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栋  张晖  袁琳淞  于洋 《金属学报》2016,21(10):1173-117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1 μg/kg右美托咪定组成对应的A2、B2和C2组。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效果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中循环变化。 结果: 三个浓度对应的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后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相比较(A2与A1,B2与B1,C2与C1),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A1组比较,阻滞效果优的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右美托咪定的三个实验组在注入局麻药后60、90、1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且这三个实验组在30、60、90、120 min的心率比相应浓度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以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但没有延长运动阻滞持续时间,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2.
代红雨  杨坤  胡如春  周红梅  马佩敏  郝倩 《金属学报》2022,27(11):1278-1284
目的:比较0.25%罗哌卡因用于坐骨神经阻滞在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阻滞持续时间的差异,探讨影响阻滞持续时间的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拟行单侧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共68例,年龄20~80岁,ASAI-III级,其中糖尿病患者28例,非糖尿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运用钝针刺激法评估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通过术侧足背屈和跖屈评估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以局麻药注射结束至患者首次要求镇痛治疗间隔时间作为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坐骨神经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两组坐骨神经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的因素,空腹血糖与镇痛持续时间无关联性。结论:0.25%罗哌卡因能延长糖尿病患者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糖尿病、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阻滞持续时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兰凤  金豪杰  高宝斌  卢园园  李军 《金属学报》2013,18(10):1126-113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121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分娩镇痛,前31例患者中第一个患者接受 0.15%罗哌卡因+20 μg/mL 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布托啡诺的ED50。另90例患者按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为 0.08%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1组)、0.10%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2组)及 0.12%罗哌卡因+16 μg/mL 布托啡诺(B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 、瘙痒、胎心减速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布托啡诺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4.79(95%CI 13.91~15.61)和 16.84(95%CI 15.86~20.97) μg/mL。B1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2、B3组(P<0.05),给药后30、60和 90 min 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停药时VAS评分明显高于B3组(P<0.05);B1组在镇痛后第4~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B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的例数明显高于B1、B2组(P<0.05)。结论:0.10%罗哌卡因复合16 μg/mL布托啡诺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使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巴氯芬辅助治疗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与混合局麻药腹横肌平面阻滞这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静脉组(DIV组)、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浸润组(DTAP组)。DIV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内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DIV组和DTAP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B超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DIV组)和0.375%罗哌卡因20 mL含右美托咪定1 μg/kg(DTAP组) 。术中麻醉维持Nacrotrend指数值37~46,两组术后均不使用镇痛泵。记录右美托咪定泵入前(T0)、诱导前(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 min(T4)、气腹结束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SBP×HR。记录术后24 h不同时点的VAS评分。结果: 与T0 时刻相比,DIV组在T 2-3时点收缩压(SBP)升高(P<0.05),在T1 时点HR下降明显(P<0.05),在T 1-3 时点RPP变化明显(P<0.05或P<0.01)。与DTAP组相比, DIV在T3 SBP升高(P<0.05)、RPP增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混合局麻药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对静脉泵入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局麻药时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进行腰丛阻滞治疗大鼠后肢慢性缺血后疼痛效果。方法:分离正常SD大鼠腰神经丛,引导腰神经放电,观察0.025%、0.05%、0.075%、0.1%和0.125%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神经放电的影响,确定最佳阻滞浓度;39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3只):正常组、缺血组、缺血+阻滞组。利用单侧股动脉套管的方法制备大鼠后肢慢性骨骼肌缺血模型,腰丛阻滞,热板法测定大鼠痛阈,ELISA法观察缺血后1周,各组外周血组胺、P物质的表达;腓肠肌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罗哌卡因最佳阻滞浓度为0.075%;大鼠痛阈组间比较,除正常组与缺血+阻滞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阻滞组较缺血组痛阈显著提高;大鼠血清组胺、P物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阻滞组较缺血组显著降低。结论: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治疗大鼠慢性缺血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 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个中心124 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 组注入0.75 %盐酸罗哌卡因15 ml,B 组注入0.894 %甲磺酸罗哌卡因15 ml。结果: 不论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长方面,还是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局部2.5%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不给予抗凝。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3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55.17±7.92)s和(26.49±2.38)s,高于对照组的(49.37±7.98)s和(22.34±2.21)s(P<0.05),观察组滤器寿命为(38.4±4.3)h,与对照组的(34.3±5.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对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董锡臣  黄宇光 《金属学报》2013,18(9):1004-1007
目的: 探讨等容血液稀释对罗哌卡因阻滞犬坐骨神经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12只,体重 13.5~15.8 kg,年龄6~8月龄,随机分为两组(n=6):A组为等容血液稀释组,B组为对照组。肌肉注射3%戊巴比妥钠 30 mg/kg 麻醉后,解剖坐骨神经,鞘内置管,恢复 48 h。股静脉与股动脉穿刺。等容量血液稀释组由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股静脉1∶1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直至红细胞压积达25%。两组分别采用 0.5%罗哌卡因 10 mg/kg 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分别于罗哌卡因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60、90、120、150、180、240、360、720 min 抽取股动脉血 5 mL,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未见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和其他局麻药中毒症状,各时点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稀释组分布半衰期(t1/2α)、峰值浓度(Cmax)、曲线下面积(AUC)、一阶矩曲线下面积(AUMC)降低,消除半衰期(t1/2β)、达峰时间(tmax)延长(P<0.01)。结论: 等容血液稀释对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降低了血药峰值浓度(Cmax)。