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城市公园是城市化的产物,为广大城市市民提供了自然生态的城市休闲场所.公园规划以自然的生态理念、丰富的景观形态、多样的设计形式,在体现人文关怀功能性主题的城市开放空间中,通过设置生态服务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将文化、生态等景观要素有机地穿插于城市的机理中,旨在成为遵义市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城市绿心".  相似文献   

2.
西青区南运河发展战略 西青区南运河规划以水文化为核心,挖掘、保护、传承运河文化。 通过“品质保护”提升沿线区域的“生活品质”.完成”区域功能演变”.打造生态、文化、活力、旅游之河。规划遵循一心两翼的开发准则,营建以元宝岛为核心的旅游休闲商务区与乡村生态休闲区。旅游休闲商务区以南运河和中央休闲景观大道为两条休闲景观主轴.横向连接元宝岛与主城区并串联西青体育中心、创意产业园区、运河新天地、运河休闲岛、秀水北岸、花花世界等特色板块。  相似文献   

3.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形态,"借山引绿",从景观、生态、文化的角度,构建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架构,创造整体流动的道路绿色空间景观秩序,构筑登封城市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环境。同时,将道路绿化作为绿色传媒,利用传统树种、地方植栽,并结合道路休闲功能,塑造道路特定的地域感,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生活。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难得的滨水绿色资源,既是一条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又是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及生态旅游重要的景观环境承载面。当前,在全球倡导生态建设理念及我国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下,城市河道区域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热点,修复城市河道生态、改善河道景观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泸州渔子溪河道景观提升规划以南寿山为背景,结合区域景观资源特色,从功能、交通及生态方面提出景观空间提升策略,通过营造功能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便捷的慢行空间系统、通透的景观视廊及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自然休闲廊道,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以生态游憩和主题文化体验为内涵,实现"山、水、城、人、文"的有机共生。  相似文献   

5.
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景观设计项目位于通州区未来城市中心地段,京杭大运河从地块南北穿越,形成狭长地块.该项目提出"一河两岸、四种时空形态、六大主题开放空间、多条景观通廊"的总体设计构思.强调运河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注重滨水空间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李惠军  邵锷 《规划师》2006,22(1):25-28
重庆市大渡口区城市中心公园存在形象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空间形态郁司、环境功能单、景观特色不足等问题.景观设计提出"打造城市形象、带动商圈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目标.为实现"贯通景观轴线、开放生态界面、强化滨水景观、细化休闲空间、深化招商"的主题、"渗透文化内涵"的总体构思,规划设计了莲花广场、天华泉、巴文化走廊等景观等节点.  相似文献   

7.
杨文敏 《安徽建筑》2006,13(3):30-32
仙居新区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以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休闲配套产业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发展与控制滨水岸线空间形态、土地利用、景观物质与空间格局等,形成既保持山水特色,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山水生态型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8.
营造滨水公共空间——通州运河城市段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的景观规划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在尊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京杭大运河通州区域原有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提炼运河历史文化的设计元素,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宗旨。作为首先实施的一期工程,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实践了“大景观”的设计理念,从项目的总体布局入手,按照生态和景观的原则布局建筑和道路,运用丰富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环境,项目建成后被选为2008奥运火炬接力途经景点。  相似文献   

9.
水是城市发展的源泉.作为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城市滨水空间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与空间构成,承载着旅游休闲、生态保育、居民居住、文化传承、形象展示等功能,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地域文化形象的名片.本项目位于有着"湘鄂川之孔道"的湖南龙山,为了有效解决当前龙山县城区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如滨水景观较差、水系污染严重、公共空间缺失等,其在充分了解项目综合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信息前提下,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地域场所精神和人文文化,并基于"人文艺术公共性"设计理念,以水系治理、生态景观打造、公共空间营造、滨水活力激发等为规划目标,对城市原有水系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旨在通过城市滨水空间的再设计,弘扬生态文明,将龙山塑造成湘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韧性景观有利于构建生态城市。文章基于生态韧性理念,研究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韧性景观。其分别从宏观的城市山水空间韧性景观体系、中观的历史街区韧性景观体系和微观的宅院韧性景观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多层次韧性景观分布特点、空间形态特征和营造设计特质。揭示“城市-街区-宅院”联动的多元尺度韧性景观设计可以营造高效稳定的街区韧性空间结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以期构建和谐人地关系,为绿色、活力、健康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兰波 《规划师》2011,27(11):61-65
南宁市江北环城水系景观规划针对“中国水城”的建设要求,注重结合现状场地肌理、交通、植被情况,从城市功能的提升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周边地块性质和历史文脉,采用以人为本、亲水和生态都市理念,构建“珠链式结构”,划分民族文化科普区、城市生态文娱区和时尚滨水休闲区,以“新城画卷”“老城画卷”“尚水画卷”为三大主题塑造滨水景观,既...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建筑空间景观设计中,以文化主题为特色的表达应用具有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等作用。文化主题通过依托城市地域特点、融合文化内容、注重可持续发展等途径来探索设计理念与思路。以商丘市帝和海德公馆及配套运河公园项目为例,就建筑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主题应用与文化表达、项目设计中的文化理念与思路应用等开展探究。  相似文献   

