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气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煤的升温氧化实验,通过分析煤氧化释放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根据各指标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得出各指标气体的预报范围并将煤的自燃氧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缓慢氧化阶段、加速氧化阶段和激烈氧化阶段,同时给出了各氧化阶段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兴哲煤矿4煤层和8煤层的焦煤质量和发热量,分别对该矿4煤层的3个工作面和8煤层的4个工作面进行采样分析。整个采样过程中共计采样84组,分别对各煤层的每个工作面的平均发热量进行分析,再对各煤层发热量进行分析。最后根据4煤层和8煤层的平均发热量,得到整个兴哲矿的煤炭发热量数据。  相似文献   

3.
该矿煤层属缓倾斜煤层,主要探丈八及四尺煤。丈八煤瓦斯量为20立方公尺/吨,四尺煤瓦斯量采用30立方公尺/吨(因为方正式文件未来),故为超级瓦斯矿井。1.在井田开发上有下面两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将四尺煤和丈八煤在生产的初期,完全单独开采。各有主井和付井,各有主要运输巷道,各有单独的通风系统,各有排水设备。这样在采矿部份,无论井巷投资和运输排水投资都相应增加了。后期俟瓦斯情况清楚后,再进行合采。第二方案:四尺煤和丈八煤初期单独采煤,单独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高效利用开滦矿区优质炼焦煤,在分析开滦矿区各矿井煤层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煤层煤间的配煤规律,并预测了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同时,借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开发了开滦矿区煤质煤岩系统,不仅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动态管理,并且优化了矿区各煤层煤的配采和配选。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承德地区各含煤地层的含煤特征及其分布赋存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找煤方向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孙疃煤矿各主采煤层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的研究分析,探讨了该矿煤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指出该煤层煤可用于炼焦配煤.  相似文献   

7.
氧气体积分数与升温速率对弱黏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虎  黄遥  张玉涛  李亚清 《煤炭学报》2017,42(9):2362-2368
采用热重实验研究氧气体积分数和升温速率对弱黏煤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TG/DTG曲线得出样品的特征温度和反应速率,基于样品的特征温度和反应速率计算得到样品的燃烧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氧气体积分数和升温速率对煤的着火温度影响不大,主要对煤的燃烧阶段产生影响。提高升温速率会延长煤的氧化反应历程,使煤各特征温度升高,并且增大煤的氧化反应速率;提高氧气体积分数会缩短煤的氧化反应历程,使煤各特征温度降低,并增大煤的氧化反应速率。在煤的氧化过程中,改变氧气体积分数和升温速率都能对煤的特征温度和燃烧特性参数造成影响,但氧气体积分数对他们的影响要大于升温速率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煤种掺混比例和蒸汽吹灰对炉膛出口温度和温升的影响,选用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神华二矿煤(高碱煤)与巴里坤地区保利煤(低碱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测温法对炉膛温度进行矩阵测量,并根据锅炉各受热面烟温、汽温的变化情况,推算各受热面的沾污系数。由沾污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推断各受热面的结渣状况,分析比较吹灰前后炉膛出口温度、炉膛各区域温度、各受热面沾污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高碱煤掺烧比例的不断增加,炉膛结渣情况越严重,掺烧比例应控制在80%以下。最佳掺烧方案是下5台磨煤机运行,A磨煤机为低碱煤,其余磨煤机为高碱煤。研究根据吹灰前后的结渣、掉渣平衡特性综合判断掺烧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吹灰频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体分析法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煤的升温氧化实验,分析煤氧化释放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主要指标气体进行了可信度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了煤自然发火的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工艺性能的主要指标,简要阐述了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间的关系和各指标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希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屈争辉  姜波  汪吉林  李明 《煤炭学报》2015,40(5):1093-1102
