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军 《甘肃冶金》2013,35(4):45-47
酒钢中板十一辊矫直机在钢板矫正过程中出现表面粘钢锈蚀现象,进而造成矫正钢板表面出现压痕,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通过技术交流分析相关机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矫直辊表面粘钢锈蚀问题,可作为同类型矫直粘钢锈蚀问题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轧厚板经热矫直工序后钢板上表面产生压痕缺陷,从压痕的形貌特征分析,缺陷是由热矫直机上工作辊辊面缺陷所致,经查上辊面确实存在缺陷.针对热矫直机上工作辊表面缺陷的产生,在对与工作辊相关的支承辊、矫直机上框架的工况进行检测基础上,分析并得出了上辊面缺陷的成因是上框架的不平和支承辊辊形不良,研究了消除缺陷的对策与措施,并通过对上框架水平度的调整,以及支承辊辊形的优化,解决了上辊面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晓宝  王东城  张龙  刘宏民  曲义振 《钢铁》2016,51(11):55-60
 轧辊是钢铁企业的重要消耗品,降低轧辊消耗是当前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要求之一。硅钢断带和粘钢容易引起支撑辊辊面掉肉及裂纹,造成支撑辊磨削差异大、配辊难。合理设计配辊辊径差可方便轧辊管理,减小支撑辊下机后不必要的磨削量,显著降低辊耗成本。但是支撑辊是影响轧制稳定性的重要部件,为此从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工作辊驱动的UCM轧机上下支撑辊辊径差异对加减速过程驱动力矩的影响,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分析了上下支撑辊和中间辊压扁量差异对带钢厚度设定和控制精度的影响。生产应用最新配辊方案表明,合理的配辊策略不仅不会影响生产,而且方便轧辊管理,降低辊耗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涟钢CSP热连轧机上游机架CVC工作辊窜辊行程总是窜到负极限、窜辊行程利用率低,以及支持辊磨损不均匀等问题,基于大量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CVC工作辊辊形的设计原理及引进变接触和叠加反CVC支持辊辊形技术,对上游机架工作辊及支持辊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郑光文 《冶金设备》2004,(2):16-18,42
根据矫正辊辊形理论 ,分析了矫正机在矫正不同钢管直径时 ,管件与辊面的接触状态 ,并运用约束非线性优化工具对辊形半径偏差进行了优化 ,使角度调整达到最佳化。辊角最优化设定曲线为实际操作提供了依据 ,对提高矫正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 500 mm中厚板轧机轧制钢板过程中出现镰刀弯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造成钢板镰刀弯的主要原因,最终确定推床对中精度及平行度差、精轧机两侧刚度差值较大、精轧机支承辊及工作辊辊型不良、粗轧机和精轧机原始辊缝楔形等是导致镰刀弯产生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改进措施,减少了镰刀弯缺陷,提高了板材综合成材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韶钢3 450 mm中厚板生产线由于矫直机辊面缺陷造成的大量故障停时问题,对矫直机矫直辊辊面缺陷情况进行跟踪,将辊面缺陷分成三大类,并对每种类型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每类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工艺改进措施。通过系列工艺改进措施,将矫直机辊面缺陷造成的工艺故障停机时间减少近90%,大大缩短了修磨时间和降低了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H型钢万能轧制过程水平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水平辊辊面温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与H型钢腹板部位接触的水平辊辊面温度较低,与H型钢R角部位接触的水平辊辊面温度最高。此外,还完成了小型H型钢万能轧机水平辊冷却试验,水平辊冷却方式分别为气雾冷却和水冷,试验结果表明:轧辊采用气雾冷却方式进行冷却时,型钢腹板残留冷却水较少且型钢表面温差较小,轧辊辊面温差和轧辊磨损程度均较小,且轧后轧辊温度更容易降至室温。总体而言,轧辊采用气雾冷却效果比采用水冷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镀锌光整机对超高强钢边浪板形缺陷消除能力有限的问题,建立了光整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对光整机生产超高强钢板形调控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工作辊和支撑辊辊形进行了优化,并对不同辊形配置条件下光整机的板形调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辊形优化后承载辊缝横向刚度提高了9%~20%,弯辊调控功效提高了17%,在保证出口板形良好的前提下,弯辊力降低约40%,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最大降低31%,从而实现了超高强钢大轧制力光整的可能性。之后分析了工作辊辊径对板形调控特性的影响,发现通过减小工作辊辊径,可以有效降低光整所需轧制力,即采用小辊径工作辊可轧制强度更高、厚度更薄的超高强钢;同时发现工作辊辊径越小,弯辊调控功效和承载辊缝凸度调节域越大,但是承载辊缝横向刚度随之降低,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随之增加。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上机应用,证明了优化后的辊形能够有效控制超高强钢边浪板形缺陷,为超高强钢光整过程的板形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首钢迁钢2 250 mm热连轧生产线在2006年底投产后1年多的时间里,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粗轧后中间坯存在镰刀弯、负凸度和楔形大的板形问题,导致精轧控制稳定性差,造成板形控制精度较低。为了解决粗轧中间坯板形的问题,在粗轧R2机架上设计并应用了6次多项式变接触支持辊辊形和负凸度工作辊辊形,取代了原来采用的平辊形。此支持辊辊形可以使辊间接触长度随所轧制带钢宽度变化,消除了有害接触区,使得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化,并提高了辊缝横向刚度,改善了轧辊的磨损辊形,并提高了板形调控能力。工作辊负辊形弥补了工作辊的热凸度,增强了板坯轧制过程的对中和稳定性。此支持辊辊形与工作辊辊形配置使用,大幅改善了中间坯的凸度、楔形和镰刀弯等板形质量,使得热轧产品的板形质量有10%左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贾少铭  李努 《包钢科技》2001,27(3):82-85
通过模拟加荷试验方法,鉴定了其结构的可靠性,并为采用胶粘钢板法加固钢筋砼梁板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叙述了胶粘钢板法加固砼梁板结构的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12.
