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成功天然除虫菊素微囊化制备技术,并在玉溪高新区内建成投产300吨/年的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生产装置。这标志着我国在天然除虫菊素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农药微胶囊制剂制备核心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农  相似文献   

2.
吴建兰 《世界农药》2007,29(3):44-46
天然除虫菊素(pyrethrins)是从除虫菊(Pyrethrum cinerifolium Trebr)中提取出来的活性成分。它是6种杀虫成分的混合物,各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将其制成微囊制剂后,定量分析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CGC法对5%天然除虫菊素微囊剂中各有效分离。与经典的AOAC方法相比,显得更科学、快捷,为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检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化新世纪》2007,(11):15-15
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代技术产品-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浮剂已经获准农药登记,将于近期投放市场。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比上一代产品降低了一半左右,而杀虫的性能却有大幅提升,是一种可大面积在蔬菜、花卉、烟草、经果等作物生产中运用的”普及型”生物农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农药》1977,(5)
本文介绍了天然除虫菊素和拟除虫菊素。重点叙述了拟除虫菊素的化学合成及结构变化。以及拟除虫菊素的杀虫机理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拟除虫菊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玉溪市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的我国第一个生物农药微囊制剂"菊灵3号"日前上市,打破了近二十年来天然除虫农药技术上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6.
除虫菊类杀虫剂杀虫力强,药效迅速,对人畜安全,因此,宜作卫生害虫的防治。近十年,随着农用除虫菊的发展,除虫菊酯在卫生上应用也得到迅速发展,如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推荐的公共卫生杀虫剂中除虫菊类仅2个:天然除虫菊素和丙烯菊酯,而1982年推荐的有12个:天然除虫菊素、丙烯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生物丙烯菊酯、S-生物丙烯菊酯、胺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戊酸氰醚酯、α-苯醚菊酯。与世界一样,我国除虫菊酯在卫生上应用也有很大发展,首先是品种增加。现今,我国卫生上应用的有天然除虫菊素、丙烯菊酯、二氯苯醚菊酯、胺菊酯、溴氰菊酯、戊酸醚酯、戊酸氰醚酯、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本文的主题是综述一些较稳定的合成拟除虫菊酯,这些化合物是在天然除虫菊素和早期的合成拟除虫菊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它们在性质和活性上与后者有显著的差别,因而形成了一类新的杀虫剂。 1935年用天然除虫菊素的重石蜡油溶液有效地防治了仓库害虫,从而第一次表明了接触杀虫剂的残留膜在害虫防治上的使用价值;但由于配方中的活性成分——天然除虫菊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莱氏野村菌与6种常用植物源农药的生物相容性,为复配农药制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30 h后孢子萌发抑制率、12 d菌丝生长抑制率及15 d产孢抑制率,考察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结果]在高、低浓度下,蛇床子素、印楝素、苦皮藤素对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鱼藤酮、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下,鱼藤酮的抑制作用最小而印楝素完全抑制生长。[结论]莱氏野村菌与鱼藤酮、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天然除虫菊素Ⅰ、Ⅱ是除虫菊花萃取物的有效成分,是一种由碳、氢、氧组成的酯类化合物,与其他天然物质相比其化学结构并不太复杂。天然除虫菊素杀虫作用快、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低,因此吸引许多人进行化学合成的研究。这里介绍住友公司关于新型拟除虫菊酯Vaporthrin(通用名:empenthrin)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武锦  陈静  周艺峰  聂王焰  程小苗 《农药》2007,46(10):672-674
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天然除虫菊素和阿维菌素纳米胶囊,产品透明稳定。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胶囊的粒度和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胶囊颗粒较小,都在400nm以下,且分布均匀。室内杀虫活性试验证明了天然除虫菊素和阿维菌素纳米胶囊比相应的原药对蚜虫有更好的防治效果,有很好的缓释性和持效性,在喷药45d以后,其相对防效仍然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除虫菊酯类化学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江平 《世界农药》2000,22(1):23-29
除虫菊酯化学的研究始于1910年,其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大致相等的阶段。第一阶段致力于对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的探明,它包括一个酸组份和一个由酯链连接的醇组份,并发现了六种活性成份:除虫菊素Ⅰ和Ⅱ、瓜叶菊素Ⅰ和Ⅱ、茉酮菊素Ⅰ和Ⅱ。至1958年,测出了它们醇部分的构型,由此得知了天然除虫菊酯的整个结构。第二个阶段则在上一阶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天然除虫菊防治家庭、畜舍、仓贮等害虫,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天然除虫菊素是除虫菊花中的有效成分,除虫菊花的生产受到土地、气候、农田栽培条件和劳力的限制,生产量有限,四十年代后期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问世,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红河森菊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近日通过了欧盟认证。  相似文献   

