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W-20%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硬度、抗拉强度、导电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W-20%Cu复合材料退火温度为750~950℃,随温度升高,导电率和硬度先升高后降低;800℃与900℃分别退火0.5~6 h,导电率下降,硬度先升高后降低。800℃×0.5 h时的W-20%Cu复合材料的导电率相对较高,为47.32%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900℃×1 h时材料硬度相对较高,为285 HB。  相似文献   

2.
采用OM、SEM及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均匀化退火处理对Al-4.8Zn-1.6Mg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Al和晶界处非平衡低熔点第二相组成。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晶界上熔点较低的非平衡第二相逐渐回溶到-Al中,偏析现象基本消除,合金元素分布趋于均匀。在退火时间保持不变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合金硬度逐渐上升。当退火温度不低于315 ℃时,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硬度呈下降趋势。当退火温度超过355 ℃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硬度逐渐上升。该合金适宜的均匀化退火处理工艺为465 ℃/24 h。  相似文献   

3.
黄铜包覆纯铜绞线是电气化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关键地线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套管拉拔法加工。本文采用连铸复合-拉拔加工新工艺制备了黄铜包覆纯铜绞线,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拉拔态复合线材微观组织、性能、界面和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时间固定为1 h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纯铜芯线和黄铜包覆层再结晶程度增大,二者分别在275℃和300℃完成再结晶。在退火温度200~300℃、退火时间0.5~1 h的范围内,随退火温度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复合线材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快速下降,断后伸长率快速提高。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黄铜/纯铜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增厚,从(250℃, 1 h)退火条件下的4.0μm增加至(400℃, 1 h)的7.2μm,或从(300℃, 0.5 h)时的4.3μm增加至(300℃, 2 h)时的8.1μm。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荐的合理退火条件为(300~350℃, 1 h)。在该条件下退火后,线材的断后伸长率由拉拔态的3%大幅度升高至约40%;黄铜包覆层的拉伸断裂模式由退火前的解理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有利于提升贯通地线的服役安全性和延长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退火温度及时间对AM60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相同时,随退火时间的延长,β相的析出增多,6 h几乎完全析出。β相以圆盘状析出为主,430℃退火6 h后有少量层片状组织。退火处理后,合金的硬度均高于铸态合金的硬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30℃下保温6h的硬度最大,达42.4HB,比铸态合金硬度36.8 HB提高了15.2%。  相似文献   

5.
对加工硬化态直径为9.5 mm的6201铝合金进行了1 h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通过硬度分析、宏微观组织分析以及DSC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加工硬化、时效强化以及固溶强化机制在6201铝合金不同温度退火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在100~200℃变化时,时效强化作用大于回复软化作用,6201铝合金的维氏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00℃达到最大值为112.4 HV0.2;退火温度在200~350℃变化时,在过时效软化及回复再结晶软化作用下,6201铝合金的维氏硬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50℃达到最低值为40.8 HV0.2;退火温度在350~500℃变化时Mg2Si开始向铝基体回溶,在固溶强化主导作用下,合金的硬度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再次持续增加,在500℃时增至77.0 HV0.2。  相似文献   

6.
选择变形量为38.5%的5086铝合金冷轧板,研究了退火温度分别为180、200、220、240、260、280℃,保温时间为0.5、1、2、4 h的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变形量为38.5%的冷轧5086铝合金板,当退火温度超过240℃,保温时间超过2 h后,屈服、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增加;当退火温度超过220℃时,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改变明显。当退火温度为220~240℃和保温时间为2~4 h时,综合性能达到较优。  相似文献   