针对3 500 mm炉卷轧机生产5 mm厚度耐磨钢板XCHD500初期瓢曲严重的问题,兴澄特钢通过优化调整工作辊水封、除鳞喷嘴、夹送辊精度、卷取温度、卷取速度、压下道次分配、冷矫直等轧制设备及工艺参数,显著改善了耐磨钢板的板形,为后续热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板形条件,从而确保最终交付的钢板满足平直度要求,使兴澄特钢在耐磨钢板平直度的控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伟 《云南冶金》2014,(2):85-89
辊底式热处理炉炉底辊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钢板的外观和质量,通过分析炉底辊的损坏形式及原因,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延长炉底辊使用寿命,保护钢板的下表面质量,最终达到增收节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加热、冷却、矫直、酸洗、电控这几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进几年国内外中厚板特殊钢连续热处理线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加热方面,通过采用耐火石棉纤维炉辊替换耐热合金炉辊有效解决了钢板的表面压入缺陷问题,采用高速脉冲烧嘴和新型复合脉冲燃烧控制技术,使加热更均匀和更节能;采用国内研究开发的辊式淬火机及空冷室设备和技术,使冷却的钢板厚度范围大,极限规格薄,钢板平直度高;矫直方面,通过采用全液压动态凸度补偿系统及机架高强度和高刚度,并配置合理的辊系,使矫直具备冷、热矫直功能和矫直的厚度范围大;通过采用立式酸洗和新的酸洗工艺,使设备占地空间小、酸洗质量好;电控系统方面,通过先进齐全的仪表配置、完善的4级控制系统、加热、淬火、矫直、酸洗模型在线应用等,使生产过程高产、优质、稳定和自动化.对中厚板热处理线的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在定速辊道上进行钢板位置跟踪的方法,设计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中板常化炉生产线。文中详细介绍此算法原理,并给出系统的硬件配置及实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此方案能很好地达到定速辊道钢板跟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洪峰  白世军  叶青 《天津冶金》2011,(1):29-31,49,50
针对邯钢中板轧机机架辊存在的辊径断裂、辊面粘钢等问题,通过辊子载荷计算及辊面粘钢机理的研究,确定了机架辊损坏的原因。提出机架辊改造方案,辊径由~190mm增加到p220mm,提高了承载能力;改用滚动轴承;改进辊面材料提高辊面的耐磨性和强度。经过多次运行证明,改造后其使用寿命及其它综合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满足中板线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厚板辊式热矫直机的预应力机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的中厚板辊式热矫直机制造技术的进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EH40船板钢在850~1050℃,0.005~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动态材料模型得到该区域的热变形与变形抗力方程并建立了EH40船板钢热加工图。结果表明,EH40船板钢的变形抗力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EH40船板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24.479kJ/mol,由热加工图确立出EH40船板钢最优的热加工窗口是应变不高于0.4,温度在850~1050℃,应变速率为小于10s-1的加工区域,较易发生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19.
姜永正  唐华平 《工程科学学报》2013,35(11):1513-1520
为解决热轧厚壁无缝钢管横向壁厚分布不均的问题,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张力减径轧制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结合工业试验验证仿真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轧制过程中温度、应变和摩擦力的分布,研究了单道次轧制时金属的径向和周向流动规律,并结合整个轧制过程对金属的横向流动及壁厚不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轧制过程中温度对金属流动行为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横向壁厚分布不均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经过单道次轧制时,金属的周向流动为从孔型顶部流向辊缝,对应孔型角±30°位置处金属的周向流动最活跃,靠近孔型顶部和辊缝位置的金属周向流动性较差.但从整个轧制过程来看,金属总的周向流动为从孔型顶部和辊缝向孔型角±30°位置处流动,从而导致孔型角±30°位置处的壁厚比孔型顶部和辊缝位置要厚.(2)温度分布对金属横向流动有重大影响.由于塑性功换热的原因,孔型角±30°位置处金属的温度比辊缝和孔型顶部处高,此处金属较软,阻力较小,孔型顶部和辊缝处金属向此处的流动性增强,导致钢管截面呈内边方形.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炉上料系统中皮带胶接处经常出现皮带头开裂、起皮、芯体剥离等现象,分析了故障原因.采用皮带热胶技术,优化皮带胶接方案,提高了现场检修作业效率及皮带胶接质量,减少皮带机故障率,皮带使用寿命由3个月提高到1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