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以红檵木叶为材料,对其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将提取液用不同溶剂分步萃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为供试菌种,进行抑菌实验;对抑菌活性较强的萃取液进行薄层层析分离,摸索最佳展开剂,并对薄层层析分离所得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抑菌实验和化学检识,以研究红檵木叶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种类。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为最佳萃取溶剂;氯仿:丙酮:甲酸:水(60:35:5:2)为最佳展开剂;红檵木叶中所含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鞣质类和香豆素类。  相似文献   

2.
红檵木叶抑菌活性物提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乙醇作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抑菌实验得到红檵木叶抑菌活性物质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45℃、3h。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mg/ml,对痢疾杆菌为50mg/ml,对大肠杆菌为25mg/ml。提取液抑菌活性具热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溶剂萃取以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最强,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进一步分离,得到三个抑菌活性较强的组分,化学反应和UV检测表明其属可水解鞣质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浴加热浸提法提取大肉姜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粗产品,以抑菌效果(抑菌直径)来评价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60%,水浴温度60℃,浸提时间2h,液固比25∶1.水浴加热浸提法提取的大肉姜抑菌活性成分的粗产品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粗提物浸膏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抑菌效果就越好,它的MIC值为0.63%,大肉姜抑菌活性成分在一定范围的温度、pH环境条件下仍然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冬凌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是一种能够抑制食品有害菌的良好资源,从其中提取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超声辅助乙醇回流提取冬凌草抑菌活性成分的工艺进行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冬凌草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获得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超声功率200W、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44 min、料液比1:2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8.89 mm。对5种食品致腐致病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冬凌草提取物显示出较好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做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活性追踪指标对蕨菜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蕨菜的乙醇、丙酮、甲醇、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具有抑菌活性,其中乙醇的抑菌效果最好;在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h,料液比1:8的条件下,蕨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9.61mm。蕨菜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也有抑菌活性,其抑菌效果接近,稍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荸荠皮抑菌活性成分,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荸荠皮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以抑菌效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等因素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提取物用石油醚萃取,研究了石油醚萃取相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考察了温度、p H和紫外线等对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荸荠皮抑菌活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250 W、微波时间4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液固比25∶1 mL/g。石油醚相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 5 mg·mL~(-1),对啤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1);石油醚相抑菌活性成分在一定范围的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时间等条件下依然能保持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中巨石斑鱼精巢组织为原料,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提取鱼精蛋白,测定抗菌活性蛋白的分子量,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对鱼精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硫酸浓度为10%、硫酸用量为精巢质量的4倍、提取时间为1.5 h、冷乙醇用量为硫酸提取液的3.5倍,在此条件下,鱼精蛋白得率达1.24%,抗菌活性达到54.99%;(2)通过Tricine-SDS-PAGE电泳对抗菌活性蛋白的分子量进行测定,主体成分蛋白的分子量小于16 ku,在(13~14)ku之间;(3)鱼精蛋白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比大肠杆菌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不同提取剂对花椒油树脂的抑菌作用及温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醇、乙醇、乙酸乙脂等三种有机溶剂的花椒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受试菌的MIC均小于4.0 mg/mL。抑菌能力大小顺序为:正丁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脂提取物,三种提取物对酵母菌的抑菌能力均大于大肠杆菌。正丁醇、乙酸乙脂提取物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其原有的抑菌活性,而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变化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陈皮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初步测试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法提取陈皮总黄酮,依据单因素实验建立BBD实验模型,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黄酮提取液经HP-20型大孔树脂分离提纯后,采用滤纸片法测试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验证,陈皮总黄酮在乙醇体积浓度60%、微波功率619 W、微波时间3 min、提取温度62 ℃、料液比1:21 (g/mL)时的黄酮得率最高,为1.3468%±0.0142%,与预测值(1.3575%)的偏差仅为0.0107%,说明该模型方程与实际拟合良好。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陈皮黄酮对被测菌种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照茶多酚。  相似文献   

