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机械工程师》2011,(8):146-147
文中就重型变速器上盖类薄壁铸件在结合面铣削加工中所出现的平面度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专用工装、优化加工工艺过程,探索出一套新的针对上盖类零件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2.
云南读者高军来信说,希望本刊介绍有关薄壁零件铣削的夹具及加工经验。在机械加工中,经常会遇到薄壁壳体类零件的板上实测平面度为0.1~0.2mm,严重影响了产品质端面铣削加工,如图1、2所示。两件的壁厚为6mm量。为此,我厂设计制作了专用铣床夹具,保证了平面和5.smm,加工面的平面度为0.08mm,加工面与汽度要求。经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夹紧可靠,找正方便,缸盖平面贴合,要保证贴合处不漏油。原加工工艺来经济效益显著。用平日钳夹紧零件在立铣上铣削,卸下零件后在平一、缸盖罩壳铁央具在设计时应考虑:(1)用中250mm铣刀盘在立铣…  相似文献   

3.
根据某型木材切割设备中输送齿条零件的特点,制定批量加工工艺。运用Solid Works设计软件为铣齿顶面、铣两侧面、铣底面等4道铣削工序设计专用夹具;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定位的合理性。综合考虑毛坯材料、刀具、切削用量等情况,计算毛坯在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运用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模块对毛坯进行静力和模态分析,验证毛坯在铣齿面工序中是否能满足精度要求,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原工艺进行改进。提出了控制毛刺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SolidCAM辅助制造模块,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模拟刀具运行轨迹,验证了夹具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火炮左、右组合炮箱为例,分析高强度硬质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特点,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运用分层铣削法加工毛坯,利用交叉分层铣削法减少零件应力变形,采用刨削法保证大面平面度要求,将左、右箱体板耦合加工各孔,保证孔的位置度要求。结果表明,该加工方法可有效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对控制薄板类零件加工应力变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机械加工中,经常会遇到薄壁壳体类零件的端面铣削加工。如图1所示的缸盖罩壳及图2所示的下罩壳是我厂加工的两种零件,其壁厚为6mm和5.5mm,属薄壁壳体零件,加工平面的平面度为  相似文献   

6.
图1为螺塞零件的铣槽工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零件体积小,加工时定位面受圆凸台的限制与夹具接触面窄小,零件容易摆动。由于是铣槽,顶面必须从槽两边压紧,压板与零件接触面更窄小,压不牢靠。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制造的铣夹具较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下盖类零件,薄壁部位面积较大,且孔系孔距精度、配合面精度及各形位公差要求较严,机加过程变形较大,文中通过此类薄壁零件在铣削和磨削过程中的变形规律的掌握,优化加工策略和切削参数,设计并应用精加工工装,合理地选择零件的压紧部位,有效控制零件加工中的变形,提高此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壳体类零件的外表面通常设计有凸台结构,凸台上有孔用于放油或安装产品标牌。介绍了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统一的带凸台零件夹具定位方法,可以使凸台面加工后高度一致,并保证凸台上的孔相对于凸台的位置度,提高产品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厂加工拨叉(图1)的P_1、P_2、C_1、C_2平面和5mm通槽,需分三道工序在不同的机床上进行:在立铣上用圆柱铣刀加工P_1面,调头安装加工P_2面,在卧铣上用两把三面刃铣刀同时铣削C_1、C_2两面,保证尺寸125±0.1mm→在卧铣上铣通槽。这需设计3套专门铣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板材类零件在铣面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装夹不便等问题,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种特制夹具组合精密定位装夹方法,此组合夹具不仅能有效解决零件尺寸、形位公差、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此研究与实践,对大板材类零件的铣削加工,或类似此加工工艺的装夹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生产的非道路车辆用柴油机是一拖集团公司的主导产品之一,柴油机动力输出系统壳体齿轮室、齿轮室盖等薄壁零件,在面铣削加工时一直存在变形较大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经粗铣加工后的正是齿轮室的前后端面出现不规则变形,不仅造成面精铣余量不均,而且影响后序齿轮系孑L位置和形状精度,造成柴油机的整机装配质量问题。如孔形状偏差引起油封漏油;孑L位置偏差、位置度偏差引起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过小或啮合不均,振动噪声大、使用寿命降低等。  相似文献   