7.
使用Leica DM2500光学显微镜和WDW-50万能试验机,研究了0Cr13钢热轧盘条在710~810℃退火2~4 h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退火可以改善热轧盘条的塑性,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当退火时间3 h时,抗拉强度随退火时间延长快速下降;当退火时间由3 h延长至4 h时,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10℃时,出现退火粗晶。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沉积Ni-W-P合金镀层的硬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欢  郭忠诚 《表面技术》2004,33(2):15-16,21
研究了脉冲电沉积的Ni-W-P合金镀层的硬度.研究表明: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镀层的硬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镀态和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脉冲镀层的硬度都比直流镀层的硬度高100~200HV;热处理温度小于600℃时,镀层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加热温度继续升高,镀层硬度呈直线下降;在400℃热处理条件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镀层的硬度增加,当热处理时间达到3h时,镀层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对铸态Al-Si-Mg-B-Sr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均匀化退火处理,采用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均匀化退火工艺对Al-Si-Mg-B-Sr合金组织、硬度与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组织存在一定偏析现象。经过550℃×9 h均匀化退火的合金组织均匀,偏析基本消除。随着均匀化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导电率逐渐升高。550℃×9 h均匀化退火的Al-Si-Mg-B-Sr合金的硬度最高,为74.5 HV0.5;550℃×15 h均匀化退火的合金的导电率最高,达到55.9%IACS。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Cr-Zr合金通过多次大塑性变形热处理后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金相组织的形貌以及硬度。通过金相、显微硬度等分析了材料性能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硬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晶粒尺寸在480~520℃持续下降,在520℃时出现最低点,随后持续上升。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得出,Cu-Cr-Zr合金在540℃进行保温2 h的退火,能在获得硬度较低的同时控制住晶粒的尺寸。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的ZL102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测量硬度得出其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全浸腐蚀试验比较其耐腐蚀性,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的材料其显微组织发生明显的改变,硬度随退火温度呈一个波动趋势;在250℃和300℃退火处理时其腐蚀形貌较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冷轧(压下量75%)及150、200、250和300 ℃等温退火1 h后Mg-8Li-1Al-0.5Sn合金的组织演变、力学性能以及变形机理。结果发现,合金伸长率随退火温度升高先增加再降低。退火温度为200 ℃时,合金伸长率达到最佳,为40%,相较冷轧态,强度无弱化表现,为212 MPa,伸长率提高24.4%。合金塑性的提升主要是由于退火促进合金内α相由带条状向竹节状转变,缓解应力集中,同时促进β相发生静态再结晶和晶粒细化。此外,α相轧制织构在退火过程中发生角度偏转,保留了有利于滑移的{1010}晶面织构,也对合金伸长率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及腐蚀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实际生产的5AN6铝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合金在退火后力学性能持续下降,于280 ℃退火时强度发生大幅度下降;在300~360 ℃退火时,合金力学性能趋于稳定;原始状态合金的晶粒组织为不完全的纤维组织,在280 ℃退火之后晶粒明显细化,可认为合金在280 ℃退火后发生了再结晶;5AN6铝合金的腐蚀性能温度敏感区间为160~240 ℃,在此温度区间内显微组织显示为沿晶界连续析出的β相。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硬度计等分析了Cu-Al-Ni合金在冷轧与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及硬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的软化行为。结果表明,当采用950 ℃保温淬火工艺后,Cu-Al-Ni合金主要由面心立方结构的α相与体心立方结构的β相组成,分布于晶界处的β相对合金硬度的影响作用小。由于位错强化作用的显著增强,合金在冷轧后硬度明显升高,达到270 HV0.5。冷轧态Cu-Al-Ni合金在400 ℃以上温度退火后会发生明显软化现象,软化的主要原因是再结晶反应所引起的位错密度下降。Cu-Al-Ni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在300 ℃以上,高于纯铜的再结晶温度,这表明Ni、Al元素的添加有利于提高纯铜再结晶温度,并能改善其高温抗软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La-Ce混合稀土对Mg-Al-Mn合金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的影响。采用T-1200CB坩埚炉冶炼稀土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63%、5.81%、6.18%的Mg-Al-Mn合金。在箱式电阻炉中对研究试样进行430 ℃保温24 h的固溶处理,然后进行200 ℃保温24 h时效处理。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对固溶时效后的试样进行拉伸、硬度及盐雾腐蚀试验,从而分析La-Ce混合稀土对Mg-Al-Mn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合金中的La-Ce混合稀土含量的增加,Mg17Al12相逐渐被Al4(La, Ce)相代替;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逐渐减小,力学性能下降;合金的腐蚀速率逐渐下降,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FeCoCrNiMn高熵合金经压下率为95%的大形变冷轧和550~800 ℃退火1 h后的晶体结构(fcc)、硬度变化、组织演变和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冷轧-退火过程中FeCoCrNiMn高熵合金的晶体结构始终保持面心立方结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600 ℃,结束温度为750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硬度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缓,组织由纤维状的形变晶粒逐渐全部变为随机取向的再结晶晶粒。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能研磨诱导的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Cr-Mn基不锈钢合金粉末;对机械合金化粉末分别进行了退火和热压烧结,分析了退火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并对热压烧结获得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组织和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获得的不锈钢合金粉由亚稳态的纳米晶铁素体构成;退火/热压烧结处理后,铁素体逐渐转变为热力学上更加稳定的奥氏体,相变温度介于498℃到730℃之间;对机械合金化16 h的合金粉末在900℃、200 MPa条件下热压烧结1h获得了Fe-Cr-Mn基奥氏体不锈钢,其平均晶粒尺寸为亚微米级且表现出高硬度和良好的耐蚀性能,其HV硬度值约为5350 MPa、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28 V和1.43×10-9A·cm-2。  相似文献   

18.
AlCoCrFeNi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alloy systems in the high-entropy alloy(HEA) area due to the interesting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this study,the AlCoCrFeNi alloy was prepared using 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 with pre-alloy powders obtained through gas atomization.Then,the sintered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700,800 and900℃,and the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phase formation takes place during annealing process with the new phase(σ) and some nano scale BCC precipitates formation.The size and quantity of the nanoscale precipitat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twin is also observed after annealing at 900℃.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spark plasma sintered AlCoCrFeNi HEA.When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s 700℃,the hardness,yield strength and fracture strength reach the maximum with the value of 545 HV,1430 MPa and 2230 MPa,respectively.The compressive ratio reaches the maximum of 17.2%,with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o 800℃.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sample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Mg-Nd-Gd-Zr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可细化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该合金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530℃×2 h空冷后再200℃×2 h时效,在此热处理制度下,合金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显微硬度达到93.4HV,抗拉强度达到187MPa.  相似文献   

20.
采用拉伸和硬度测试、显微组织及拉伸断口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终轧温度及退火温度对5052铝合金板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退火时,板材表层已经发生再结晶,而中心层组织仅发生回复过程。退火处理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板材的强度、硬度下降,而伸长率增加。5052铝合金终轧温度不低于330 ℃时,可在后续的冷加工获得较为均匀的组织,经400~500 ℃退火可获得综合性能较为优异(Rm≥175 MPa、Rp0.2≥65 MPa和A≥32%)的5052-O态合金板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