10.
白骨壤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骨壤叶为原料,以4种常见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了白骨壤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白骨壤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初步抑菌试验,确定出抑菌活性成分所在部位,并对有效部位的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定性检测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石油醚稍有抑菌作用,水提液无抑菌作用。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抑菌活性较强的乙醇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2个抑菌活性组分,它们对4种试验菌的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纯化物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大小顺序为大肠杆菌>根霉>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初步的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抑菌活性的纯化物中含有生物碱、黄酮、蒽醌等。  相似文献   

11.
抑菌织物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日本抑菌织物的发展状况 ,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其与抗菌防臭织物的异同 ,愿由此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促进我国抑菌织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枇杷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采用滤纸片法探讨了枇杷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对三种食品中常见污染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性。同时还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这三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三种试验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水提取物,最后是正己烷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浓度在0.1g/mL时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大肠杆菌11.8mm,金黄色葡萄球菌13mm,枯草芽孢杆菌11mm。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0.1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01mg/mL,枯草芽孢杆菌10mg/mL。  相似文献   

13.
果胶酶解液抑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果胶酶解液的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在酶解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可显著抑制食品中常见细菌,特别是乳酸菌的生长,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14.
迷迭香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迷迭香中的抑菌物质和抑菌作用,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从迷迭香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的迷迭香酚、鼠尾草酚及迷迭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三氯甲烷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8种细菌的抑菌活性。迷迭香酚、鼠尾草酚在浓度高于0.01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迷迭香酚对肺炎链球菌抑菌活性不强,在浓度0.3g/ml以上时才有抑菌活性,鼠尾草酚对肺炎球菌无抑菌活性;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均对绿脓杆菌无活性;迷迭香乙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萃取物除对绿脓杆菌均无活性外,对其它细菌只有在浓度0.3g/ml以上时才有一定活性。根据本测验结果,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应用于食品防腐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荸荠英抑菌成分活性跟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抑菌活性分析,确定敏感菌,运用硅胶板层析技术,研究生物自显影对荸荠英提取物抑菌成分的活性跟踪方法:用200mg/ml荸荠英提取物丙酮溶液点样4μl,以二元溶剂氯仿:甲醇=8.5:1.5展开,贴板10min,37℃培养10h即可得到清晰的抑菌斑色谱图。应用该方法可将荸荠英粗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六个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6.
以同时蒸馏法提取山葵精油,采用纸片法和打孔法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山葵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及青霉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0.075%,其他5种菌种的MIC为0.075%。  相似文献   

17.
左娟  马美湖 《食品科学》2010,31(9):19-22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6 种植物精油的抑菌效果,6 种植物精油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结果均为:肉桂油>冬青油>紫苏叶油>茶树油>桉叶油>连翘油。选定肉桂油、冬青油、紫苏叶油3 种植物精油配制复合抑菌物质。复配抑菌物质的配方为:肉桂油0.6mg/mL、冬青油0.4mg/mL、紫苏叶油0.3mg/mL。  相似文献   

18.
蟹黄肤宁软膏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蟹黄肤宁软膏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在0.031 25~0.25mg/mL之间,空白基质均>46mg/mL。结论蟹黄肤宁软膏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姜黄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测定4种供试菌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内容物的渗漏情况等方面,对姜黄油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为15.3 mm,MIC值为0.4 μL/m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扫描电镜图显示,姜黄油使菌体外部出现损伤,细胞形态破损严重,影响了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小分子物质泄漏;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经1 MIC姜黄油处理的4种供试菌,其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内容物泄露,电导率明显增加,同时培养基中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也明显增加,使OD260(核酸)的值也明显升高。综上所述,姜黄油的抑菌机理可能在于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内容物泄漏,导致菌体凋亡。  相似文献   

20.
松萝酸的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小钒 《食品科学》2000,21(3):42-44
松萝酸是低等地衣植物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抑菌剂,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本文报道松萝酸对霉菌、细菌、酵母菌及奶油防腐等的抑菌效果,从而得到松萝酸的抑菌能力、抑菌种类和限量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