13.
滕熙  王晓昉  许靖涛  黄雯 《规划师》2011,27(Z1):88-92
总体城市设计能分析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愿景,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框架、景观形象等提出规划策略和建议.盈江县总体城市设计结合灾后重建规划,围绕“建立美丽富饶新盈江”的目标,从城市的文化、空间、景观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实现“山水盈江”“魅力盈江”“人文盈江”“安全盈江”的规划策略,为灾后重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休闲绿道属于多目标的公共开放型空间,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以绿化生态为主题的特别休闲场所。在城市中,休闲绿道一般要依托交通线、水体、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历史文化主题等等形式展开设计与应用,为城市居民提供线性空间。本文就简单探讨了城市休闲绿道的规划设计基本功能和选线原则,并结合实际解读了城市休闲绿道规划设计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龙  陶然 《中国园林》2007,23(2):30-34
蠡湖环湖开放空间系统融合新旧元素,将城市重新融入自然之中。环湖景观围绕蠡湖和各个景点展开,把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融入优雅的山湖自然环境。无锡的历史与水、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在社区生活和艺术、文化、建筑等方方面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城市拓展计划最终发展成为“湖滨新城”的远景。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休闲娱乐、滨水步道、私密空间、观景视线和商业景点,共同创造了一个宜人的工作、娱乐和休闲场所。通过创建湿地、林区植被和生态岛,以及水质清洁和保护等努力,创造了一个富有生态责任感的社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新旧文化元素汇聚于此,人文历史在这里沉淀,成为一处值得探索、游赏和爱护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快速发展让人们逐渐模糊了对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的记忆,方案旨在改善台儿庄马兰屯镇京杭运河沿岸的自然环境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体验地,使运河景观改造设计具有本土性和地域性。在方案设计中,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景观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提出与台儿庄古城氛围相融洽,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又体现时代精神的设计思路:整个方案表达出绿色生态休闲的主题,侧重运河文化与自然景观规划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金敏丽  江晓薇  程秋怡 《园林》2022,(4):108-115
义乌市美丽乡村“画里南江”山水休闲精品线是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观融入乡村线性景观中的实践探索。以南江流域的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沿岸现状,发现生态、生产、生活、人文等方面的问题,以“诗意栖居”的人居思想为理论基础,追溯南江历史文化,提炼传统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从生态、生产、生活、人文4个层面营建主题场景,提出乡村线性景观的“诗意栖居”营建策略和方法,最终对沿线山水生态修复保育、乡村生活场景优化营造、特色产业带动发展、人文古韵传承彰显,以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河流是自然界中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尤其城市大型河流所具有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等更是无可估量。由于城市大型河流的复杂系统性,在河流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从各尺度层面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修复理念指导景观建设。以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探讨生态修复与景观营建的深度融合。在宏观层面以河流自然特征为基础构建蓝绿空间,结合城市格局,因地制宜进行景观建设。在水系形态、生态驳岸、植被生境、景观设施及文化脉络等景观要素系统层面生态理念也要贯穿始终。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多专业合作及全过程管理,才能将河流生态修复行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杨艺鹏 《山西建筑》2011,37(26):37-38
以北京某文化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空间·生态·文脉·人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城市建筑与景观结合,努力将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充分体现自然、生态、健康、低碳环保、人文的理念,从而形成新的城市绿洲。  相似文献   

20.
李可勤 《新建筑》2005,(2):64-66
通过“边缘”与“休闲”的类比,对以汕头为例的地方性城市的“边缘文化”进行了分析,运用当代休闲学研究成果,试图提出一种围绕休闲为中心,综合考虑社会、人文、生态等因素的城市文脉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