14.
<正> 天然除虫菊素的主要成分之一菊酸,是右旋反式(1R:3R)的立体构型。人工合成的除虫菊酸,若采用重氮乙酸乙酯对烯烃的加成环化反应,则产物是顺反异构体和外消旋体的四个异构体的混合物。用合成的方法获得与天然除虫菊素具有相同构型的菊酸,乃是近年来合成除虫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马特塞(Ma-  相似文献   

15.
合成拟除虫菊酯的出现和发展为虫害防治提供了新型化学杀虫剂,特别是对光稳定性不同于天然除虫菊素,有人提议它可适用于建筑结构害虫和住房害虫的防治。本文拟先对天然和合成拟除虫菊酯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合成拟除虫菊酯 1949年,Schechter等首先合成丙烯菊酯,化学、生物性能均与天然除虫菊素近似,目前主要由日本住友公司生产,年产量约200吨。它有八个立体异构物,其中七个毫无或很少活性,混在工业品中占80%以上。丙烯菊酯的活性比天然除虫菊素小两倍,但它是以后全合成拟除虫菊酯的起点。英国国家研究发展公司(NRDC)和日本住友公司多年来都以合成拟  相似文献   

17.
农药进展——1986年英国作物保护会议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存在的、如某些植物所显示的农药性质,可以作为开发合成农药的出发起点.典型的例子是从植物除虫菊中获得的天然除虫菊杀虫剂.从这种植物中得到的提取物含有6个结构十分类似的除虫菊素,它们对哺乳动物低毒,对飞行昆虫击倒迅速,但持效性差.曾进行过各种努力来合成6种提取物中最有效的除虫菊素Ⅰ和Ⅱ的较简单的类似物.但是,一直到Rothamsted试验站(由国家研究开发公司NRDC提供经费)的研究者研制出苄呋菊酯,才获得了较大成功.苄呋菊酯对家蝇的活性是除虫菊素Ⅰ的20倍.  相似文献   

18.
Higo.  A  晓岚 《世界农药》1989,11(6):34-39
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除虫菊干花产量创13,000吨的记录,约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70%。其中本国消费为1/3,其余2/3供出口,对象主要是美国。然而二次大战后,产量急剧下降,大量种植除虫菊的土地改种农作物。在日本,除虫菊素主要用于制造蚊香,后从日本传播到其他大部分热带国家。由于蚊香使用广泛,因此住友公司当时就开始研究和开发化学合成除虫菊酯,以代替天然除虫菊素供  相似文献   

19.
天然除虫菊素能引起人的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溴氰菊酯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本文用天然除虫菊素和国内正在投产、使用的二氯苯醚菊酯、戊酸氰醚酯和甲氧甲基苄菊酯(甲苄菊酯)作比较,研究它们能否产生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为生产使用过程的劳动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增效醚(PBO,胡椒基丁醚)——杀虫剂增效剂50周年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晓岚 《世界农药》2000,22(1):50-52
二次大战前防治人类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昆虫媒介的最主要的杀虫剂是天然除虫菊素,其实际供应量却十分有限。增效醚的研究和开发扩大和提高了天然除虫菊素的生物活性。1998年Glynne-Jones的专著介绍增效醚(PBO)的开始和发展使用中的有趣故事,本文是其部分综述的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