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结肠癌微栓塞化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12只,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及门静脉插管.在DSA下观察单纯造影剂及混有直径10~20μm CH44微粒的造影剂显影情况.测定门静脉中5-Fu浓度,描记衰减曲线.计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和微栓塞化疗后5-Fu的半衰期,作t检验.微栓塞化疗后5min、3h取栓塞段结肠作光镜及电镜检查.2周后处死动物,作病理检查.结果推注单纯造影剂,血管显影时间(6.25±1.52)s,走向舒展自然、分支粗而长.推注加有CH44微粒的同等剂量造影剂,血管立即痉挛迂曲,成蛇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持续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随后手术的影响。方法在DSA下超选择到肿瘤血管染色占优势侧的子宫动脉,持续动脉滴注顺铂100mg和阿霉素50mg 5d,拔管后3~4周手术。选择化疗后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为NAC组,随机选择同期直接手术的40例作为对照,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前化疗组20例中完全缓解率为5.0%,总反应率为6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肠道功能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均无差异。NAC组浸润肌层外1/2的例数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化疗和手术对大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66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内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治疗后5~30 d(平均12 d)手术切除肿瘤.其中50例切除标本作了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观察,以介入治疗前22例肠镜活检标本和25例正常肠黏膜(标本正常肠切缘)作对照.结果肿瘤组织学疗效Ⅰ级20例,Ⅱ级21例,Ⅲ级9例.肿瘤凋亡细胞密度介入化疗前为31.47±5.58,介入化疗后为76.69±17.12,正常肠黏膜为8.01±3.39.介入治疗后凋亡细胞密度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P0.05).1、3和5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前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血管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在动脉灌注化疗前行DSA造影,其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变化研究.结果乳腺癌的供血动脉多起源于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乳腺癌的血管异常表现为不规则血管团,血管染色和血管湖形成.动脉灌注化疗后可发现肿瘤细胞退行性变、坏死,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多.结论动脉灌注化疗是乳腺癌有效的术前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患者,采用5-FU、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IL-2的化疗方案进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2例患者还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共2~8个疗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显效2例、有效7例;影像学疗效评价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对2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采用外科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并选择10例作全身化疗作对照研究.分析发现经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病人药物副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病理显示其有效率为92%,杀伤原发癌灶和周围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效果显著高于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胰腺、后腹膜及椎旁癌肿疼痛的介入止痛方法,以微创技术缓解晚期癌痛。方法对86例晚期癌症因原发或转移病变侵及后腹膜、纵隔和椎旁以及脊柱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应用介入微创技术经腰动脉、肋间动脉和其他肿瘤供养血管插管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随访术后病情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肿瘤生长得以抑制,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应用数字分级及主诉分级两种评分法同时评估,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0.7%和88.4%。结论腰、肋动脉化疗药物灌注能有效缓解因后腹膜、纵隔或椎旁以及脊柱病变引起的癌性疼痛,可作为临床可供选择的方法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CTA成像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肺癌病例,其中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薄建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及走行;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CTA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和其他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11例大肠癌术前应用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并灌注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化疗后2~4周手术切除,其标本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0.9%。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3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别行超选择性舌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其中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1例。化疗药物采用顺铂(CDDP)、5-FU、甲氨碟呤(MTX)、表阿霉素(EPI)等2~3种联合应用。结果3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半月后肿瘤体积缩小21例(占67.8%);肿瘤溃疡面缩小8例(占25.8%);未见明显变化2例。组织学疗效:19例介入治疗后接受手术,10例栓塞后的手术标本均为显效,栓塞标本近栓塞的血管处坏死程度重;9例未栓塞标本为有效。19例手术标本病理观察有效率94%。术中见肿瘤缩小,边界清楚,出血减少。19例术后目前仍生存15例(占78.9%),存活时间1~7.5年。结论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PR53.1%,胃体癌CR+PR44.4%,胃窦癌CR+PR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PR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进展期胃癌并有肝转移41例(下称 HM 组)与无肝转移者35例(NHM)的 X 线和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以及动脉灌注化疗(TAIC)的疗效作了比较,旨在了解原病灶与肝转移的联系以及TAIC 的价值。每例均行 CAG,贲门癌灌注动脉多取 LGA+CA,胃体窦癌为 CHA 或 CA,也可为 LGA,用药绝大多数为 FDM(5FU+CDDP+MMC)。结果表明 HM 组胃癌病变范围≥一个胃分区者和胃重中度变形者明显多于 NHM 组(P0.005),淋巴结增大浓染和胃壁浆膜浸润率也较 NHM 组高(P0.005)。全部 CR+PR 率为62.5%,平均生存期8.98个月,半年、1年生存率为61.7%和31.7%,而 HM组平均生存期,CR+PR 率,生存率则明显低于 NHM 组,半年内死亡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据此作者强调了 X 线检查的价值,HM 组疗效低与原发病灶广泛、扩散广,临床表现重有关。并对如何改进疗效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共进行77例次经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动脉灌注化疗54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23例次。分析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反应为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2%(16/21);影像学疗效评价有效11例、稳定4例、疾病进展6例;PFS(15.0±10.9)个月,OS(31.2±17.4)个月。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安全有效,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报告153例中晚期肝癌根治术后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的结果。所有患者于根治术后45~90天行介入治疗,两组共计治疗497次,其中单纯肝动脉内化疗灌注399次,化疗栓塞98次,平均每例行3.65次,最多12次。本组资料1、2、3年复发率为20.3%,44.4%,和55.6%,低于文献报告。其生存率1、2、3年分别为70.6%,60.8%,55.6%。本研究表明:外科切除十预防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可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生存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有效可取的术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更加高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29例为支架组;单纯顺铂和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患者30例作为化疗组。对患者生存质量、近期疗效和生存率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支架组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化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生存率下降的趋势缓于化疗组。结论 腔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与单纯化疗相比更为安全、高效、微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对16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22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11.3%,与栓塞肝动脉和(或)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88.7%.原发性肝癌152例,转移瘤14例,血管瘤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25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化疗在局部治疗中发挥最大抗癌效力的一个必要途径。TAI中药物选择既要遵循常规全身化疗基本原则,又要兼顾经导管区域性药物灌注特性。理论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均能经动脉灌注,但需经人体转化后才能起效的药物不适用于TAI。TAI是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药物,能克服部分静脉化疗无法通过的生理屏障,起到药物“首过效应”,从而显著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TAI后化疗药物同样会沿血液循环到全身,同时也起到全身化疗作用。TAI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相比全身化疗程度要轻微,对人体免疫功能损害亦较轻。TAI虽然适用于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但也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即在选择用药时应谨慎、合理,争取在获得最大有效作用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选择TAI药物时应根据以下用药原则:选择肿瘤敏感药物,选择原型起作用药物,首选浓度依赖型药物,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尽量避免药物毒性作用相同或对同一脏器毒性累加的药物,不得应用相互拮抗或相互发生不良化学反应的药物及溶剂配伍,严格执行特殊药物使用说明,给予适当剂量的化疗药物,注意化疗药物应用先后顺序,重视非抗肿瘤药物与化疗药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稀释浓度与容量。

  相似文献   

19.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一种方法,主要目的是获得局部手术切除的机会和控制临床症状,该方法已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乳腺癌介入治疗相关文献,主要从乳腺癌血液供应、造影表现、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适应证、禁忌证、用药、并发症防治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制订乳腺癌介入治疗的指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