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铝材及铝制品的电解抛光过程中可产生种种缺陷,其中最常见的是白霜、点腐蚀、气泡等。叙述了这些缺陷的产生原因、预防与消除措施。产生白霜的主要原因是磷酸浓度过大、电解温度低、硫酸稀、水少。铬酸含量高、温度过高、电流密度大、硫酸含量少,易出现点腐蚀。电解抛光的铝制品具有最大的反射率、最强的抗蚀性与最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铝材及铝制品的电解抛光处理(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铬酸型或磷酸-硫酸-铬酸型电解抛光液含有铬离子,污染环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开发的无铬溶液电解抛光工艺,以及硫酸-铬酸电解液抛光法,高氧酸溶液电解抛光法,硝酸溶液电解抛光法、硫酸溶液电解抛光法、柠檬酸-硫酸溶液电解抛光法,极薄材料除毛刺电解抛光工艺,后者具有效率高、质量优、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铝与铝合金无铬电解抛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精饰铝与铝合金现有工艺的弊端,并在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型磷酸——多元醇聚合物(PEG)电解抛光新工艺。文中给出了新工艺的电解液配方和工艺规范,并结合电解抛光机理及抛光过程的主要缺陷——过腐蚀与结白霜——产生的原因,详尽地讨论了工艺配方与工艺规范的筛选依据,保证了该新工艺在抛光质量上可与含铬酸型抛光工艺相媲美。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碳酸钠磷酸钠溶液电解抛光法(布赖塔法)的溶液成分、处理工艺参数、产品的应用、产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等等。该法是最老的铝材电解抛光工艺之一,至今仍在应用,特别适合处理高纯铝及用高纯铝配制的AlMg与AlMgSi合金。槽液中的氯离子应严加控制,含氯较多时,处理的材料会产生点腐蚀。全面地阐述了其他碱性溶液电解抛光法。关键词:碳酸钠碳酸钠溶液电解抛光法布赖塔法高纯铝反射率高纯铝基合金点腐蚀  相似文献   

5.
磷酸铬酸型或磷酸硫酸铬酸型电解抛光液含有铬离子,污染环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开发的无铬溶液电解抛光工艺,以及硫酸铬酸电解液抛光法、高氯酸溶液电解抛光法、硝酸溶液电解抛光法、硫酸溶液电解抛光法、柠檬酸硫酸溶液电解抛光法、极薄材料除毛刺电解抛光工艺,后者具有效率高、质量优、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从电解抛光影响合金表面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角度出发,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了硝酸-甲醇(0℃,10s,3V)和硫酸-磷酸-水(70℃,30s,0.2A/cm2)两种不同电解抛光液对600合金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硝酸-甲醇溶液抛光后(EPS-1),试样表面的初始产物膜比经硫酸-磷酸-水(EPS-2)溶液抛光后的厚,且EPS-1产物膜中氢氧化物的含量比EPS-2中的高;高温高压水环境腐蚀试验后两种抛光表面都形成双层结构氧化膜,即富铬内层和分散的富镍、铁氧化物颗粒外层;EPS-2产物膜中氢氧化物含量低于EPS-1的且铬含量高于EPS-1的,EPS-2产物膜的致密性和保护性更好,能有效减缓腐蚀进程,形成较薄的氧化膜。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在两种溶液中电解抛光后样品表面形成了成分与结构不同的初始产物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得到合适的电解抛光参数,解决316不锈钢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高效制备问题,为高精度电镜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原材料在使用标准金相技术进行机械抛光后,再进行电解抛光。电解抛光试验以直流稳压电源供电,选择浓硫酸与浓磷酸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在不同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组合下进行电解抛光试验。试验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抛光面并拍摄图像。结果在确定最佳电压试验中,电压为5~10 V时,被抛光面出现腐蚀;电压为10~15 V时,出现较多条纹;电压为15~20 V时,条纹减少。在确定最佳电流试验中,电流为2~3 A时,被抛光面出现腐蚀;电流为3~4 A时,出现少量条纹;电流为4~5 A时,发生过腐蚀。确定最佳温度试验中,温度为40~50℃时,出现少量条纹;温度为50~60℃时,出现微量条纹;温度为60~70℃时,无条纹出现。结论电解抛光面的抛光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解抛光参数。相对于电压参数和温度参数,电流参数对抛光面抛光质量的影响最大。最佳电解抛光参数组合为:电压15~20 V,电流3~4 A,温度60~70℃。  相似文献   

