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判优化盐碱土种稻节水灌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出了盐碱土种稻最佳节水灌溉模式——“浅晒浅湿”型。  相似文献   

2.
盐碱土种稻“浅--晒--浅--湿”型灌溉制度,具有节水明显,增产显著,土壤脱盐效果显著,提高泥温、水温,促进水稻早熟的特点,是利用低产土壤,扩大水田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市位于三江平原下游,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因年、季降雨量变率很大,春季降雨仅占年降水量的15%,因此,种植水稻常发生春旱渴水现象。过去农民种稻习惯于固定水层深水串灌,不仅浪费水量,加剧干旱,而且影响了稻谷产量和灌溉面积扩大。近几年来,我们为了研究水稻节水高产灌溉制度,在部分重点灌区采用了“浅晒浅”,“浅晒深浅”等变动水层的灌溉制度试验,在  相似文献   

4.
浅湿灌溉是将浅灌、湿润和晒田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灌水方式。在旱育稀植的条件下,明显地表现了它省水、增产的特点。据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灌区试验站试验,水稻每亩产量在800—1,100斤的需水量只有400—500立方。浅湿灌溉每立方米水生产2.2—2.7斤稻谷,为浅灌的129.4—135%,为串灌的140—172%。  相似文献   

5.
广西玉林市化寿水库灌区,经过十几年不断的研究试验,现又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当地的节水高产措施——“薄浅湿晒”灌溉制度。特别是在1989年到1991年连续三年大旱中,主库蓄水量少,灌溉用水严重不足,他们采取主库灌关键水(即保插、保孕穗后期和扬花三水),水稻其余生育期需水,则由小塘库、陂坝、降雨提供,严格执行“薄浅湿晒”灌溉制度,再辅以其它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结果仍取得了下列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讷河县全胜试验站属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经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得出水稻一生需水量最多时期为拔节、孕穗和抽穗期,灌溉制度不同需水量亦有较大差别。“浅深浅”型田间需水最多,“浅晒浅”次之,“湿润灌”型需水最少。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情况,当地气候条件及追肥、施药等田间作业需要采用“浅晒浅”结合的灌溉制度,满足生理需水,进行水层科学管理,促控结合,以实现寒区水稻栽培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严格控制田间的水层深度,根据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需水量进行灌水。黑龙江省汤原县汤原灌区通过近4年的研究试验,总结推广了“浅一晒一浅”和“浅一湿一浅”两种节水灌溉模式。以及适合不同灌区的水稻节灌方法。即提水灌区采用死水补灌的方法和自流灌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省西部许多市县打破了盐碱地不能种水稻的禁区,水田面积已从无到有,发展到近20万亩,平均亩产都达到400斤以上,多者千斤左右。实践证明,苏打盐碱土种稻,即可增产增收,又能冲洗盐碱。在苏打盐碱土上种稻技术性较强。综合各地经验,有以下几个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 (一)要搞好系统排水过去许多盐碱地种稻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盐随水来、盐随  相似文献   

9.
总结黑龙江省20多年来水田灌溉制度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推荐了浅晒型、湿润灌和控制灌溉为全省普遍较优的灌溉制度,并提出了在正确处理好节水与养水辩证关系的原则下,推进科学节水,推广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过15a苏打盐碱土种稻的不同田问灌溉模式试验,找出一种节水增产的灌溉模式。对这种灌溉模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这种灌溉模式的真实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节水灌溉方式,可归纳为3种,即浅晒灌溉(浅灌);浅湿与浅湿干灌溉(薄露、间歇);湿或干湿交替法(湿润、控灌或称半干旱栽培法)。控制标准有两部分,即水层深度标准和土壤水分标准。水层深度标准:灌〉50毫米为深灌;灌30—50毫米为浅灌;土壤水分标准采取相对饱和含水量和土壤吸水力(负压),相对饱和含水量一般取60%-100%;土壤吸水力一般取0-35kPa。土壤水分标准还可与感官判断(经验)结合确定。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灌、湿润灌、控制灌等方面发展,总结推广了不同形式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安徽省六安地区水利工作者通过6年时间的研究试验、筛选,总结出适合既能节水又能增产的一种适宜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并通过在金寨县灌区白塔畈乡两年的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增产、节水效果明显。1“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及其要点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浅湿间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根据多年来灌溉试验资料和实践用水经验而写的。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薄浅湿晒”,高产省水的效果;第二部分是作用和做法;第三部分是推广应用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亚热带地区能够获得水稻高产省水的灌溉方法,即“薄浅湿晒”相结合的灌溉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促进高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杭埠灌河灌区双季水稻的需水量,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浅晒深湿”灌溉制度推广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玉溪河灌区从1979年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灌排技术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前浅、中晒、后浅湿”灌排技术模式,于1984年7月通过鉴定。这种“前浅、中晒、后浅湿”灌排技术的具体作法是: 前浅:杂交水稻从移栽到返青实行20~40毫米的浅水层灌溉,其作用是护苗返青。返青后灌10~30毫米浅水,以调温、调气、调肥,促进早分蘖,多分蘖。中晒:杂交水稻移栽后20~30天(即播后70~80天),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讷河市全胜水田试验站1983~1996年的资料,采用“浅晒浅”与“浅晒深浅”的浅型灌水模式,制定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灌区设计水田灌溉面积由2.67万hm2,增加到3.33万hm2,增产16.6%。  相似文献   

17.
木兰县是一个农业小县,却又是水田大县,香磨山灌区是木兰县水田的主产区。近几年,香磨山灌区水田实行“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有幸参与其实施,总结几点体会,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化肥利用率低,大量化肥损失导致一系列影响环境。化肥的流失和水分有直接关系,对控灌、浅晒浅灌、湿润灌、间歇灌4种灌溉技术,采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进行不同灌排模式减污效果综合评价,分析不同灌排模式下的减污效果,为减少水田污染提供有效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桦南县向阳山灌区采用"浅晒浅湿"和"浅晒浅"两种灌溉模式,阐明了灌溉方法和灌溉效果,建议今后仍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水田灌溉改良苏打盐碱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多为苏打盐碱土的特点,通过多点灌水技术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种稻改良盐碱土的灌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