基于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气煤、焦煤和无烟煤级构造煤样品的微孔(孔径<2 nm)测试结果,分析煤中微孔随煤级和变形的变化规律,探讨微孔成因。结果表明:煤中微孔孔径呈3峰分布,分别为峰1(0.457 7~0.548 0 nm)、峰2(0.548 0~0.686 3 nm)和峰3(0.785 5~0.899 0 nm);弱和中等变形作用总体对各峰孔容和峰位影响不大,对应变形煤随煤级增高,气煤到焦煤除峰3孔容小幅增加外各峰对应孔容和峰位无明显变化,焦煤到无烟煤各峰对应孔容均显著增大,峰位则差异变化;较强和强变形作用导致峰1和峰2峰位向小孔径方向偏移,孔容除无烟煤峰2外显著提高,对峰3的影响表现在气煤和焦煤孔容小幅增加,无烟煤孔容显著减小,各煤级峰位始终固定不变;推断煤中微孔成因类型应为2种,分别对应于峰1+峰2和峰3的芳香层间孔和芳环有序堆叠形成的柱状孔。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煤的升温氧化实验,通过分析煤氧化释放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主要指标气体进行了可信度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了煤自然发火的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选煤厂工艺流程计算中,原料煤的水分应取其生产煤样或生产大样的实际水分,使选煤厂处理煤的数量和矿井煤的产量对上口径。 可是有些选煤工艺流程计算中,常以数量Q误视为干基煤量,做为计算各作业的水量基础,当加工水分较大的原料煤时,各作业的水量及含实际水分煤量差误很大,对设备选型和经济效益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应改进其计算方法。 一、工艺流程计算中数量和水量出现问题的示例 选煤厂入料煤都是含有不同水分的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交叉点温度法计算出煤自燃倾向性的综合判定指数,分别采用元素组成分析、工业分析、显微组分分析和等温吸附实验4项煤的基础实验,得到煤的组成和结构上的固有指标参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出了各指标与煤自燃倾向性间的关联程度,并依据关联度大小进行等级划分,分别阐述了煤组成和结构上各指标对自燃倾向性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煤自燃预测体系的构建及自燃倾向性机理研究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5,(8):315-317
在对TOPSIS法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TOPSIS法的思想应用于火电厂配煤方案的安全性评价。选取重要煤质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根据配煤方案中各指标的特点,提出了与其相应的统一量纲的计算方法,以及用于评价配煤方案的理想最优解和理想最差解的确定方法;通过计算配煤方案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判断各方案的优劣,选择出最佳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16.
《煤》2021,30(7)
提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瓦斯突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权灰色关联法分析计算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各指标关联度,结果表明:改进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有效评价各影响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影响,对应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因素排序依次为煤层倾角、煤层开采深度、煤层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和煤的坚固性系数,为煤矿企业有效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高瓦斯突出应急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煤与瓦斯突出的流变电磁辐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尚未彻底弄清煤与瓦斯突出的本质,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知之甚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新兴交叉学科理论,建立煤与瓦斯模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地应力、瓦斯、含煤瓦斯和时间等在突出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从而可以考虑用电的方法抑制含瓦斯煤在自然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煤-瓦斯体系的影响来达到防治突出的目的,并利用各阶段的电磁辐射特点来预测、监测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18.
利用煤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实验室化验数据,分析了该煤田内各煤层煤的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和可选性等,对煤田的煤类和煤的利用方向做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蔚州矿区各煤层瓦斯含量较低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对煤储层显微组分和孔隙特征2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蔚州矿区各主采煤层和煤类以惰质组和镜质组为主,尤其是生气潜力较小的惰质组,除1煤外含量均超过了50%;各煤层孔隙和裂隙均比较发育,孔隙的发育为瓦斯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裂隙的发育为瓦斯的逸散提供了通道。分析认为,蔚州矿区各煤层瓦斯含量较低是由煤储层惰质组含量较多导致生气显微组分减少和煤层裂隙发育不利于瓦斯的保存两方面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倾向性,以平煤天安十三矿为例,选取7个主要的影响指标和12组煤与瓦斯突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和熵权法(EWM)分别计算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再根据组合赋权计算各指标的最优权重,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压力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瓦斯含量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较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组合赋权-TOPSIS法对煤与瓦斯突出倾向性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