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钱川国  庄剑锋  王志国 《建筑施工》2006,28(11):866-868
“半顺作半逆作法”基坑开挖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它既涉及到基坑土体的自身强度与稳定性,也包含了支护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还涉及地质环境和社会影响问题。因此在半逆作法基坑开挖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基坑的安全,使坑内与坑外的各种工程顺利施工,还要保证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安全。结合上海仲盛商业中心大型深基坑开挖施工的特点,借助于大型分析软件ANSY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2.
谢小松  徐伟 《施工技术》2006,35(11):21-23
上海仲盛商业中心大型深基坑是目前上海市面积最大的基坑工程,由于该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地下水位高、基坑周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多,施工环境复杂,采用了“半顺作半逆作”的施工方法,确保了基坑支护结构、周边地下管线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介绍了大型深基坑“半顺作半逆作法”施工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总结了在复杂条件下大型深基坑工程的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3.
肖亮光 《山西建筑》2006,32(13):113-114
结合工程的具体概况,介绍了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方法,分析比较了地下连续墙支撑结构的方案,阐述了半逆作法地下室土石方的开挖方法,实践证明了该半逆作法施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半逆作法"在大型深基坑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剑峰  谢小松 《建筑技术》2007,38(12):893-895
上海仲盛商业中心大型深基坑是目前上海市面积最大的基坑工程,由于该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地下水位高,基坑周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多,施工环境复杂,采用“半顺作半逆作”的施工方法,确保了基坑支护结构、周边地下管线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盖挖逆作法深基坑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考虑结构-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地下墙、楼板、柱的施工和土体分层开挖的施工过程,并针对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讨论了盖挖逆作法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地下连续墙内力和变形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深圳新亚大厦地下室基坑属于大型深基坑,场地周边环境复杂,工程采用中心区域顺作,周边环板逆作的施工方法。地下室围护结构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利用裙楼周边地下1层楼面梁板作为深基坑围护体系的水平内顶撑,实现内支撑梁与楼面结构梁的结合。详细介绍了半逆作法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关键节点处理方法,并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控,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刘泽 《市政技术》2015,(2):105-109,113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位于承压水、含水软弱地层,基坑开挖深度22.781 m且紧邻地面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体系选择与基坑防排水是该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难题。论述了承压水、深基坑、盖挖半逆作法车站施工围护结构体系的选择及其渗漏水的处理方法;在基坑内设置疏干井、减压井、集水坑抽排水,基坑外施作双高压旋喷桩方法把地下水降至基坑底面以下;车站盖挖半逆作法施工采用先探后挖、分区开挖方法降低了开挖风险,中板施工在侧墙位置下挖50 cm回填中粗砂、在侧墙预留混凝土灌注孔解决了防水板保护和钢筋连接、侧墙顶部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的难题;对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既有结构变形进行监测与分析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保证了车站结构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实践证明,复杂环境、承压水条件下,基坑开挖采用复合体系地下连续墙作为封闭止水帷幕,主体结构采用盖挖半逆作法施工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某电厂大型循环水泵房位于深厚的欠固结流塑状软粘土上.泵房地下结构全部采用地下连续墙形成内格浮筏式基础,盆式开挖,逆作法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了原位测试,同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墙位移、沉降和内力与原位测试成果相吻合,取得了预期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下连续墙同时兼作地下室外墙的"两墙合一"围护结构形式进行全逆作法施工,在已建工程项目中比较多见,而上海外高桥森兰商都二期超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因地制宜,采用了非"两墙合一"的排桩围护体系半逆作法施工。实践证明,超大面积深基坑工程采用半逆作法施工,既能降低基坑围护费用、减小基坑变形,又能保护周围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型深基坑逆作法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合肥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和周边地表、建筑物、管线等的沉降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结构顶板、层板的刚度大,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围护体的侧向变形、周边沉降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其次,周边沉降与围护体的变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及墙后地表、管线、建筑物的沉降均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运用逆作法开挖超大型基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得出的这一结论可为合肥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隧道施工过程的解析与数值结合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解析与数值方法相结合,对双孔平行隧道施工过程这样一个单连通体与多连通体共存与转化的相互作用问题构造合理的半解析函数,从而使隧道施工的三维结构-介质相互作用时空问题在微机上的模拟得以实现。最后对双线盾构同向推进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旨在为今后的盾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燕  彭福明  赵桂明 《工业建筑》2001,31(12):55-57
介绍了钢框架梁柱采用梁端外伸端板与柱翼缘之间高强螺栓连接的半刚性节点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了 4种不同形式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征。依据试验结果 ,对半刚性节点提出了增加节点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构造措施 ,为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节点的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钢框架梁柱采用梁端外伸端板与柱翼缘之间高强螺栓连接的半刚性节点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分析了四种不同形式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征 .依据试验结果 ,对半刚性节点提出了增加节点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构造措施 ,为钢框架梁柱半刚性节点的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  相似文献   

14.
