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及其过敏原性。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3批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和PBS(阴性对照),每只0.5 ml,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前、初次免疫后21 d及加强免疫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上述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PBS(阴性对照)各0.5 ml,隔日注射1次,共3次,第1次注射后第14和21 d,分别经静脉注射同一批号的疫苗1.0 ml攻击,观察豚鼠的过敏反应。结果初次免疫后21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5、30、45μg剂量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免疫前和阴性对照组的47.9、113.5和319.9倍,且呈剂量依赖性;加强免疫后14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比初次免疫后21 d均明显升高,也呈剂量依赖性,且均高于与相应剂量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豚鼠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对豚鼠无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0、21d程序选择老年组、少年组和少儿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PBS);0、28d程序只选择成年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1210名观察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其他异常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30μg剂量组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与15μg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接种程序同一剂量组内第1针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免疫后GMT及增长倍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照0、21d程序各接种1针15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12~60岁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春公司)生产的无硫柳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动物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长春公司、国外A公司及国内B公司生产的无硫柳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经后腿胫前肌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以注射PBS的小鼠作为对照。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4、21、28、35、42 d,经小鼠眼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并计算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HI抗体阳转率、HI抗体GMT增长倍数和HI抗体保护率。结果各疫苗组小鼠血清中HI抗体GMT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PBS组(P0.01),各疫苗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28、35、42 d,各疫苗组的HI抗体阳转率为77%~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疫苗组HI抗体GMT较免疫前增长倍数均2.5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疫苗组的HI抗体保护率为62%~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公司生产的无硫柳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与国外A公司疫苗免疫原性水平相当,略高于国内B公司。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稳定性,以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方法将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分别于37℃和2~8℃放置不同时间,进行鉴别试验、外观、装量、pH、血凝素含量、硫柳汞含量、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细菌内毒素含量、卵清蛋白含量等全项目检测,观察疫苗的热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结果 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于37℃放置7 d,各项指标均符合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制造和检定规程要求,且与0 d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于2~8℃放置18个月,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要求。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热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均良好,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乙醚的残留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的乙醚含量,顶空条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 min。色谱条件:色谱柱:HP-FFAP毛细管色谱柱(25 m×0.32 mm×0.5μm);载气:氮气;流量:1.0~2.0 ml/min;进样口温度:16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45℃;分流比:5∶1;进样体积:1 ml。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该方法检测乙醚残留量溶剂对所测组分无干扰;系统适应性良好;乙醚浓度在11~110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最低定量限为0.028μg/ml;检测对照品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8%;加标回收率在83.08%~87.58%之间。应用该方法检测9批疫苗样品中的乙醚残留量在0.000 03%~0.000 55%之间,符合《中国药典》二部(2005版)附录ⅧP应不高于0.5%的要求。将乙醚残留量作为该疫苗半成品的质量标准检测项目,限度定为0.05%。结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乙醚的残留量系统适用性、线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且易于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乙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和裂解疫苗经3种免疫途径免疫小鼠的长期保护效果。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 15和1. 5μg)的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及裂解疫苗单独免疫或辅以Al(OH)_3佐剂共同免疫,分别经腹腔、肌肉及皮下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不同时间点(3~360 d)收集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免疫后365 d,用含10×LD_(50)致死量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同源鼠肺适应株A/Shanghai/2/2013(H7N9)经滴鼻攻毒,20μL/只,攻毒3 d,检测小鼠肺洗液的病毒滴度,攻毒21 d,观察小鼠存活和体重丢失情况。结果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和裂解疫苗接种1次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IgG抗体,全病毒灭活疫苗比裂解疫苗IgG抗体滴度峰值高2~8倍,且Al(OH)_3佐剂可有效提高两种疫苗诱导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免疫后365 d,全病毒灭活疫苗及含佐剂裂解疫苗免疫均可保护小鼠抵抗同源流感病毒的致死量攻击,且Al(OH)_3佐剂可有效提高H7N9裂解疫苗的保护效果。3种免疫途径中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产生的IgG抗体维持时间更长,免疫剂量相同时,肌肉免疫途径对小鼠的保护效果略优于腹腔和皮下免疫途径。结论 3种途径1次免疫甲型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或辅以Al(OH)_3佐剂的裂解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可提供至少365 d的保护,腹腔和肌肉免疫途径血清抗体持续时间较皮下途径更长,肌肉免疫途径保护效果略优于另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豆杉醇提物作为H3N2流感病毒灭活疫苗佐剂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醇提红豆杉佐剂组:含血凝素1.2μg,红豆杉醇提物0.2 mg;水提红豆杉佐剂组:含血凝素1.2μg,红豆杉水提物0.2 mg[3];铝佐剂对照组:含氢氧化铝0.2 mg,血凝素1.2μg;疫苗对照组:含血凝素1.2μg;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分别于0、21 d经腿部肌肉注射免疫2次,每次0.2 ml/只,初免后每隔7 d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于初免后1、21、70 d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并测定红豆杉醇提物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醇提红豆杉佐剂组各时间点的小鼠血清HI抗体效价均高于疫苗对照组,在28 d时,含佐剂疫苗组的抗体效价均高于单独疫苗组,醇提红豆杉佐剂组的抗体产生先于铝佐剂对照组;各组小鼠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豆杉醇提物的LD50值为577.93 mg/kg。结论红豆杉醇提物作为流感疫苗佐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望成为流感灭活疫苗的新型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工艺制备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形态,筛选最佳裂解工艺,为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对4种不同裂解工艺制备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进行形态观察,采用中和试验分析其免疫原性,异常毒性试验分析其安全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4种样品均无完整病毒,样品1裂解程度最大,囊膜破裂,多数为病毒碎片;样品2大多数囊膜未破损,缺少纤突;样品3较完整的病毒颗粒略小(约30~40 nm),纤突清晰;样品4大多数病毒颗粒保留着纤突,但纤突已不整齐清晰。样品2组小鼠中和抗体滴度最低,而样品1、3、4组较高,与样品2组相比,差异明显,其中以样品3组最高;样品2组小鼠、豚鼠体重增加不明显,而样品1、3、4组小鼠、豚鼠体重增加明显,与样品2组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以样品3组最明显。结论电镜观察可直观反映疫苗裂解程度;3种裂解工艺均可用于疫苗生产,其中样品3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工艺可作为最佳裂解工艺用于后续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3种工艺,制备不同裂解程度的禽流感疫苗,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用禽流感毒种R1203株制备3种禽流感疫苗(全病毒、裂解-1和裂解-2),并分别以不同剂量免疫大鼠和家兔,肌肉接种2针(间隔14d),初免后14d和28d静脉采血,检测动物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结果两种动物在疫苗接种1针后14d,血抑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均较低;接种2针后14d,均显著高于1针;裂解-2疫苗接种两种动物后的抗体反应均高于其他两种疫苗,且家兔的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结论裂解-2疫苗的工艺优于其他两种疫苗,其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后,原生产工艺制备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抗原特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在新场地制备的甲肝灭活疫苗病毒浓缩液和疫苗原液的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原含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二者的蛋白组分和特异性;疫苗成品(成人剂量)稀释为不同剂量(640、320、160、80和40 EU),免疫ICR小鼠(并设铝佐剂对照组),采用竞争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AV抗体效价;同时称量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体重。结果病毒浓缩液和疫苗原液的HAV抗原含量分别为12 800和3 200 EU/ml。疫苗原液中仅含HAV结构蛋白组分,且可与HAV抗体特异性结合。初免后28 d,640、320和160 EU剂量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为100%,80和40 EU剂量疫苗组二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达100%和90%,所有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二免后14 d较初免28 d上升约2倍;疫苗免疫组小鼠体重及体重增幅与佐剂对照组相比,均无药物作用引起的异常变化(P0.05)。结论在新场地采用原生产工艺制备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原液有单纯的抗原蛋白组分和免疫学特异性,且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其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环己烯乙腈制备1-环己烯乙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接合成法,以1-环己烯乙腈为原料合成1-环己烯乙胺。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产物1-环己烯乙胺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1.2 MPa、反应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得到1-环己烯乙胺的最佳收率为85.3%。  相似文献   

