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德军  刘义 《金属学报》2017,22(9):1045-104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未经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低剂量组(n=34)、二甲双胍中剂量组(n=34)和二甲双胍高剂量组(n=34)。3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5 g,每日2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二甲双胍0.5 g, 每日4次。3组均连续口服3个月。服药前和服药后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腰椎(L2-4)与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MD)及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护骨因子(OPG)、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结果: 3组治疗后FBG和HbAl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反映骨代谢的骨抑制指标TRACP和OPG无明显变化;反映骨转换与形成的指标BGP和BAP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BGP和BAP同期高于低剂量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甲双胍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BGP和BAP同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3个月后腰椎(L2-4)与股骨颈(Neck)的BMD均明显增加,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对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患者BMD得到改善,该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骨形成实现的,且疗效有一定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病历,收集患者年龄、病程、血糖、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根据降糖治疗情况分为口服药物组、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组;根据治疗方案联合情况分为单药治疗组、二联治疗组、三联及以上治疗组。结果:入选T2DM患者175例,胰岛素组、胰岛素联合口服用药组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口服药物组,而空腹C肽(C0)、餐后2小时C肽(C2h)浓度明显低于口服药物组(P<0.05)。三联及以上治疗组BMI值、FPG浓度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我院T2DM患者HbA1c水平较高及病程较长时才选择胰岛素治疗,胰岛素起始治疗时机晚,出现慢性并发症风险大;二甲双胍使用率偏低,未能发挥其一线用药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的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艾塞那肽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使用艾塞那肽治疗12个月的T2DM患者,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血脂、联合降糖治疗方案等。根据患者体重下降是否超过3%,将使用艾塞那肽治疗患者分为治疗应答组和治疗不应答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艾塞那肽降低T2DM患者体重的预测因素。结果:治疗应答组T2DM患者病程明显短于不应答组(P<0.05);与治疗前临床指标相比,治疗应答组及不应答组体重、BMI、HbA1c、FPG、PP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而稳态模型胰岛功能(HOMA-B)明显升高(P<0.001);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T2DM患者体重下降与基线体重和基线HbA1c密切相关(P<0.05)。结论:基线体重、HbA1c改善与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体重下降呈正相关关系,是艾塞那肽治疗T2DM患者降低体重的可靠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游泳运动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正常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游泳组、2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组、糖尿病游泳组和二甲双胍组。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小鼠模型。正常游泳组和糖尿病游泳组小鼠给予游泳运动(每天1 h),二甲双胍组小鼠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每天一次灌胃,持续7周。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值。测定血清尿酸、尿素及肌酐的含量。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值,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相对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肾质量/体质量比值显著升高;血清尿酸、尿素及肌酐含量升高,肾小球病理变化明显;LC3II/LC3I比值显著降低;p62的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糖尿病游泳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肾质量/体质量比值显著降低;血清尿酸、尿素及肌酐含量降低,肾小球病理改变也减轻;LC3II/LC3I比值显著升高;p62的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游泳运动保护T2DM小鼠的肾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肾组织细胞自噬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伴糖耐量异常(IGT)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功能、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方法: 本院84例伴IGT的SLE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生活、饮食指导,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联用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评估胰岛功能和Th17/Treg细胞失衡情况。结果: 联用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 vs. 71.43%,P<0.05),SLE活动指数评分为(2.6±0.3)分,红细胞沉降率(ESR)为(18±4)mm/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8)分、(23±4)mm/h(P<0.05)。治疗后联用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功能细胞指数(HOMA-β)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正常糖耐量(NGT)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 vs. 30.95%,P<0.05)。治疗后联用组Th17、Treg细胞比例为(6.2±0.9)个/μL、(31±7)个/μL,Th17/Treg为(0.20±0.05),与对照组的(7.4±1.3)个/μL、(28±7)个/μL、(0.26±0.06)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SLE活动指数评分与HOMA-IR、HOMA-β及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明显相关(P<0.05),且HOMA-IR、HOMA-β与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也明显相关(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伴IGT的SLE患者疗效显著,可控制疾病活动性,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及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疗效及其对患者脂肪组织miR-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及妇科门诊就诊PCOS患者76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脂肪组织miR-25 mRNA水平。