12.
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的连杆盖的铣削加工一般采用两道工序来完成。第一道为铣削连杆盖的一个侧面,它是以内圆弧面、端面和合拢面作为定位基准;第二道为铣削另一个侧面,它是把工件转180°后以端面、合拢面和第一道工序加工好的侧面作为定位基准(图2所示)。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自重拉钩式连杆盖铣削夹具,它能同时满足这两道工序的定位、夹紧要求。具有使用方便、装拆迅速、出屑容易、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该夹具的结构形式也完全适用于发动机或其他齿轮箱轴承盖等同类型零件的铣削加工。  相似文献   

13.
薄壁件加工的变形问题一直困扰着机械加工行业,我公司遇到了在对内燃机齿轮室与机体结合面进行精铣加工时,因齿轮室为薄壁铸铁件,自身刚性差,易产生夹紧变形,铣削时,又会产生铣削变形,导致齿轮室结合面平面度超差,对后续工序和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以单缸机齿轮室为例,铣削平面轮廓约:370×300,为解决夹紧变形问题,我们优化夹紧点的选取,选择刚性好、接触面积大的位置,并在相应部位布置垫铁。对于薄弱部位的铣削变形,原采用手动锁紧式辅助支承,工件定位夹紧后,需依次手动锁紧各支承点,工作效率低,支承效果受操作者操作习惯和经验的…  相似文献   

14.
潘春荣 《现代机械》2008,(1):64-65,85
在铣削平面的加工中,工件的平面精度受到工艺系统综合作用。本文从影响铣削的基本因素和容易忽视的因素出发,从加工机理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平面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小虎 《山西机械》2014,(4):118-119
以压盖环零件为载体,对薄壁盘环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压盖环零件进行图样分析,确定其加工难点,提出工艺解决方案并进行了专用工装设计。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压盖环零件的加工需要,经实际加工验证能够达到图样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薄壁箱壳类零件齿轮室壳体的平面度,齿轮室壳体的均匀壁厚为6mm,且整体外形尺寸大,结构性较复杂,零件材料为HT250,铸件本体方面就容易变形,为保证加工工件平面度要求,不仅对工件加工工艺方面要考虑好,而且要求对所设计的工装要合理,方能达到薄壁箱壳类零件的精度要求。本文就福建力佳股份有限公司粗、精铣薄壳件齿轮室壳体零件夹具设计情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厂从德国DMG公司引进的2台铣削中心DMU—50V,DMU—60E,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E11报警(即:液压系统压力偏低),导致机床在自动化加工过程中突然停止,造成零件不符合工艺要求,特别是在铣削平面时会留下刀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支承类零件精度要求高、装夹方式困难、机床和刀具较难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就该型零件机械加工的夹具设计、刀具设计和精加工切削余量的选择等关键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介绍了如何选择工艺凸台,如何将毛坯基准转化为机械加工工艺基准,如何采用专用夹具和专用反镗刀具实现在卧式加工中心一次定位加工,从而解决该类零件凸耳外圆的表面粗糙度、同轴度和平行度等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通用铣床上用端面铣刀铣削平面后,通过手动操作可以很容易避免铣刀将已加工表面划伤。但在专用铣床上,采用端面铣刀的自动铣削加工过程中,当铣削加工结束后,铣削头退回工作原位时,铣刀若不让开已加工表面,往往会出现铣刀划伤已加工表面,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我单位在一台专用铣床上所设计和应用的液压搓缸自动让刀机构(见附图),就很好地解决了铣刀划伤已加工表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玉平 《机械制造》2001,39(6):14-15
图 1所示为叉车链轮座零件简图,材料为 HT200。铸件毛坯上已预先铸有 40和 30两孔的底孔,不需钻孔,可直接进行镗削加工。因此,该零件切削加工的工艺路线应为:   ①铣削或刨削所有需要加工的平面 ( 30两孔的外端面除外 );   ②粗镗、半精镗 40和 30两孔及其外端面;   ③钻削其余孔、攻丝。   其中镗削 40和 30要求两孔的不垂直度控制在 0.1mm内,采用通常的划线找正的办法进行安装加工,不仅很难满足加工精度要求,而且生产率也很低。为了保证两孔垂直度要求,并根据生产车间现有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批量生产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