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海盐场排出的制盐母液,采用机械冷冻法和氯化钙沉淀法将溶液中的硫酸根降低到10 g/L以下得到除硫母液,在不兑入老卤的情况下将除硫母液进行不同蒸发终止沸点下的浓缩,然后将蒸发浓缩后的清液冷却结晶析出光卤石。根据光卤石中的氯化钾含量计算在不同蒸发终止沸点和相同冷却结晶温度下氯化钾的析出率,从而找到除硫母液的蒸发终止沸点与浓缩清液冷却结晶时氯化钾的析出率关系。  相似文献   

2.
光卤石在分解过程中,氯化钠在最初低镁的溶液中溶解很快,但随着分解过程的进行,由于镁的溶解速率快速的增加,从而使溶液中氯化钠的饱和度增大,最终使先前溶解的氯化钠重新的结晶析出,这对氯化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和后续氯化钾的浮选产生影响。通过相化学,分析了光卤石分解过程中K,Na,Mg变化规律,探讨了氯化钠、氯化镁、洗涤液等对光卤石分解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平落富钾地下卤水50℃等温蒸发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落富钾地下卤水除富含高浓度的K、B外,Br、Li、Rb等有用组分含量也很高。实验研究了该卤水在50℃等温蒸发过程中离子的富集规律及析盐规律,为综合利用该卤水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失率为3.5%时氯化钠开始析出且在整个蒸发过程中都大量析出;钾在蒸失率为51%时以氯化钾的形式开始大量析出,在蒸失率为60%时氯化钾在固相中的含量高达38%;硼酸钠在蒸失率为87%时才开始大量析出,大部分硼都赋存于老卤中。整个蒸发过程中该卤水的析盐规律为:首先析出氯化钠,再析出氯化钾,最后析出硼酸钠。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在获得淡水的同时副产大量浓盐水,浓盐水的盐度、温度等均高于自然海水,如在渤海湾内直接大量排放浓盐水势必会对周围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实现浓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研究浓海水不同温度下等温蒸发过程硫酸钙的析出规律可以为浓海水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等温蒸发时硫酸钙析出点稍有变化,30℃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108 8 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58.4%,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5.4g/kg;50℃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1094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60.1%,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5.6 g/kg;75℃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1000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60.3%,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5.8 g/1000 g;100℃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0680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53.4%,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4.4g/1000g.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芒硝与氯化钾生产硫酸钾工艺中氯化钠的蒸发结晶行为 ,获得了在不同蒸发条件下NaCl结晶过程的m -t关系曲线 ,为该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产硫酸钾工艺中氯化钠的蒸发结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芒硝与氯化钾生产硫酸钾工艺中氯化钠的蒸发结晶行为,获得了在不同蒸发条件下NaCl结晶过程的m-t关系曲线,为该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别借助量值评估法、直接评分法、定量描述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种盐及其混合物的咸度和口感。利用口感的相乘作用,借助感官评定和Design Expert V8.0.5.0b,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制备了一种咸度口感俱佳的三元盐酸盐低钠盐。三种盐的相乘作用对低钠盐口感贡献依次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钙。复配盐咸度分值为0.9、口感分值为4.0时,其钠含量为7.78%,同等咸度下氯化钠的钠含量为29.49%。该低钠盐使得小麦与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与焓变上升,分别使得峰值温度最高升至66.10℃与74.73℃,糊化焓变最高升至0.8537 J/g与1.559 J/g;实验范围内该低钠盐对玉米淀粉的动态粘度特性影响不大,但使小麦淀粉的最终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1.前言医学证明钠盐过量摄入,会导致人体患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其他疾病。为此,人们尝试用氯化钾代替部分氯化钠来制取低钠盐。氯化钾具有降低高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浮肿的作用;但氯化钾味苦涩,直接用作咸味剂代替食盐,食品味道不佳,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低钠盐食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热法联碱母液铵盐分离工艺利用盐硝和氯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在高温下蒸发析出氯化钠和硫酸钠结晶、在低温下蒸发析出氯化铵结晶原理,优化了盐硝生产工艺方法。并阐述了此工艺的技术特点及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10.