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4.74%)较对照组(76.32%)高(P<0.05);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SHBG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LH、T、FINS、HOMA-IR、WHR、BMI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两组治疗6个疗程后FSH、E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miR-25 mRNA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与中心型肥胖状态,纠正内分泌异常现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miR-25表达有关,miR-25靶向抑制剂可能是治疗PCOS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吡嗪及二甲双胍和对Ⅱ型糖尿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2(IG F-1, 2)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 分别给予格列吡嗪或二甲双胍治疗2w k, 比较两种药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IGF-1,IGF-2 血清水平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组(25例)空腹血清IGF-1, IGF-2 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格列吡嗪(40 例) 治疗后空腹血清IGF-1 升高[ (181.8±104.5)v s (209.0 ±88.2)ng·ml-1 ,(P <0.05)], IGF-2 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P 均<0.01), 格列吡嗪组治疗后C 肽水平明显升高(P <0.05), 二甲双胍组治疗后C 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 水平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联合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0.5 g/次,3次/天)联合参麦注射液(每次每膝5 mL,每周注射1次)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18浓度水平明显下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浓度水平明显上升;联合组患者血清IL-17、IL-18浓度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TGF-β、IGF-1、FGF-2浓度水平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7、IL-18浓度水平和提高TGF-β、IGF-1、FGF-2浓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高脂-高果糖餐诱导NAFL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GP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d-1),二甲双胍组(200 mg·kg-1·d-1),水飞蓟宾组(200 mg·kg-1·d-1),并另设正常对照组。用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肝脏指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MGB1、RAGE蛋白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GP高、低剂量组LDL-C、TG、TC、FFA、ALT、AST、2 hBG、Fins、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低剂量TGP在拮抗胰岛素抵抗、降糖降脂、改善肝功能方面有较显著的作用,TGP高、低剂量组均可下调HMGB1(P<0.01)和RAGE(P<0.05)蛋白的表达。结论: TGP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的转导而起到改善NAFLD大鼠的糖脂代谢异常,拮抗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阮园  吴天凤  袁放  文晓林 《金属学报》2015,20(5):567-57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水平(SUA)与骨密度值(BMD)的关系。方法: 测定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SUA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测定BMD,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血尿酸组,分析各组BMD差异及SUA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各部位BMD均高于女性。SUA与腰椎BMD存在正相关关系(r=0.236,P<0.05),SUA是影响腰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94,P<0.01),而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主要影响股骨的BMD。结论: 在老年T2DM患者中,维持一定的SUA水平有利于预防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酮替芬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模型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肥胖模型组、酮替芬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肥胖模型组和酮替芬干预组以高糖高脂饲料饲喂,正常对照组以基础饲料饲喂,酮替芬干预组每天灌胃给予酮替芬 0.09 mg/kg,持续12周。称重,计算Lee's指数,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LEP)、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白色脂肪解偶联蛋白2(UCP2)mRNA的表达。结果: 酮替芬明显降低肥胖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及Lee's指数(P<0.05),降低FBG、FINS和LEP水平(P<0.05),降低FFA、TG和LDL-C水平(P<0.05)和IL-6、TNF-α水平(P<0.05),而增加UCP2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酮替芬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大鼠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瘦素血症,促进脂肪组织能量代谢,实现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睿  孔艳  刘增辉  罗胜勇 《金属学报》2018,23(2):138-142
目的: 研究乳复宁颗粒改善乳腺增生疾病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家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片组、乳复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雌性未孕家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建立乳腺增生病理模型,测定家兔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并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测定家兔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 乳复宁颗粒高、中剂量组可降低乳腺增生症家兔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P<0.01),降低血清中PRL、E2的含量(P<0.01),增加血清中P的含量;减少乳腺小叶数、小叶腺泡数,减轻管腔扩张和乳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降低乳腺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结论: 乳复宁颗粒可能通过调整雌孕激素比例及降低VEGF的表达来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刘奕  陈洁  池丽芳 《金属学报》2013,18(4):408-412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组方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气养阴组方配合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个体化营养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随访跟踪至产后,比较母婴围生结局。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 2 h 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胎窘、巨大儿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组方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母婴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黄东辉  郑杭生 《金属学报》2018,23(7):721-727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磨损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作用。方法: 选用30只8周龄雄性C57BL/J6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阳性对照组(Control)和二氢杨梅素组(DMY)。假手术组手术不加钛颗粒,阳性对照组和DMY组手术时颅骨部位注入30 mg钛颗粒构建小鼠颅骨骨溶解模型。术后DMY组每天连续予500 mg/kg DMY灌胃;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4 d后取眼眶静脉血,随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并收集颅骨标本。所有标本行Micro-CT扫描、采集计算机3D重建图像并进行定量分析,随后标本脱钙后以石蜡包埋,进行病理学分析。 