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耕地面积辽阔,农业人口众多,一直以来乡村问题就成为了社会进程中关注的重心。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但随着乡村重心向城市的倾靠,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照搬城市元素,导致乡村特有传统文化和物质文明逐渐凋敝,人居环境未得到良好的改善,反而致使人与环境形成割裂局面,无法达成和谐共生,还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说明现阶段我们对于传统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策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亟需人们对其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对桐庐县荻浦村的成功转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和谐共生理念下,提取在乡村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对原有乡村面貌和风俗文化造成破坏的“共生”设计策略,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终目的和美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胡飞  钟海静 《包装工程》2020,41(4):20-33
目的以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考察环境设计方法,从设计方法的视角反思环境设计的内涵。方法首先,运用文献法,梳理了从“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到“环境设计”的发展脉络,基于对不同时期中外学者的定义的比较,揭示出了环境设计的内涵。其次,采集并筛选了一百一十八种与环境设计相关的设计方法,从方法属性、设计流程、设计对象三个维度进行方法分类。然后,通过信息可视化和比较法,对上述方法分别进行了一维方法分析、二维关联分析和三维综合分析。结论从“环境艺术”到“环境艺术设计”再到“环境设计”的概念更迭,不仅是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设计的认知的差异,而且更加反映出了时代背景、现实需求的变化,也必然带来相应设计方法的变化。当前,环境设计正在从关注环境中物质对象的设计,转向关注环境中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关系等非物质对象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吴卫  张小华 《包装学报》2011,3(1):89-92
从德国包豪斯开始设计教育到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引进西方设计教育理念,再到199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下出现了“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和“设计艺术学”3种名称文字十分相似的专业和学科同时存在的局面,其实三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实质上是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的关系。了解三者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和学科,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在招生、教学、实习、科研、就业等设计教育链各项工作上的认识,为做好设计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品  霍楷  郝燕 《包装世界》2013,(3):112-113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探讨。公共艺术的良好发展能更好地传达整个城市的文化精神,给人民带来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公共艺术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十年被引入我国,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应注重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另外,公共艺术设计要考虑加入可再生和循环设计理念;最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离不开特色设计,应强调地域特色设计。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及“环境艺术设计”,最常规的物理界限的环境与设计需求正在悄然改变。我们日常所说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为功能与艺术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复杂又不离整体性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生活、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只有更加针对性地去进行设计,思路清晰、以人为本,同时尊重环境本身,才可能得到更好的设计作品。同理,这一设计过程就好比人病了就要看医生,那么,人居环境出现了问题,环境设计的设计师就是其主治医师。  相似文献   

6.
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台灯光艺术是各类不同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的视觉作用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舞台演出的效果。如果没有舞台灯光的充分运用,是无法实现其完美的艺术效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在舞台灯光设计中,一些设计师也开始系统化、科学化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来绘制灯光效果图以及施工图。  相似文献   

7.
《包装与设计》2015,(2):78-84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始建于198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较早设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艺术设计系秉承学院“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建设,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艺术设计系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装饰艺术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艺术设计学、雕塑、产品设计等八个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8.
湖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工科院校中开办艺术设计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现拥有艺术设计类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自1979年创建以来,先后开设了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学、装饰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电脑艺术设计、设计师资等8个本科专业与方向,具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平面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方向的硕士点。湖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拥有可供专业使用的工作室、摄影室、计算机中心、媒体中心、语音室、艺术设计图书馆。早在八十年代,学院就确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务实创新、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如今该学院更加大改革力度,强化专业与地域特色,形成拓宽视野、注重观念、突出创意、讲求实效的办学方向。24年来,学院先后向社会各界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成为设计界的主力军,并在国内外的设计大赛中屡获奖项。学院还与芬兰瓦萨理工学院、新西兰工学院签订交流协议,每年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学与学习。开放的多元化设计时代,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赋予设计教育以新的观念,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湖北工学院(即将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正朝着全国一流的设计院校迈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面脱贫的基本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已经迈入了新阶段。改善环境、更新产业、推进治理、传承文化等都是今天乡村振兴无法回避却又难以各个击破的问题,艺术设计需要同乡村的环境系统建立有效连接并持续互动方能牵引这些问题整体解决。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松阳县环境设计实践展开思考,借助于“场所”的方法进行讨论,由认同感、方向感和归属感三个方面重新理解设计如何兼顾自然环境的观照、人造环境的营建和社会环境的培育,从而整体化、深层次地改善环境品质,化解文明危机。以“场所”视角开展乡村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探索一条既立足现实又符合我国历史和文化脉络的现代乡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原则,并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应用路径进行相应的总结。旨在展现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优势,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水平,赋予环境艺术设计全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是海南本土少数民族黎族赖以生存的场所,至今仍保留有原生性较强的早期黎族生活印记。从“物我关系”演进的角度阐释这一文脉的传承源流,并尝试以黎族聚落民居建筑创新设计的角度继承黎族同胞在民居文化中所体现出的“集体无意识”,以人与外在环境“共生”的关系探讨具有本土适应性的当下民居设计,在规避黎族乡村人居建筑无序改造和建造阶段主体意识缺失的同时,着力保留黎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效提升黎族在当代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郑德东 《工业工程设计》2023,5(2):75-79, 86
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光环境对城市夜间景观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成为各地方政府关于构建“夜游经济”的重点发展内容。为塑造城市良性光环境品质,避免照明工程“过度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有效”与“本域环境发展”相匹配的“适度”和通过“人居环境的偏好设置”达成的“精准”三原则,并从景观叙事的角度、幅度与频率等方面,强调照明设计中设计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以期通过良性的景观叙事,从学术上助力都市“夜游经济”,真正做到“美其容、丰其景、彰其文”的优秀城市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主题:“数智”设计融入艺术乡建研究常州大学简介: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基础设施齐全,  相似文献   

