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峡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间的渗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坝基扬压力系数,采用过程线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表明坝基扬压力变化平稳,扬压力系数较小,均在设计及规范范围内。通过除险加固前后扬压力系数及坝基排水量的比较,有显著的减少,表明大坝防渗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除险加固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图5幅,表5个。  相似文献   

2.
扬压力监测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测项目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大坝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目前,大坝扬压力监测基本已实现自动化测量,但是自动化测量的数据可靠性和稳定性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自动化测量不能真正替代人工观测,为此还需要定期开展人工测量。通过对龙开口水电站48个坝基测压管近两年的观测数据,与相同时间段的人工测值进行比对,绘制测值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线对比图,对测压管自动化与人工监测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依托过程线分析法并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探究主要的误差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提升龙开口水电站扬压力监测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奠定了基础,分析方法和误差校正对策可推广运用于其他水电工程。  相似文献   

3.
水库基础扬压力是影响大坝稳定的重要指标,若扬压系数超过设计值,就应采取工程措施,降低扬压力。文章根据降低坝基扬压力的实例,分析了影响扬压力的诸多因素,并对岸坡坝段坝基扬压力偏高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坝基渗流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揭示了扬压力和渗流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坝前淤积对扬压值的影响关系。指出加强排水是降低渗透压力和解决扬压值陡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坝基扬压力状态是监控和评价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的重要依据。以朝阳寺水电站大坝为工程实例,以坝基扬压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化规律分析、坝基扬压力分布分析和渗压系数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坝基扬压力实测性态进行了评价,可为同类大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太平哨水电站2010年到2012年,大坝基础处理后扬压力变化情况。结合特征值表分析了坝基的扬压水柱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说明太平哨大坝坝基扬压力经过这次帷幕灌浆和增打排水孔,效果明显,目前大坝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大坝扬压力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观测资料,应用统计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坝基扬压力、渗压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丹江口大坝坝基扬压力受库水位、温度、时效、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库水位是影响坝基扬压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转弯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大、对直线坝段扬压力的影响较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今后丹江口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冯兴常 《人民长江》1995,26(6):17-22
本报告对漫湾水电站工程大坝的变形,扬压力,绕坝渗流等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坝基和坝体水平位移较小,分别向下游位移1.44mm和7.91mm;坝基实测扬压力比设计扬压力小,7号,12号,16号坝段实测扬压力分别为设计扬压务的44.2%,64.2%,有利于抗滑稳定,增加大坝安全度。坝基排水幕处渗压系数均比设计值0.2小于7号,12号,17号坝段排水处的渗压系数分别为0,-0.33,0.07-  相似文献   

