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将聚氟乙烯(PVF)经增塑剂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改性后,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PVF薄膜,并研究了制备工艺对膜的结构、性能及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VF经DMF溶剂溶解后,其结晶被破坏,同时薄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选用浓度为3 %(质量分数,下同)的PVF成膜液,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在100 r/min的搅拌速度和85 ℃的温度下充分溶解,经消泡剂处理后立即流延成膜可得到力学性能和表面形态较好的PVF薄膜。  相似文献   

2.
韦庆文  张立栋  王擎 《化工进展》2019,38(5):2112-2122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了二组元颗粒体系在有扰流件回转干馏炉内的流动和混合。根据涡心区(混合死区)的位置和尺寸在回转干馏炉中分别安装了外接圆半径相等的圆柱、前半圆、后半圆和直板扰流件,研究了扰流件类型对扰流件尾流、颗粒平均速度和大小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各扰流件穿过颗粒物料时,其尾流分别经历了左偏尾流、近似对称尾流和右偏尾流。扰流件类型不同,在相同的时刻其尾流的大小存在差异。当回转干馏炉内无扰流件或者有直板扰流件时,颗粒平均速度的波动范围较小,且波动较为不规则。当安装圆柱、前半圆和后半圆扰流件时,平均速度的波动范围较大,且波动规律性较强,每一个波动过程均由一个大波动和一个小波动构成。对于圆柱和前半圆扰流件,小波动位于波动范围的低值区,对于后半圆扰流件,小波动位于波动范围的中值区。对于二组元颗粒系统,当外接圆半径相等时,后半圆扰流件的增混效果最好,但干馏炉耗能最快。圆柱和前半圆扰流件的增混效果次之。直板增混效果最差,但相比于其他绕流件耗能最慢。较大的绕流件终末卸料角更有利于颗粒的增混。  相似文献   

3.
段付岗 《磷肥与复肥》2010,25(5):34-35,40
介绍变截面式搅拌桨在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复肥厂50 kt/a(以P2O5计)磷酸装置萃取槽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单槽单桨工艺中变截面搅拌桨和单槽多桨工艺中涡轮式搅拌桨,评价其设计性能、运行特点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搅拌设备设计中有关搅拌功率、搅拌槽的传热和固液悬浮搅拌的问题 ,通过自身的设计实践 ,对其中的相关内容和参数 ,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直径和高度均为16 m的大型沼气池內单个侧进式搅拌器的搅拌效果,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以多重参考系法、RNGκ-ε湍流模型及压力-速度耦合SIMPLEC算法,对搅拌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不同的安装角度、离底高度、搅拌转速及搅拌桨叶直径对搅拌功率、有效区百分比和防沉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大于450 r/min和搅拌桨叶直径大于750 mm时,有效区百分比均达到最大值70%;当水平夹角α为30°时,搅拌效果达到最好;垂直夹角β偏向池底和离底高度小于8 m时,有利于防止池底沉淀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An unsteady stirring method, that is, coreverse rotation with different periodic intervals, was adopted to th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0.5‐L flat‐bottom flask with a six‐blade Rushton turbin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final particle size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unsteady stirring conditions, such as the agitation speed and the periodic interval, had been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a steady stirring o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and the uniformity fin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unsteady stirring approach is used. These were explained as the result of the decrease of the coalescence rate during th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when the unsteady stirring method was used.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8: 1431–1438, 2000  相似文献   

7.
肖海华 《广东化工》2011,38(7):44-45
对粘土复合聚合氯化铝铁(PAFC)用于城市湖泊中藻类的絮凝去除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粘土复合PAFC絮凝藻类的最佳投加量为9mL·L^-1,对叶绿素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3.75%、90.09%(白粘土)和90.63%、93.18%(硅藻土)。实验还确定了絮凝的最佳工艺及pH范围,最佳pH以小于8为佳:合适的快搅速度是300rpm,快搅时间为2min;慢搅速度为30rpm,慢搅时间为15min。  相似文献   

8.
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搅拌速率大小对污泥中有机质的溶出影响较大.改变不同的机械搅拌速率,对剩余污泥中SCODCr、VFAs等的溶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越快越利于SCODCr值的生成,搅拌速率为410 ~ 430 r/min时,产生的SCODCr值明显大于较低搅拌速率,但是如此高速的搅拌使污泥处于剧烈搅动状态,可使大气中的氧不断的溶入...  相似文献   

9.
研究比较了由不同工艺制备硫酸钾并于膨润土层间插层、结晶、缓释。结果表明,碳酸钾制硫酸钾最佳工艺为:温度80℃,搅拌速度为1.5 m/s,搅拌时间30 min,矿浆浓度为20 g/100 mL;硫酸铵制硫酸钾最佳工艺条件为:配料比1.1∶1(摩尔比)、搅拌速度2.0 m/s,搅拌时间80 min,矿浆浓度25 g,乙醇浓度40%。  相似文献   