12.
1-甲基-1-乙氧基-1-糠硫基甲烷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傅翔  孙宝国  郑福平  刘玉平 《精细化工》2000,17(12):717-718,732
以乙缩醛 (0 1mol)和糠硫醇 (0 1mol)为原料 ,30~ 35℃下在四氯化碳中反应 2 0min左右 ,合成 1 甲基 1 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经红外光谱、色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检测 ,确证了产物为 1 甲基 1 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产率为 6 4 5 % ,产品质量分数为 88 76 %。  相似文献   

13.
1+1=2.9     
<正> 麦戈(Magog)公司提出在塑料制品工厂中使用挤出机时,轮换使用两根螺杆较为经济。在一根使用750小时后,即换另外一根。使用两根螺杆比一根螺杆的优缺点有:多一根备用螺杆,从价格来看投资多一些;当发现有螺距损坏、尖端破  相似文献   

14.
以碱催化平衡聚合法制备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制备脱醇型RTV-1阻燃硅橡胶,研究阻燃剂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用量对脱醇型RTV-1硅橡胶阻燃性能、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阻燃剂MPP用量超过30份时,硅橡胶的阻燃性能达到美国ANSI/UL 94—2010标准V-0级。随着阻燃剂MPP用量的增大,硅橡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烟气释放速率减小,邵尔A型硬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拉断伸长率呈减小趋势。与未添加阻燃剂MPP的硅橡胶相比,阻燃剂MPP填充硅橡胶的初始分解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1-甲氨基-1-甲硫基-2-硝基乙烯(合成雷尼替丁的中间体)最佳条件,在底液为pH=4.0的HCl溶液中,该中间体的浓度在2.7×10-5~2.7×10-4mol/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5028X+2.104,相关系数R=0.9993。应用该法测定了几个实际样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取代芳基-1-烷基胺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以不同取代芳酮为初始原料经R.leuchart反应制得相应的1-取代芳基-1-烷基胺,收率80%,含量98%。产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17.
以氯甲基丙基醚和糠硫醇为原料 ,经一步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 1 烷基 1 烷氧基 1 烷硫基甲烷类香料化合物 :1 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此反应的优化条件是 :n(氯甲基丙基醚 )∶n(糠硫醇 ) =1 2∶1 0 ,二氯甲烷为溶剂 ,温度为 35℃ ,反应时间为 1h。 1 丙氧基 1 糠硫基甲烷的收率可达 83 4% ,产物经色质联机、红外光谱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8.
1     
《电镀与精饰》1999,21(6):5H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Poly(1-methyl-1-phenyl-1-silapentane) (I)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of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of poly(1-methyl-1-phenyl-1-sila-cis-pent-3-ene (cis-II) with diimide, which was generatedin-situ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p-toluenesulfonhydrazide in refluxing toluene. At lower temperature (100°C),cis-II is isomerized byp-toluenesulfinic acid to lower molecular weight poly(1-methyl-1-phenyl-1-sila-cis andtrans-pent-3-ene) (cis/trans-II). Protodesilation of I with 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 yields poly(1-methyl-1-trifluoromethanesulfonyl-1-silapentane) (III). The structures of I andcis/trans-II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1H,13C and29Si NMR, GPC, TG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I has been characterized spectroscopically by1H,13C,19F and29Si NMR.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