结果: Micro-CT扫描3D重建图像显示DMY组小鼠颅骨表面骨溶解严重程度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Micro-CT扫描显示DMY组小鼠颅骨骨密度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HE染色及TRAP染色分析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DMY组小鼠颅骨骨溶解区域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DMY组小鼠血清IL-1β、TNF-α、NF-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骨保护素(OPG)水平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DMY可在体外显著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结论: DMY可有效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大鼠骨性关节炎(OA)模型中观察染料木素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骨性关节炎软骨代谢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相应处理6周后取材,采用组织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软骨标本的组织学形态、ELISA检测大鼠关节液中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关节软骨细胞中p-JAK2、p-STAT3、MMP-13、Bax、Bcl-2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染料木素能有效增加OA关节软骨的胶原及蛋白多糖含量,使软骨组织结构接近正常软骨。与OA组相比,染料木素+OA组的TNF-α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正常组相近(P>0.05)。与OA组相比,染料木素+OA组的p-JAK2、p-STAT3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MMP-13、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染料木素可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骨性关节炎炎症反应,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明显缓解关节软骨的退变,降低OA进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用于老年肝癌患者肝脏肿瘤切除术时对围术期血常规、凝血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肝脏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45例(ASAⅡ级,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ANH组(A组,n=15)、AHH组(B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A、B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实施ANH和AHH,C组常规补液输血。观察病人在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和术后24 h(T4)的血常规、凝血和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术前平均采血量为(740.00±134.99) mL;三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P>0.05),A和B组术中分别有3例需输入异体血(20%),C组术中有8例需输入异体血(53.3%),A组和B组异体血需求量比C组明显减少(P<0.01);A和B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在血液稀释后各时点与T1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三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在T2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T2以后逐步升高(P<0.05),在T3、T4时点C组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在AN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回输自体血后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三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值水平各时点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H及AHH用于老年肝癌切除手术进行血液保护对血常规、凝血和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酮替芬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高糖高脂饲料对SD大鼠饮食诱导6周,随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实验组给予酮替芬 0.09 mg·kg-1·d-1,分别在第0、4、8周宰杀实验大鼠,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并留取胰腺组织,制片染色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分离胰岛细胞线粒体,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CO)、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活性。结果: 酮替芬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 增加ISI和降低HOMA-IR(P<0.01),降低IL-6和TNF-α水平,增加胰腺组织中 CCO和SDH活性(P<0.01),还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形态结构。结论: 酮替芬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激活实现抗炎及改善β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韧带修复术下肢止血带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拟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修复术的患者83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1);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患侧股神经阻滞麻醉,试验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15 mL(含有0.75 g硫酸镁)混合液注射,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15 mL注射,两组麻醉成功后均于大腿中上1/3处缚扎自动充气止血带。比较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记录止血带反应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镇痛时间延长(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7、T8血清MDA、TNF-α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42)和24.39%(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韧带修复术中应用硫酸镁混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阻滞效果,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止血带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徐慧  夏梦玲  戴元荣 《金属学报》2015,20(6):606-610
【摘要】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吸烟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吸烟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4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和吸烟哮喘模型,其中吸烟哮喘组在激发后置于自制熏箱内被动吸烟,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IF-1α及HDAC2表达情况,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计数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烟哮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干预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例与吸烟哮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肺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7±0.03、0.85±0.07比0.42±0.03)且吸烟哮喘组显著高于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组(0.52±0.05)低于吸烟哮喘组(均P<0.01);哮喘组和吸烟哮喘组肺组织HDAC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12、1.74±0.06比3.93±0.08)(均P<0.01)且吸烟哮喘组显著低于哮喘组,罗红霉素干预组(2.53±0.09)高于吸烟哮喘组(均P<0.05)。吸烟哮喘组肺组织中HIF-1α与HDAC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79,P<0.01)吸烟哮喘组BALF中TNF-α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对照组(均P<0.01),罗红霉素干预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吸烟哮喘组(P<0.01)。结论 罗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上调吸烟哮喘小鼠HDAC2,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