钢的腐蚀产物膜特征.从腐蚀速率、清理腐蚀产物后试样的表观特征、腐蚀产物的表面形貌、横截面腐蚀试样形貌和腐蚀产物化学成分方面探讨了3Cr钢和13Cr钢在CO2环境中的腐蚀特征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及反应时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3Cr钢在CO2分压为0.2 MPa,Cl-含量139 552mg/L的环境中会发生极严重腐蚀,且试样表面产物膜在微观上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不完整;13Cr钢发生轻度腐蚀,在所测试样中未观测到点蚀,即3Cr钢不适用于该高矿化度CO2环境而13Cr钢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钢铁热浸镀锌的镀层/钢基体界面的微区电化学特性及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技术,研究镀层/钢基体界面在0.1 mol/L NaCl溶液腐蚀过程中微区电流的演变过程,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3D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等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分布规律。结果 在腐蚀过程中,镀锌钢的腐蚀产物主要分布在热浸镀锌层界面处靠近钢基体的一侧,在镀锌层表面的分布较少,腐蚀产物主要由Zn5(OH)8Cl2、Zn5(OH)6(CO3)2与ZnO等物相组成。在腐蚀开始阶段,钢基体区域的SECM还原电流(I=1.2)大于镀锌层(I=1.1)。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镀层/钢基体界面处的SECM还原电流整体降低,同时在界面靠近钢基体一侧存在电流凹陷区(I=1.0),表明腐蚀产物主要沉积在此处,并对镀层的腐蚀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在腐蚀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主要发生在钢基体区域,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镀层和钢基体表面的溶解氧含量都逐渐降低。结论 在浸泡腐蚀过程中,镀锌层作为阳极,溶解生成Zn2+,并向钢基体区域扩散,同时钢基体表面消耗氧气,还原形成OH向镀锌层区域扩散。Zn2+与OH以及溶液中其他离子结合,生成腐蚀产物,在靠近镀层/钢基体界面处的钢基体一侧沉淀,对钢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