8.
S136不锈钢注塑模具的电解抛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电解抛光的基本原理,以S136不锈钢为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电解抛光工艺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电解抛光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腐蚀性小、加式温度不高、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吕萍英 《轻金属》1996,(11):48-52
电解抛光又称电化学抛光,以被抛光的材料或工件为阳极,以溶性金属为阴极,利用直流电在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的过程,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电解抛光处理,但此种处理是一种复杂的电化学过程,任一种机理都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现象,电解抛光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机械抛光后进行,以获得光亮的镜面;另一是取代机械抛光或化学抛光。  相似文献   

10.
电解抛光工艺对 AP1000 管座焊接表面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AP1000上封头CRDM管座用焊接镍基合金的电解抛光工艺条件,探讨了电解抛光对其表面粗糙度和应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焊接镍基合金的抛光电流密度应控制在0.3~0.5 A/cm2之间,抛光时间宜为2~5 min;电解抛光使表面拉应力大幅度减少,甚至产生压应力,这可抑制焊接镍基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电解抛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郝杰芬 《表面技术》2000,29(3):36-37
从温度、时间、电流密度几个方面对不锈钢电解抛光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可行的不锈钢电解抛光工艺,并对抛光件进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对进口的P5、718合金钢,进行的电解超声复合抛光试验,探索了阳极电流密度、抛光持续时间、电解液温度以及磨料种类、浓度等因素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规律,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3.
硫酸甲醇体系中电解抛光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甲醇体系对钽进行电解抛光,并对其抛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配比时电解液中钽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电解液配比和电压对钽表面质量的影响.在搅拌速率为16 m/s、电解液温度为0℃、时间为3 min、硫酸甲醇体积比为1:7时,电压在20 V左右抛光效果较好、钽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q小于30 nm,不仅能够满足钽材表面精饰加工需求,而且能够满足EOS靶用标准材料薄膜对表面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工业金刚石》2004,(6):38-38
一种包括粘结剂的碳化物基质经制备以便在其上接受切削材料如金刚石层。这种基质浸入电解液中,基质用作阳极,从而形成电解抛光的基质表面。然后腐蚀电解抛光的基质表面以基本除去碳化物基质的粘结剂相,  相似文献   

15.
NiTi合金电解抛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卫东  米绪军  朱明  高兆祖 《金属学报》2002,38(Z1):630-632
本文对NiTi合金的电解抛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表明NiTi合金的电解抛光特性曲线与典型的电解抛光特性曲线有显著不同,不存在稳定的电流平台区.当试样在低电位区抛光时,抛光速度为反应产物通过粘滞层的扩散速度所控制;而当试样在高电位区抛光时,则以点蚀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电解抛光是一种在最佳电流密度和温度条件下,在合适的电解液中将阳极表面进行抛光的阳极溶解过程。不锈钢电解抛光的电解液一般为带或不带有机物质作为添加剂的硫酸,磷酸或铬酸。过去,人们曾试用过高氯醋酸的混合物,但因其具有易燃性质,所以用途不广。不锈钢电解拋光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磷酸成本高,所以,人们正在研制一种将聚乙稀甘醇作为添加剂的低浓度磷  相似文献   

17.
铝材及铝制品的电解抛光处理(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萍英 《轻金属》1997,(1):58-61
对磷酸溶液对电解抛光工艺作了全面的阐述,该法是美国巴特尔纪念学院于40年代初开发的,目前在美国用的较少,但在其它国家仍广为利用,在工业生产中,此法主要有于取代工业纯铝及铝合金在阳极氧化处理前的机械光处理,当前应用磷酸型溶液电解抛光溶液的总酸浓度为50% ̄95%,抛光溶液粘度对抛光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具有体密度的高表面质量金属钨薄膜对材料高压状态方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钨箔膜制备的几种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机械轧制、机械研磨抛光、化学抛光和电解抛光.综合比较后认为,采用电解抛光法可以基本满足状态方程靶用钨箔膜的需要.电解抛光可以制备表面质量比较高,厚度最小可达几微米的金属箔材,密度与原料相同,而且不会产生内应力、表面硬化、表面沾污问题,是制备低表面粗糙度、具有块材组织结构和密度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电解抛光工艺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居生 《腐蚀与防护》2001,22(11):498-499,502
报道了不锈钢电解抛光的温度,电位,电流,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抛光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实际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压铸镁合金AZ91HP晶界腐蚀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运锋  熊守美 《铸造》2003,52(10):737-739
通过试验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HP的几种晶粒边界腐蚀方法,包括固溶处理后腐蚀、氧化铵饱和溶液腐蚀和电解抛光腐蚀,并对各种腐蚀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平均晶被尺寸明显增大,且随固溶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采用氯化铵饱和溶液腐蚀,由于腐蚀晶界过深,作为腐蚀晶界的方法并不可靠;电解抛光方法由于腐蚀晶界清晰。并且不影响晶粒的形状、尺寸和分布,因此是最方便、可靠的腐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