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研究了以硫酸锰、氨水为原料,空气为氧化剂,采用一步氧化法制备类球形四氧化三锰,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四氧化三锰物相、粒度、振实密度、比表面积、锰质量分数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种类对四氧化三锰物相没有影响,但对粒度、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及微观形貌影响显著;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在硫酸锰浓度2.0 mol/L、硫酸锰加料速度15 mL/min、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时间20 h条件下,可获得综合性能较优的类球形四氧化三锰。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氧水-乙醇体系与硫酸锰溶液反应制备四氧化三锰的过程中有颗粒团聚问题,研究了向反应体系中分别引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二醇(PEG)),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及投加量对生成的四氧化三锰形貌与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四氧化三锰的物相没有影响;对形貌影响较大,加入量不同,四氧化三锰形貌不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四氧化三锰的最佳条件为SDS质量0.4g,乙醇体积6mL,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室温,搅拌速度400r/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N235萃取提纯的氯化锰溶液制备高品质四氧化三锰。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搅拌速度500r/min、氯化铵用量2g/L、溶液锰浓度20g/L、pH 7.5、溶液流速3L/h、氧化时间6h。制备出的四氧化三锰粒度集中,比表面较大,钙、镁等达到国内电子级产品先进水平,杂质铁、硒、铬含量远低于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体磷污染治理问题,以菱镁矿轻烧粉为原料,采用矿石沉淀煅烧法制备高比表面、超细氧化镁产品,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热解时间、搅拌速率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氧化镁比表面积和粒度的影响。采用XRD、SEM、BET、FTIR和粒度分布仪对制备的氧化镁进行表征,并对其磷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硫酸镁浓度0.5 mol/L、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120 min、搅拌速率300 r/min、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的条件下,制备的多孔层状氧化镁比表面积为125.52 m2/g,平均粒度为15.17 μm。将该氧化镁用于吸附磷废水,对磷酸根的吸附量为141.2 mg/g,去除率为70.6%,该氧化镁对磷的吸附机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反应两种吸附方式共同作用,且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悬浮液氧化法,以中位径为10μm的电解锰为原料,控制反应体系中氯化铵浓度为10 g/L,液固质量比为4.2,搅拌速度为350 r/min,通空气情况下反应12 h可制得电池级四氧化三锰。样品中锰的质量分数为71.42%,振实密度为2.71 g/cm~3,颗粒形貌为类球形,晶体结构完整,能够满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电池级硫酸锰为锰源,碳酸铵为沉淀剂,氨水为配合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电池级类球形碳酸锰颗粒,考察了体系pH、反应温度、硫酸锰流量、搅拌速度等条件对产品粒度、M n与杂质含量及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系pH=7.5、反应温度60℃、硫酸锰流量30 mL/min、搅拌速度600 r/min、硫酸锰浓度2.0 mol/L、反应时间13 h条件下,所合成的类球形碳酸锰中M n质量分数为46.22%,杂质含量很低,粒径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以及制备中高镍前驱体Ni65Co7Mn28(OH)2过程中含固量、搅拌速度、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氨水浓度、pH值对三元前驱体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粒度分布宽度等物性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固量升高,三元前驱体振实密度逐渐增大,比表面积变小,粒度分布宽度无明显变化;随着搅拌速度的升高,三元前驱体振实密度逐渐增大,比表面积变小,粒度分布宽度变宽;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三元前驱体振实密度逐渐变小,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分布宽度变窄;随着氨水浓度升高,三元前驱体振实密度逐渐增大,比表面积变小,粒度分布宽度无明显变化;随着氢氧化钠浓度增加,三元前驱体振实密度逐渐增大,比表面积变小,粒度分布宽度变宽;pH值升高时,比表面积增加明显,振实密度和粒度分布宽度变化不明显。在含固量84 g/L、氢氧化钠浓度4 mol/L、搅拌速度135 r/min、氨水浓度5.5 g/L、反应温度65℃、pH值10.8条件下制备的三元前驱体品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利用碳酸氢铵做沉淀剂制备氧化铈抛光粉,通过L16(44)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硝酸铈浓度、滴加速度和搅拌速度对氧化铈粒度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得到的最佳粒度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60℃、硝酸铈浓度50g/L、搅拌速率500r/min、滴加速度50mL/min。并对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取的抛光粉进行粒度、形貌和抛蚀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碳酸氢铵为碳化剂从低品位软锰矿矿浆脱硫吸收液中碳化沉淀硫酸锰制备碳酸锰,考察了碳锰比(碳酸氢铵与硫酸锰的物质的量比)、温度、初始pH及加料速度对锰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碳锰比对溶液中锰的沉淀率影响较大,碳锰比为2.2时,锰沉淀率达98%以上;反应温度为40℃、pH为6.0条件下,硫酸锰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混合10min,反应1h,所得碳酸锰中锰质量分数为43.32%,质量达工业级碳酸锰一等品标准(HG/T 4203—2011)。  相似文献   

10.
硫酸锰在氨性介质中制备四氧化三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兴  朱鸿民 《中国锰业》2009,27(4):4-6,19
研究了硫酸锰溶液在氨性介质中锰离子水解沉淀的机理和锰离子的沉淀率,还研究了硫酸锰水解产物的氧化。结果表明:硫酸锰溶液的水解产物是氢氧化锰和碱式硫酸锰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锰优先于碱式硫酸锰氧化,氧化产物四氧化三锰硫含量偏高是碱式硫酸锰很难被完全氧化所致。温度为30℃和pH为10.4时,锰离子的沉淀率仅为87.3%,锰离子与氨发生络合反应是造成其沉淀率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