9.
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扬压水位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存在着变化过程骤升和骤降、部分时期扬压水位明显偏高等异常现象,通过建立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统计模型,分析了扬压水位与上游水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6号坝段坝基扬压力横向分布状态,研究了渗1号测压孔扬压水位异常的可能成因,评价了6号坝段坝基防渗帷幕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0.
张忠令  王德咏 《人民长江》2010,41(9):104-107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对坝基渗透压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渗压水位历时过程线资料,探讨了水位、降雨量、坝基排水以及时效等因素对渗压的影响。探求三板溪水电站坝基渗压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准确全面地对大坝坝基渗压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坝基渗透压力受库水位影响较为敏感,随库水位的升高而增大;渗透压力变化呈现靠近岸坡侧断面大、中间河床断面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石门拱坝坝基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坝基渗流观测资料的分析,提示了两种不同防渗设计之扬压力,渗流量的变化规律,指出加强排水是降低渗透压力,解决扬压值陡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介绍某混凝土重力坝采用埋入式渗压计监测法对大坝渗透压力进行监测,通过统计分析法对坝基渗透压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渗压水位历时过程线资料,分析库水位以及时效等因素对渗压的影响,探求某重力坝坝基渗压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准确全面地对大坝坝基渗压状况做出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坝基渗透压力受库水位、季节影响较为敏感,随库水位的升高而增大,与季节呈正相关性,符合混凝土坝渗透压力一般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化水电站运行30余年来,左岸重力坝全部9个坝段的基础扬压系数普遍偏大,远超过大坝荷载设计采用的渗透压力折减系数。历次大坝观测资料分析指出,扬压水位偏高主要受下游水位及地下水的影响。二期工程施工期间,开挖了与其相邻的接头土坝,且不存在岸坡地形,投产以后多数坝段扬压水位呈现明显"先降后升"现象,根据历次观测资料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合左岸重力坝下游侧设计加固的挡土墙和接头土石坝形成三面合围土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土体内地下水从坝趾基础和下游侧渗透对坝基扬压水位的作用机理,指出扬压水位普遍偏高的直接原因,并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坝基扬压力是评价混凝土重力坝安全运行性态的重要依据。以松树岭水电站大坝为工程实例,采用测压孔灵敏度现场测试分析、扬压水位变化过程定性分析、上游水压分量统计模型定量分析等方法,对2、3号坝段坝基渗压系数超过设计控制值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坝基防渗帷幕的防渗效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2017年对2、3号坝段坝基防渗帷幕进行了补强灌浆,相应测压孔实测扬压水位和渗压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补强灌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闸基扬压力性态是反映闸坝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华安闸坝部分老测压孔和部分新测压孔水位异常的成因,分析了判断扬压力测值“伪异常”的方法。研究表明, P7 老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该测压孔被淤堵, P8,P9 老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测压孔所在部位防渗帷幕效果被削弱,或坝体上游面与 P8,P9 老测压孔之间存在渗流通道; P1,P7,P8,P9 新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测压孔施工质量欠佳。华安闸坝闸基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异常现象不仅反映了因环境变化、结构变异、防渗措施等因素引起的孔内水位异常,而且反映了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的孔内水位异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扬压力传感器从传压膜片的结构设计、差动转换方式、取同一电路变换的差值信号、以及可信赖的双重密封结构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传感器的零点稳定性,为扬压力自动观测系统提供可靠的一次信息源-高稳定扬压力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某水电站厂房及两岸岸坡坝段的坝基扬压力偏高、渗压系数超出设计控制指标.对各坝基测压管进行了现场测试,测压管工作状态较好、扬压力测值可信.经坝基扬压力定性和统计模型定量分析,发现其主要受上下游水位影响,且目前变化无异常趋势,未见抗滑失稳可能,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分析及巡视检查,可为工程后期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紧水滩拱坝1986年至1994年底渗流观测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坝基扬压力分布态势和变化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测点群进行了分型划类和相似性分析,对各坝段扬压力系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对测值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作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紧水滩大坝坝基渗流符合一般规律,坝基工作性态是稳定安全的.但部分坝段坝基扬压力从1992年开始有所增大,左岸多数坝段扬压水位呈上升趋势变化,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大山口水电站大坝主坝基础扬压力观测自1994年至今,发现多数坝段扬压力偏大,特别是8#、9#、10#坝段不仅扬压力高,而且渗漏量也很大,扬压力系数最大时达0.97,扬压水位接近坝前水位。8#~10#坝段扬压力和渗漏量皆属异常,其它坝段扬压力多数偏高。8#~10#坝段基础排水孔与水库之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该段基础存在较大隐患。新疆水电勘测设计院测出渗漏深度分布在坝底浅部基岩,渗流沿建基面渗漏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对主坝基础正进行补强工程处理,并取芯样检查坝底混凝土与基岩情况,弄清异常原因,以消除扬压力高、渗漏量大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0.
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是目前数值分析的热点之一,渗流对应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荷载上,然而不同学者应用ABAQUS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建模时,在水荷载边界条件施加方面出现2种个问题:定义了孔压边界后,是否还有必要施加静水压力;考虑了坝基的渗流作用,是否还需要在坝底面定义扬压力荷载。通过竖向应力平衡和孔隙静水压力平衡理论及算例对这2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ABAQUS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应同时考虑静水压力和孔压边界;当不考虑坝体渗透性时,应施加扬压力,而考虑坝体渗透性时,则无需再单独施加扬压力。分析成果可为研究ABAQUS进行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渗流荷载和水边界条件的施加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