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通道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及本地通信方式,提出适合株洲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的光纤专网与无线专网相结合的通信通道建设方案,为其他地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方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分析了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多种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技术,给出了技术方案选择的依据。同时,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采取多种通信手段的情况,提出了构建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通信平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案,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通信模块。论文首先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分析了塑料光纤的特点;然后采用塑料光纤作为本地采集的传输通道,结合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进行组网,设计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方案;再根据塑料光纤与电表接口的通信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塑料光纤的通信模块;最后现场进行了试挂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系统是以智能电网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满足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对通信的需求.通过建立通信信息平台,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以及电网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使整个电网融为有机整体[1].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智能用电技术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2-8],具体表现为: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能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设施、电力光纤到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②智能电能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用户智能交互终端等设备的研制;③智能营业厅、自助缴费终端、视频统一监控平台等多媒体业务大量出现,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互通性不断增强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光纤复合电缆将光纤通信单元复合在电力电缆中,可以同时实现电能和光纤信息的传输.针对光纤复合电缆基本结构和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及特点,分析了光纤复合电缆在智能电网和"四网融合"建设中应用的优势.以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为例,在介绍该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光纤复合电缆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探讨了光纤复合电...  相似文献   

6.
提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信道的建设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需求及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介绍了一种采用EPON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网络,并分析了EPON网络的通信原理以及该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应用的优缺点。最后,结合EPON技术的特点,说明该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本地通信中,为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目标做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需求以及EPON技术的特点.描述了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E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通信技术,非常适用于建设远程通信网络。随着光纤到户技术的发展,EPON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本地通信。从而解决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存在的问题,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技术目标,并在未来提供电力系统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塑料光纤(plastic optical fiber,POF)的特点,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于通信的典型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 POF的全光纤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此方案结合 POF和石英光纤两种光纤的优势,将二者分别用于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可使智能电表与主站之间实现实时通信,具有可靠性高、功耗低、投资相对较小的优点。对于智能电表集中安装的城区以及电力光纤到户的智能小区,这是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9.
概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及传输方式,从远程通信信道和本地通信信道两方面介绍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分析远程信道采用光纤、本地信道采用宽带载波等通信技术对提高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的影响,并与现有GPRS、窄带载波进行实测比较,讨论了提升采集成功率及应用效率的最佳方式,并提出了一些工程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信道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描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国试点单位安徽巢湖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技术路线和方案,着重介绍了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中的应用,包含EPON设备的配置及网络结构,通道保护方案的选择、业务接入及应用情况,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及相关分析等,以期为其他地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确立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目标的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中运行的采集终端数量大幅激增,从而使采集的电力系统数据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海量的用电数据,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多个方面出现瓶颈。文中通过分析当前作为解决大数据存储、分析、计算、管理有效手段的云计算技术,结合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遇问题,研究了云计算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及面对的挑战,对未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福建电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GPRS公网终端出现的3A频繁认证现象进行阐述.GPRS公网终端的频繁认证增加了3A服务器的工作负荷,大量消耗了3A服务器的存储资源,并且降低了GPRS公网终端的通信成功率.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取得明显的效果,提高了3A服务器的工作效率和GPRS公网终端的通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胡成群 《供用电》2008,25(2):43-45
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安全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分析了SCAD系统与企业内部网、internet以及远方访问等进行互联后所表现出来的安全脆弱性,结合安徽省凤阳供电公司的DF8900 SCADA系统反病毒方案经验提出了一些降低风险的实用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中详实的分析与设计了一种新的用于选择性高速数据采集的结构,即专用RISC体系结构。具体分析了设计系统的要求及实现的途径。提出了一套专用指令系统及一种实现专用RISC结构的电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了数据采集冗余策略在莱钢1000立方米高炉的应用。通过案例介绍了数据采集冗余策略在高炉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6.
IEC 61970中应用的几项主要软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IEC61970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组件接口规范(CIS)的分析,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组件技术以及可扩展置标语言(XML)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等软件技术及其在该标准的应用,同时指出这些软件技术的应用及IEC61970的全面推出对指导未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应用、性能评价以及提高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春艳 《电测与仪表》2020,57(11):135-140
随着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智能电能表规模日渐庞大,给海量数据实时分析及电能表运维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超高速并行计算及快速训练大规模神经网络特性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性能计算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GPU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文章着重研究如何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运用GPU实现电能表健康状态在线评估及预测,以提升统计性能,为电能表精益化运维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压抽取装置作为新产品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取代高压线路电压互感器,经过实际运行验证效果很理想,已经被用户认可。尤其是在东北电网。它作为数据采集装置为同期保护装置提供精确的电压及相位信息,来作为合闸或重合闸操作的重要依据。针对此装置的系列型号的研发、应用范围、用途、优点、原理、安装、调试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详细的说明。其中01型电压抽取装置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型式实验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9.
多用户电能采集终端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使用远方自动抄表系统可以减轻用户和供电部门双方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更是电量管理自动化的基础,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电度表和抄表器相分离的结构,而多用户电能采集终端则集两者于一体。介绍了该电能采集终端的原理,采样回路、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等。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河北南网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TS)和能量管理系统(EMS)一体化的设计和实现,介绍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和工和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