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的基于短时能量端点检测算法,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可以比较准确地检测出语音端点,但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检测效果不理想。文中提出了基于短时自相关最大值与短时过零率之积的改进算法。利用短时自相关最大值可以有效地区分出语音段和噪音段,利用短时过零率可有效地检测出清音信号,将两参数相结合可有效地检测出低信噪比语音信号的端点。实验证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该改进算法相比短时能量算法减小了检测误差,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语音端点。  相似文献   

2.
自相关函数法是基音周期提取中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测算法,针对传统的自相关函数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音周期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谱减法对语音信号降噪,随后进行端点检测,并提取元音的主体,在自相关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元音主体及过渡区间进行基音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传统自相关检测算法相比,鲁棒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音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往往是基于短时能量以及过零率等实现,在低信噪比的环境下,检测算法的准确度较低。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LSTM)递归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检测语音信号在每个时间节点上的特征属性利用SOM神经网络进行聚类,并根据每个时间节点的语音状态对聚类结果进行调整,构造能够判别语音状态和噪声状态的样本作为LSTM递归神经网络的输入,利用LSTM递归神经网络实现端点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相关最大值和过门限率的语音端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大林  李如玮  陈海龙 《电声技术》2010,34(4):53-57,66
语音处理中,在噪声环境尤其是在非平稳噪音环境下进行端点检测是很困难的。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传统用于端点检测的特征参数不能充分描述语音信号的特征,导致端点检测的效果严重退化。为此,笔者从语音信号的时域或频域出发,提出了一种把短时自相关函数最大值和短时过门限率相结合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弥补了自相关函数最大值方法和过零率的不足,提高了语音端点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语音端点检测是语音信号预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实际的噪声环境下,一些传统的端点检测方法已经不适用,为了提高在强背景噪声条件下语音端点检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在DCT变换域下,基于Gaussian-Gamma模型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设定其纯净语音信号的统计分布函数为Gamma分布,其相应参数使用了最大似然估计以及预测估计的方法.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健性.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鲁棒性较好,在较低的信噪比下仍能比较准确的检测到语音信号的端点.  相似文献   

6.
王辉  袁淑丹 《电声技术》2013,(11):40-44
为了提高低信噪比下语音端点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功率谱熵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对带噪语音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获得一系列语音本征模函数,选取功率谱熵作为语音端点检测的特征,并计算特定阶本征模函数的功率谱熵实现语音的端点检测。通过EMD分解可以有效地消除白噪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低噪比情况下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功率谱熵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带谱相减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圆  赵振东  杨超 《通信技术》2007,40(11):353-355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端点检测的鲁棒性,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带谱相减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短时能量,过零率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相比,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该算法仍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起止端点.  相似文献   

8.
一种带噪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端点检测是语音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信噪比较低时,传统的端点检测方法不能有效的工作,影响了系统的识别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端点检测算法--基于LPC美尔倒谱特征的端点检测方法,它是基于LPC距离方法的一种改进.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能够准确的检测出语音信号.通过对三种不同的端点检测算法的比较,证明了基于LPC美尔倒谱特征算法的检测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检测元音的孤立词端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航宇  张军  韦岗 《电声技术》2005,(3):40-43,48
提出了基于检测元音的端点检测算法。首先检测到语音中的元音的端点。然后利用元音的端点作为参考端点检测出语音真实的端点。将新方法应用在T146数据包在NoiseX-92的5种噪声下的端点检测和识别实验。并和基于能量的端点检测算法比较。2种不同的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检测元音的孤立词端点检测算法可以在不同信噪比下提高端点检测的准确率,并在低信噪比的环境下能明显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语音端点检测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光锐  韦晓东 《电子学报》2000,28(10):95-97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产生错误识别的原因之一是端点检测有误差.在高信噪比情况下,正确地确定语音的端点并不困难.然而,大多数实际的语音识别系统需工作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一些常规的端点检测方法,例如基于能量的端点检测方法在噪声环境下不能有效地工作.本文利用倒谱特征来检测语音端点,提出了带噪语音端点检测的两个算法,第一个算法利用倒谱距离代替短时能量作为判决的门限,第二个算法改进了基于隐马尔柯夫模型(HMM)的语音检测以适应噪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得到高正确率的带噪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磁脉冲的口径瞬态辐射场计算公式,针对圆形口径的线性相移、平方律相移等非同相口径场情况,计算了辐射高斯脉冲时的能量方向图、半能量波瓣宽度、面积利用系数等参数.计算表明,对于圆形口径非同相口径场,最大辐射场的方向为口径面法线方向,同时能量方向图关于口径面法线方向对称;随着口径的增大,波瓣变窄,无副瓣;随着平方律相移的滞后参数的增加,波瓣变宽,主瓣不分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讨论机载雷达地面杂波回波的基础上,分析了AMTI和ADPCA系统的性能。对这两个系统从原理上,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将有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辉 《电子测试》2013,(20):261-262
水的光学特性对光学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对光的吸收、散射作用可造成光在水介质传播中的衰减,本文就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为成像系统在水下的应用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启能 《激光技术》2008,32(3):327-327
为了研究杂质的吸收对光子晶体滤波器设计的影响,引入复折射率并利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滤波透射峰的峰值随杂质的消光系数增加而迅速减小,滤波通道透射峰的半峰全宽随消光系数增加而增大,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都随吸收杂质的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设计光子晶体滤波器时,必须考虑杂质吸收这一重要因素,应选择消光系数小于0.002的掺杂材料,并且杂质的光学厚度应设计在2(λ0/4)左右。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兴虎付广伟  毕卫红 《红外》2006,27(2):33-37,48
简单概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力生 《电讯技术》2000,40(4):78-84
本文采用QUALCOM公司的Q1650多码率VITERBI译码器,设计了前向纠错编/译码器,对提高误码的纠错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转动部件控制需求,设计了星载光谱仪转动部件的测试系统。采用微动开关复位加定步的电机运动方式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采用脉冲调制(PWM)的方式实现驱动电流的精细调节。并搭建平台对系统进行重复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光谱仪的精确定位要求,使电机在工作寿命内按计划完成定标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线学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地位特殊,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从其教学特点出发,提出了“线上教学+自主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还阐述了与此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化翻转教学环境以及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三个重要环节。经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学环境支持课堂互动和全周期教学行为数据采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的精准化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一种提高白光LED相关色温分布均匀性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一种新的白光LED荧光粉涂敷方式,将荧光粉与硅胶混合体涂敷在白光LED封装用透镜内侧,将透镜倒置后使荧光粉与硅胶混合体由透镜内侧中心点向四周流散,固化得到厚度相对比较均匀的荧光粉层,然后再用硅胶灌封。根据这种新的荧光粉涂敷方式制成白光LED样品,对样品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的荧光粉涂敷方式的白光LED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的荧光粉涂层技术制成的白光LED,在相关色温均匀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自聚焦透镜的长度对斐索干涉仪面形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自聚焦透镜的长度对自聚焦透镜斐索干涉仪面形测量的影响 ,给出了面形干涉图中相邻干涉条纹半径的平方差随自聚焦透镜长度和面形曲率半径变化的三维曲线、待测面 R→∞时的二维曲线以及自聚焦透镜的长度对面形测量范围的影响 ,并用平面作待测面给出实验值 ,验证了实验与理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