地下室及半地下室是目前城市建设中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最为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 ,为改善其内部空间环境 ,为增强地下室天然采光效果 ,本文提出了采用“反光式采光窗井”及“下沉式阳光间”的设计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诱导缝位移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上海的地铁建设中 ,探索采用诱导缝的方法释放地铁车站的纵向内力 ,同时控制车站的纵向变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尚无一种较为准确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上海地铁二号线杨高路地铁车站大量布点实测数据的分析 ,结合理论推导得出一种计算地铁车站诱导缝位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掺粉煤灰、矿粉,以石屑和细砂组成的混合砂代替天然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进行了总结,重点讲述了“双掺一代”法预拌混凝土设计和施工的过程控制,为预拌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半刚性组合框架提出一种新的设计和施工体系,主要采用Perfobond剪力连接和考虑T形肋连接构件的共同作用。试验表明,这种连接的结构性能可以满足作者在前面研究工作中提出的结构设计模型(Ferreira LTS,de Andrade SAL,da SVellasco PCG,用于半刚性螺栓连接的设计模型,Stability and ductility of steel structures,Elsevier;1998;Ferreira LTS,de Andrade SAL,da S Vellasco PCG.边柱和角柱中的半刚性组合连接,Eurosteel,2nd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teel structures,1999)。基于这些结论,针对简支受力的半刚性组合螺栓连接提出两种设计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的弯矩-转角曲线、初始刚度和转动能力,归纳模型的性能(da S Vellasco PCG,de Andrade SAL,Ferreira LTS,deLima LRO.带Perfobond和T形肋连接的半刚性组合结构,第一部分:全尺寸试验.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5)。最后基于连接和组合截面的几个关键点处的试验压应变数值,对试验中的组合框架和设计模型所受到的实际压力进行评测。  相似文献   

18.
端板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受弯承载力塑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轶青  胡夏闽 《钢结构》2003,18(1):16-19
在钢 -混凝土组合框架中 ,出于经济效益考虑 ,采用根据简单塑性计算方法推导的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节点的实际受力性能。介绍了考虑混凝土板纵向钢筋作用的端板型半刚性组合节点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 ,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实际上是几何体系由机构(准机构)变为可承担设计荷载的结构体系过程。该类结构体系的安全控制有别于常规结构体系,它需要对结构的设计状态即最终使用状态进行控制,同时应研究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力学性能,并对结构几何成形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控制。本文以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弦支穹顶屋盖为研究对象,应用分步一次加载法和单元生死法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计算,分析了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结构位移、环索内力和径向拉杆内力变化规律,确认了张拉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得出分步一次加载法时结构力学响应大于单元生死法时结构力学响应的结论;证明弦支穹顶整体结构设计采用分步一次加载法是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刘碧榕 《城市建筑》2013,(12):252-252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公路施工工艺也逐步得到提升,其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也随之升级。现阶段,沥青路面被广泛使用。本文对市政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对设计指标以及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