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结合房间隔穿剌入路消融左侧旁道(LAP)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LAP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10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标测和消融途径不同将患者分为房间隔穿刺入路组(A组)和主动脉逆行入路组(B组),比较两组LAP位置分布、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A、B组间LAP位置分布、手术时间、放电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X线曝光时间显著短于B组[(4.1±1.9) min对(18.1±10.5) min,P<0.001]。结论 三维标测结合房间隔穿剌入路射频消融LAP安全有效,X线透视时间显著缩短,有望成为三维电生理时代LAP消融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椎旁软组织转移瘤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应用1500X型多极温控射频发生器,对3例椎旁转移瘤患者予以RFA治疗。在DSA引导下,穿刺入椎旁转移瘤内,插入射频电极针,射频功率设定为30~80W,消融温度设定为60~90℃,消融治疗时间8~15min。结果3例患者术前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感染、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RFA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便的特点,为治疗椎旁软组织转移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以其微创、靶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治疗实体肿瘤,逐渐发展到治疗实质器官的良性病变如脾亢、前列腺增生,以及在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疾病、治疗疼痛以及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其治疗原理、不同机型及特点以及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正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在早期,由于受射频电极周围被消融组织炭化和气化的影响,射频消融(RFA)范围小于1.8 cm,难以满足临床对实体性肿瘤RFA治疗的要求。随着RFA设备和电极的不断改进,消融范围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了临床上对肿瘤RFA治疗的需要,为不能或不愿外科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射频电极的类型及消融灶的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RFA)治疗近期局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患者32例,病灶总数71个,其中直径小于4.0 cm的病灶41个,4.1~5.0 cm者14个,5.1~6.0 cm者9个,大于6.1 cm者7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大小瘤灶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41个(41/41),13个(13/14),4个(4/9),2个(2/7).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RFA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RFA)是一项局部、微创治疗,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骨肿瘤治疗中,RFA对于缓解失去手术机会的骨转移性病灶引起的疼痛是安全有效的,并可通过联合骨水泥成形术加固消融部位,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为临床无法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的骨肿瘤患者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正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252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4例,肝转移癌11例,肝血管瘤7例。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术(TAE),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肿瘤共计385个,直径为0.5~16cm,行RFA424例次,共计735个位点。结果13例次(13/424,3.06%)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被膜下出血6例次,其中1例肝血管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栓塞后出血控制,余患者经内科止血治疗后好转;气胸5例次,其中1例气胸量为90%,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吸收,余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胆汁瘤1例,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后消失;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例,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肝肿瘤RFA治疗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和气胸,经治疗后可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9例肾癌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患者均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3 ~ 7 d,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肾脏病灶穿刺活检和CT增强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患者随访1 ~ 6个月,未发现肾脏肿瘤增大,无周围脏器损伤和针道种植。RFA后出现肉眼血尿6例,1周后好转,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效果显示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 3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治疗肾癌短期内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31个瘤体进行CT引导下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RFA治疗。手术并发症有少量气胸、液气胸、血痰、疼痛和轻度发热,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缓解,无一例死亡,全部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RFA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精心护理,及时观察并发症并对症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应用Holo导管标测,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IVC-TA峡部)出现完全性双向阻滞,治疗Ⅰ型心房扑动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 方法11例I型心房扑动患者,应用Holo导管标测技术,根据冠状静脉窦口和右房下侧壁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变化,对峡部进行导管射频消融,以达到峡部完全性双向传导阻滞.结果11例患者分别于心房扑动(4例)和窦性心律(7例)时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峡部均发生双向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口和右房下侧壁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单一方向,右房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射频消融犬心室流出道间隔对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实验犬为模型,射频消融心室流出道间隔处肌肉。术前经胸超声检测左心室流出道宽度、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和射血分数等指标,消融成功后即刻检测超声指标,术后1、3个月分别复查存活犬超声指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只实验犬中9只消融成功,1只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只消融成功但麻醉过深,出现呼吸抑制死亡。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0%,8只术后存活至预定随访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存活犬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宽度、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改变;心电图、血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初步验证射频消融实验犬心室流出道间隔心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提供了有用参数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射频消融(RFA)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治疗肝癌开始,逐渐发展到治疗肺癌、骨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2008年的统计报告表明:RFA治疗肿瘤的方法,在同类治疗方法中占据了9%市场份额。并且,在未来的数年内,RFA治疗肿瘤这一方法发展,将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初次RFA后,A、B两组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比86.6%;9.5%比11.5%和7.1%比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按肿瘤具体部位进一步分为肝实质内、包膜下、空腔脏器旁以及肝门部肿瘤,再与A组比较,显示上述5个不同部位肿瘤完全消融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顶部和非膈顶部直径<3cm,3~5cm和>5c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0.2%,76.9%,50%和96.6%,78.1%,69.2%,两组同等直径范围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3%和59.2%,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0%。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6%和52.4%,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84.2%。A、B两组1、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RFA后疾病转归,但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膈顶部肿瘤在治疗效果、治疗风险、局部复发以及生存预后方面均不逊色,膈顶部肿瘤并非RFA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射频消融日益广泛应用于肾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具有微创、安全、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电极针,提高射频技术,联合c其他疗法等以提高疗效,并建立更合理的包括影像检查技术在内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 结果制定立体定位穿刺方案及靶点位置,在大C型臂X线引导下穿刺并置于突出物中,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温度测试后,92℃热凝消融,并持续100s,重复4个周期,依次消融整个突出物。结果3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从7.83±0.33降至2.37±0.48(P<0.05)。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9例治疗效果为优,12例良,5例可,4例差,有效率86.7%。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RFA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影像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是一种安全、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肾上腺恶性肿瘤、骨肿瘤及脾功能亢进的治疗。RFA与动脉栓塞化疗、化学消融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等联合应用,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介入治疗肿瘤的方法,将会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的并发症,了解经皮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组共分析了92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177个病灶,在CT导向下对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每例患者均先后完成1~4次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所治病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射频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3例,肿瘤内出血2例,进行性低血压1例,急性心包积液1例,一过性肝功能失代偿1例,胆汁瘤2例,肝内局限性胆管扩张3例,观察到肿瘤种植1例.结论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安全的治疗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