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于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眼动脉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杨进全  吴宁  赵军  邢丽 《工业加热》1998,(4):217-219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经导管急诊溶栓治疗的时机、方法、溶栓药物及用量、观测指标等,以期保全肢体、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材料和方法: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例,就诊距发病时间4~24小时,均为单侧肢体多条动脉栓塞,急诊经导管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为5000~10000U/kg 冲击治疗,并持续滴注。3例留置导管,溶栓前后行 DSA 以判断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1~26小时症状全部消失,全部治愈。结论:急诊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确实,关键是要早期并在严密监护下行大剂量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期脑栓塞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经导管直接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例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患者,突发脑栓塞近期内再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其中左髂总动脉2例,股动脉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右侧动脉2例。采用团注联合持续溶栓方法行导管灌注rt-PA溶栓治疗,其中3例行血管球囊扩张术,1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平均持续灌注时间3.6h,rt-PA用量23.6mg (20~28mg )。血管完全再通率100%,临床完全缓解率7/8,仅1例患者因胫前、胫后动脉远端闭塞残留静息痛。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6/8),血管鞘周围渗血(2/8),血尿(1/8)。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随访3~6个月,无下肢动脉栓塞复发或血栓形成,1例患者死于再发脑栓塞。结论对于房颤合并近期脑栓塞患者,用rt-PA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四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四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了急诊OASIS导管流变溶栓、ATD浸软溶栓或尿激酶溶栓术,对狭窄段采取经皮球囊扩张(PTA)和支架成形术,其中锁骨下动脉3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7例,动脉4例,胫前胫后动脉及足部动脉4例,人造血管2例,支架术后再狭窄1例.结果 PTA或支架置入术后狭窄段的血管腔复通率100%,溶栓术后血栓完全消失,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临床症状消失.DSA或B超随访1~20个月,动脉均保持通畅.溶栓后消化道出血1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超选择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溶栓治疗12例中央动脉血栓形成致视力障碍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正确诊断,早期应用超选择局部溶栓、扩血管并尽可能应用较大剂量溶栓药物,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术后患肢锻炼的正确指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5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所用材料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栓塞术后子宫大小与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8例完成单侧栓塞.术中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肌瘤滋养血管呈螺旋状,肌瘤染色明显,排空延迟.6例术后1周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肌瘤呈点片状坏死,小出血点.随访3个月,症状缓解率达90.5%.其中子宫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者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植入性胎盘介入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病变侧子宫动脉灌注头孢噻肟、氨甲喋呤+栓塞的方法治疗1例完全性、穿透性植入胎盘.结果在获得子宫动脉完全栓塞后2F患者从阴道排出完整缺血胎盘组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宫内已未见残留物,植入性胎盘处子宫肌层恢复,厚度为1.9cm.结论介入治疗植入性胎盘是一项新的探索,可能改变植入性胎盘治疗的总的预后,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13例临床诊断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9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使用了弹簧圈栓塞治疗. 结果所有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近期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栓塞术后2~10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原栓塞部位出血. 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平扫图像颅内高密度灶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发病6h内接受动脉、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溶栓前均接受CT、MRI检查并被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且排除合并的脑出血。对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后,溶栓后即刻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灶5例,发生率为22.7%(5/22)。根据其位置、CT值和24h随访结果,溶栓后即刻CT图像颅内高密度病灶被分为2类,即对比剂增强和脑出血转化。其中,表现为对比剂增强2例,即高密度病灶呈脑回状或片状,CT值小于90HU,24h CT复查高密度灶消失;3例表现为脑出血转化,即CT值大于90HU、24h CT复查高密度依然存在。2例对比剂增强患者,未作特殊处理,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动脉溶栓后即刻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病灶并非都是脑出血转化。根据其分布、CT值的大小,必要时24h CT复查进行鉴别有助于患者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方法 对23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结果 22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因供血血管发育走行异常,导管不能达靶血管,转入外科治疗.22例患者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9例患者经栓塞术后,再根据病情行多次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 急诊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或)钢圈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8例,>30%者2例,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1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9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评估动静脉联合溶栓(IV/IA)与动脉溶栓(IA)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46例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接受IV/IA(24例)或IA(22例)治疗, 评估不同方法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早期临床改善率、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好转归率及病死率。结果 IV/IA组从发病到接受溶栓的时间平均为255 min,明显低于IA组的310 min(P = 0.012)。IV/IA组和IA组溶栓后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4.1%和40.9%(P = 0.226),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则为16.7%和22.7%(P = 0.361)。术后3个月IV/IA组较好转归率(54.2%)高于IA组(36.4%),前者病死率(8.3%)低于后者(9.1%),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226和0.927)。 结论 相对于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联合溶栓的疗效可能更佳,风险较低,但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6.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确切的中远期疗效,但其并非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存在复发和出现新生肌瘤的可能,术后有必要进行长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仍需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分析与其中远期疗效相关的因素,以便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化疗栓塞术后发生截瘫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2月共有2 758例肝肿瘤患者施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发生截瘫4例.本研究详细回顾手术过程和术后病程.结果 4例患者TACE术后4 h内出现截瘫症状,截瘫发生率为0.145%,并在24~48 h症状进行性加重,5~7 d后病情逐渐平稳,2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肝肿瘤患者多次栓塞化疗后及远处转移瘤行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时需慎重,尽量预防脊髓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症经皮穿刺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和范围后即行机械性血栓抽吸并反复数次,造影评估血流通畅程度;对血栓清除不彻底者,辅助予药物溶栓。结果 92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手术成功率100%。89例获随访6~36个月,85例血管保持通畅,4例再次血栓形成,再行机械性血栓抽吸后血流迅速通畅。89例随访患者中无截肢发生。结论 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能够迅速清除血栓、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Graves病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Graves病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反复或药物致粒细胞减少或外科手术后复发,使用PVA微球共栓塞25支甲状腺动脉.结果 10例栓塞后随访5~8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中位值自20.90pmol/L(13.36~50.92pmol/L)降至7.81pmol/L(3.67~35.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中位值自57.9pmol/L(30.96~57.9pmol/L以上)降至28.13pmol/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