10.
基于Fluent的流场数值模拟在制脂釜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luent平台,采用多重参考坐标法(MRF),以2#通用锂基润滑脂为工作介质,对桨框组合式双向搅拌脂釜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应用内外双向搅拌方式以及变形折叶桨时,制脂釜内宏观流场的分布特点,分析了折叶角θ、桨间距l和搅拌转速ω等参数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搅拌和变形折叶桨明显改善了物料流动状况;折叶角θ取45°时产生的流场分布较22°、60°更优;当桨间距l在(0.16~0.24)D范围内取值对流动特性和搅拌功率影响不大;内桨搅拌ωi转速高于200r/min后,提高转速无益于流场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四官能度过氧化物JWEB50为引发剂,本体接枝共聚法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分别采用透射电镜以及相对扭矩变化对聚合体系的粒子结构、黏度变化进行研究,来分析恒定搅拌以及分段搅拌条件下聚合过程的相转变。研究发现,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近,相转变时的转化率随恒定搅拌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采用分段搅拌方式时,相转变前降低搅拌速率可使相转变时的转化率增大,相转变后降低搅拌速率对相转变时的转化率无影响;相转变过程对应的搅拌速率才是影响相转变的“有效搅拌速率”。上述结果对HIPS的产品性能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明搅拌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借助容积约为522mL,最高操作压力21MPa的高压全透明反应釜装置,开展了不同搅拌条件下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分解和浆液流动实验,得到了搅拌对水合物生成量、生长速率和分解速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搅拌电机扭矩值分析了不同搅拌速率下水合物浆液的流动特性。搅拌电机型号ViscoPakt Rheo-57,带有扭矩测量功能,测量最大范围57N·cm,精度±0.04N·cm。结果表明:在水合物开始快速生成的前期,水合物的最大生成量、最大生长速率及平稳生长速率都随搅拌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验证了传质是控制水合物生成过程的首要因素;在水合物分解阶段,搅拌能提高水合物颗粒的分散性,促进分解气的运移产出;此外,不同搅拌速率下,水合物浆液的电机扭矩随着水合物体积分数的增大都呈现先保持平稳再逐渐增大最后剧烈波动的规律,由此得到了水合物浆液携带固相颗粒的临界体积分数。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水合物的生长和分解机理,为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絮凝剂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色度2200:CODcr22800:pH13)色度去除率为93.2%,CODcr去除率为75.20%。废水的pH值、絮凝剂SD-1的用量、搅拌速度及时问、絮凝剂浓度对絮凝效果产生不同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参数为pH=6;絮凝剂用量为0.8%;搅拌速度为100r/分;搅拌时间为4分钟;助凝剂5ppm:室温操作。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矿浆液固质量比以及硫酸钾过饱和度4个因素研究了硫酸钾于膨润土层间结晶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以及主次反应条件,并对产品的缓释效果进行研究。得出硫酸钾于膨润土层间结晶的最佳工艺条件:矿浆液固质量比为5,搅拌速度为2 m/s,搅拌时间为30 m in,过饱和度为0.15。由SEM照片得知留在膨润土中的硫酸钾进入到了层间。  相似文献   

15.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viscosity of polyacrylamide (PAM) solution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high-speed stirring time. The viscosities of PAM solutions decrease initially and then remain constant as the stirring time is increased. The final values depend on the stirring speed. This decrease was assumed to be due to a change in the dissolved state and/or the degradation of PAM molecules. It was discovered through experimentation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decreased, implying that the PAM molecules were degraded.  相似文献   

16.
白飞龙  郝惠娣 《化工机械》2013,(6):792-795,800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鱼尾形搅拌桨叶应用于龙卷流型搅拌槽中的组合反应器。龙卷流型搅拌设备兼有径向流和轴向流搅拌的特点,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高密度或高浓度固体颗粒悬浮操作技术上的难题。基于此,提出了对这种搅拌式反应器进行更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利用CFD技术对鱼尾不同的张开角度和挡板偏移条件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尺寸优化的鱼尾形搅拌反应器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氟硅酸钠晶体在溶液中产生氨化的搅拌工艺,研究表明:搅拌加速氨化反应,搅拌槽和搅拌器的转速、叶轮形式、规格是搅拌工艺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姚卿  李军  章怡  谢鑫 《磷肥与复肥》2010,25(4):14-16
乳化萃取是一种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实验选用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采用乳化萃取技术对湿法磷酸净化进行研究,考察了搅拌时间和搅拌转速对乳状液液滴直径及P2O5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下乳状液的类型为W/O型,当搅拌转速为500r/min,搅拌时间为30s时,萃取达到平衡,一级P2O5萃取率为45%,而常规萃取则要1h才能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化学混凝法去除制革废水悬浮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化学混凝法对制革废水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混凝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混凝剂投药量>pH>混凝时间>搅拌强度.当PFS投加质量浓度为880~1 000 mg/L,混凝时间20 min、pH为6.5~7.0、搅拌强度为快速250 r/min、慢速65 r/min,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7.92%以上.采用聚合硫酸铁去除制革废水悬浮物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碳酸钾制硫酸钾在膨润土层间插层构型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碳酸钾在膨润土层间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层间结晶,实验得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水浴温度80 ℃,搅拌速度1.5 m/s,搅拌时间30 min,矿浆浓度为20 g膨润土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分段水浴温度70~70 ℃,分段搅拌速度0.5~2.0 m/s.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结果吻合,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搅拌速度>矿浆浓度>水浴温度>搅拌时间.其最大层间结晶达到4.2 g.从SEM、EDS图片显示硫酸钾成功结晶于膨润土层空间,没出现包裹现象,使对硫酸钾的固定与缓释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