14.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各种现代思潮的影响和对现代化的激进追求下,中国乡土社会的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也逐步受到冲击,导致“三农问题”集中爆发,“乡村建设”在20世纪初危机深重的中国本土孕育而生。如何从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渊源来认识和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建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和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系统”成为当前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研究议题。回溯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百年变迁演进过程,阐释乡建文化景观与乡村振兴国家记忆“融合共生”的映射机制;按照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五大目标要求,提出当代乡村乡建文化景观设计的“145”系统构架,并结合影响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要素,创建“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生境”“五生融合”的共生机制,完成由传统“设计造物”向“融合共生”文化景观系统的转换与提升,最终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邢博川 《包装工程》2022,43(12):278-282
目的 分析形式、构造和功能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方法 运用举例与描述、文献与图像、事理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从“反形式论”与欧洲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历程出发,论述红蓝椅与瓦西里椅的产生及其过程,阐述红蓝椅是在“反形式论”的艺术思潮中艺术设计产品结构的现代性探索,瓦西里椅是艺术设计产品功能的现代性实现与意义升华。结果 “反形式论”是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艺术背景,“红蓝椅”与“瓦西里椅”是探究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2件典型设计产品。结论 阐释了“反形式论”、红蓝椅、瓦西里椅与欧洲艺术设计现代性转变的关系,指出艺术设计的现代性转变,关键在于思考设计中形式、构造、功能三大要素在设计观念中的排序。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越发紧迫与重要。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为例,针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在人居环境改善发展方面简单粗暴式、片面式和不顾及当地实际情况等问题,通过对姚西村进行田野考察、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挖掘姚西村人居环境现状,以村情为依据,提出修复绿地生态环境系统、健全社会环境系统、优化三生空间环境系统,发挥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四项转型策略,为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嘉怡  柯培雄 《包装工程》2019,40(22):280-282
目的在旅游商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平衡地域文化独特性的保护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造成的村落同质化现象,解决设计时地域文化应用简单、单一的问题。通过挖掘地域独特的元素,探索地区独有性格。论述如何在艺术创作时使用地域视觉元素,重构乡村地域文化,树立新的形象,引发对乡村的再认识。方法以象征主义手法为启示,从论述象征主义的价值和归纳其表现手法入手,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独有的地理环境情感,打破其固有的装饰图案,挖掘地域设计元素,总结如何在乡村艺术设计中使用地域设计元素的去表现一个地区的个性。结论地域文化展现着一个地区的性格,由性格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艺术价值远远高出单一的装饰图案。通过挖掘地域性格,使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使传统乡村再生。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史观的解构与重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川 《包装工程》2018,39(8):19-22
目的建构符合艺术设计学学科逻辑的历史写作观念与方法。方法一方面对国内艺术设计史写作的体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其写作中以风格化和形式分析为导向的诸多缺陷;另一方面则引述艺术史与建筑史研究的相关成果,试图对艺术设计史研究进行修正,主要以"线性的艺术史的终结"与"建构文化研究"两则话题为参照。结论同建筑史与艺术史观念变化的动因相同,当下的艺术设计史写作应产生出与线性的、发展的和进步式的"大设计史"所能相互补充的,类别的、微观的、技术的设计史。同时,设计史注定不等于艺术史和美学史,其研究不能单纯视作社会史表述的补充,而应体现其制造本质,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交互。  相似文献   

20.
袁恩培  陶玉涓 《包装工程》2019,40(24):86-94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正处于人口、城乡、生活方式、消费等社会结构的转型期,设计应承担起使社会发展与艺术设计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方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发现,中国社会存在着逐步走向老龄化社会、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智能化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收入结构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等问题;采用系统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将社会结构看作一个系统,分析当下结构中发生转型的子系统现状,对其进行分类与研究并提出应对的策略。结论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期,设计须紧跟社会环境,适时调整设计对象、设计方法、设计重心等内容,使艺术设计承担起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责任;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设计在约束性的基础之上,还应具有创造性;设计师应主动进行设计,从而达到设计引领消费、引领社会融合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