以海水淡化后浓海水为原料完成蒸发浓缩析盐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浓海水蒸发浓缩硫酸钙的析出点为12.21 °Be'(d=1.091 3g/cm3);氯化钠析出点为25.78 °Be'(d=1.216 0 g/cm3),浓海水蒸发浓缩过程组成变化规律与海水浓缩过程组成变化规律完全一致.浓海水日晒制盐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Na^ ,K^ ,Mg^2 //Cl^-,SO4^2-——H2O五元交互体系相图分析和试验,对青海某盐湖卤水提锂过程的自然蒸发阶段的蒸发析盐规律进行研究。蒸发过程中,使镁离子以镁复盐及镁的水合盐的形式,分阶段结晶析出加以分离,获得镁锂比低,锂离子浓度高的富锂卤水。同时副产氯化钠,钾盐,镁盐等有价值的副产品.使提锂成本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省冷湖镇北部新盐带钾矿床选矿及加工工艺研究后发现,低品位含砂光卤石矿钾矿床盐田晒卤工艺分为原卤在钠盐池中蒸发—调节池中再蒸发—光卤石池中再蒸发。这种低品位含砂光卤石制取氯化钾工艺主要有冷分解-浮选法和4#工艺法。采用4#工艺和浮选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盐田矿的析出量,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膏型卤水体系真空蒸发制备NaCl过程中,CaSO4.2H2O对NaCl产品的纯度影响较大。研究了石膏型卤水体系中CaSO4.2H2O的结晶过程。实验研究了搅拌速率、停留时间、晶种量、温度等条件对石膏型卤水体系二水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晶体的粒度开始随搅拌速率的增大不断增大,当搅拌速率达250 r/min时,晶体粒度达到最大值77.24μm;晶体粒度同样开始时随停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停留时间为120 min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平均粒径为70.39μm。CaSO4.2H2O晶体粒度随晶种量的增加而减小;在40℃~70℃范围内,晶体粒度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0℃时达到最大值,此时晶体的平均粒径为70.39μm,随后随温度的升高晶体的粒度逐渐降低。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石膏型卤水体系对二水硫酸钙生长影响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为70℃、搅拌速率为250 r/min,停留时间为120 min,晶种量为3 g。此时的晶体的线生长速率为2.508×10-9 m/s。  相似文献   

14.
直接以卤水为原料,采用氨碱法或联碱法生产碳酸钠,脱氨母液采用膜法和蒸发法分离硫酸钠,脱氨母液采用蒸发法分离氯化钠、氯化铵,生产过程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成本,直接得到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铵副产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试验场生产的精制盐为原料,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向其中不添加和添加甘氨酸,进行自然蒸发和恒温蒸发结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蒸发条件下,可制得肉眼观察下的形貌规则的大颗粒立方形氯化钠晶体。而甘氨酸的加入可促进氯化钠晶体的生长,在恒温蒸发条件下可制备八面体氯化钠晶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在盐、卤水、强化营养盐、低钠盐、氯化钾中化合物计算的一种简捷通用方法;更重要的一种化合物计算的新思路;同时也为计算机计算化合物提供计算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制盐过程中温度对盐粒度的影响,利用舒坪制盐区2#真空精卤进行室内蒸发实验,研究不同的蒸发温度对盐结晶的影响情况,并找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为海盐生产大国,其制盐母液中含有氯化镁量约400万t,为提高制盐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海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盐化工产品要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文章分别利用100℃、25℃Na+、K+、Mg2+∥Cl-、SO42--H2O五元交互水盐体系相图对海卤水进行蒸发、冷却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取食品级晶体氯化镁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对海卤水所含的SO2-4进行净化预处理,蒸发分离出氯化钠杂质,利用结晶工艺制取出了晶体氯化镁产品,通过检测产品满足食品级氯化镁的理化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青海察尔汗盐湖的晶间卤水异常丰富 ,以它可以制得含钠光卤石。本文运用相图知识 ,对含钠光卤石在常温下加水分解制取氯化钾进行分析 ,给出了原则性流程 ,并就如何提高氯化钾的产量与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