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硫酸钙联合超短波治疗创伤性骨髓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4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7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手术前3 d给予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8 g/d静滴,每日2次,选取硫酸钙骨移植替代物5~10 g与盐酸去甲万古霉素1 g加水调制成糊状,术后给予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8 g/d,每日2次,试验组术后联合超短波治疗,2组患者一个周期均为28 d,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C 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κB(NF-κB)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38%,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7.30% (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CRP、TNF-α、NF-κ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试验组为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硫酸钙联合超短波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宋美情 《金属学报》2017,22(6):694-69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口服达美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APN)、瘦素(LE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腰椎2-4(L2-4)骨密度(BMD)、左股骨颈BM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PN、IGF-1、L2-4及左股骨颈BMD均升高,FINS、HOMA-IR、TNF-α、IL-6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L2-4及左股骨颈BMD均与APN、IGF-1呈正相关,与HOMA-IR、LEP、TNF-α和IL-6呈负相关。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T2DM伴高血压患者的BMD,降低IR,纠正细胞因子紊乱,可能减少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罗勇  李崎  华特波 《金属学报》2018,23(1):104-10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8例,依据术前化疗方案分为TE组46例和FEC组42例,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TE组患者化疗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总数、辅助性T淋巴细胞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FEC组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TE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MMP-2、MMP-9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但TE组MMP-2、MMP-9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VEGF-A、VEGF-B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但TE组VEGF-A、VEGF-B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TE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FE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TE组生存率为84.78%,FEC组生存率为64.29%。TE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FEC组(P<0.05)。结论: TE新辅助化疗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可抑制MMP、VEGF,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王世彪  王程毅  翁斌  郭晓峰  林海 《金属学报》2018,23(12):1402-1407
目的: 观察无创心输出量监测(USCOM)联合米力农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吸氧、抗感染、抗心衰及维持离子酸碱平衡治疗,予以多巴胺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0.5 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 h。两组患儿均接受5 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脑钠肽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烦躁消失、湿罗音消失、肝脏回缩及面色转红润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哺乳时间缩短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峰流速(Vpk)、射血时间及校正后射血时间(FTc)、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IL-10及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腹泻、血压波动、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力农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降低炎症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过程中给予USCOM监测能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宋欣  王雪  周黄红  赵天一 《金属学报》2019,24(4):458-46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着色紫癜性皮肤病(pigmented purpuric dermatosis,PPD)患者抗菌肽LL-37的表达及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间收治的54例P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另外选取3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皮损处涂抹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正常组不做任何治疗处理,1个月后进行观察评价。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三组血清中LL-37水平与皮损处LL-37水平以及三组血清TNF-α、IL-6、IL-17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LL-37水平、皮损处LL-37水平以及血清TNF-α、IL-6、IL-17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L-37水平、皮损处LL-37水平与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LL-37水平、皮损处LL-37水平与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0.37%,显著高于对照组51.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略低于对照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11%,略低于对照组1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够降低PPD患者体内抗菌肽LL-37的表达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疗效及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术前应用地佐辛自控镇痛泵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前不进行自控镇痛泵,研究组术前进行地佐辛自控镇痛泵静脉镇痛,比较2组术后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认知功能MMSE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术后12 h、24 h、3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皮质醇、肾上腺素、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地佐辛自控镇痛泵,能显著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RAGE)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25-35损伤海马神经元中的变化。方法: 培养至第7天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行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细胞活力,确定Aβ25-35浓度及作用时间。将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两组:正常细胞组、损伤组。行两组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神经元胞浆、胞核HMGB1及胞浆RAGE、NF-κB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液中HMGB1、IL-1β、TNF-α的表达。结果: 神经元CCK-8的活力检测确定给予25 μmol/L Aβ25-35、作用24 h造神经元损伤模型。形态学观察损伤组神经元明显减少,呈聚集状态。损伤组神经元胞浆HMGB1明显低于正常细胞组(1.596±0.189 vs. 0.146±0.043,P<0.05),损伤组神经元胞核HMGB1高于正常细胞组(0.934±0.145 vs. 1.370±0.354,P<0.05),损伤组神经元胞浆RAGE、NF-κB均高于正常细胞组(0.962±0.180 vs. 1.253±0.254,0.825±0.116 vs. 1.023±0.150,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组上清液中HMGB1、IL-1β、TNF-α均高于正常细胞组(P<0.05)。结论:信号蛋白HMGB1与RAGE、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在Aβ25-35损伤神经元中表达均升高,HMGB1可能通过RAGE-NF-κB炎症通路参与Aβ25-35损伤神经元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肠宁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直肠炎(UP)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74例U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宁方灌肠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BG1)水平均明显降低,IL-4、IL-10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8、HMBG1小于对照组,IL-4、IL-10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D2、PT、APTT、FIB、PLT小于对照组,MPV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宁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P,能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症状,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