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广州骑楼商业街的文化复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安  杨宏烈 《华中建筑》2002,20(4):82-85
广州骑楼商业街是最有魅力的城市空间,现代广州人和旅游者更钟情于它,进一步探讨保护创新的原理原则,运用法规管理,骑楼商业街的文化复兴是大有效应的。  相似文献   

2.
邓忠民 《广西土木建筑》2002,27(4):277-279,316
结合梧州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在对广州、中山、厦门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从骑楼商业街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改造、保护历程,提出了对其改造和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促进传统骑楼商业街区持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3.
广州骑楼商业街特色的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历史街区的骑楼建筑是岭南城市商住民居的典型。保护好传统骑楼商业街,是维系广州城市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地方性的重要举措。 1 广州人钟情骑楼商业街 广州市规划院曾对480名市民作过一项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市民对骑楼街保护的意见,结论是50%的人认为应保留,只有15.7%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对骑楼街能否代表广州传统商业街特色的问题,31.2%的人认为“完全反映”,61.2%的人认为“部分反映”。将两个旧城传统骑楼商业街与一个大型百货购物中心并列让市民选择,对前二者喜爱程度分别为42.3%(北京路),43.8%(上、下九  相似文献   

4.
潘勇特 《建筑与环境》2009,3(6):172-174
本文结合中山路骑楼建筑改造设计实例,探究骑楼形态在骑楼商业街中的再利用价值,实现传统骑楼商业街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希望能使骑楼建筑风貌特征、骑楼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梧州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 ,在对广州、中山、厦门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 ,从骑楼商业街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改造、保护历程 ,提出了对其改造和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 ,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 ,促进传统骑楼商业街区持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骑楼是广州城市的符号印记,从20世纪初至今仍然鲜活地存在于生活中。文章分析了广州骑楼建筑的风格特点、现状,进而从修复、改建、扩建等方面对广州商业街骑楼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对广州市下九路、十甫路传统骑楼商业街为例,从规划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广州西关地区骑楼建筑的特点与环境艺术特色,介绍了西关传统骑楼街改造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徐升 《城建档案》2006,(2):50-51
这是广州的上下九街,它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一样,是广州最有影响的传统商业街,但是这条街还有它另一个特色,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建筑骑楼。  相似文献   

9.
骑楼建筑广泛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地区,它以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传播进入闽南地区,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为风格各异的、富有地域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环境,选取广州骑楼和闽南三地的骑楼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地骑楼的建筑材料、装饰构件、立面构图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从广州骑楼到闽南骑楼的演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倡发展我国多元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陈睿 《山西建筑》2010,36(9):27-28
从地理、文化、环境心理与历史因素等方面对广州骑楼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进行了分析,表述了骑楼建筑与社会发展中旧城改造之间的矛盾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指出现代都市发展变迁中,对广州骑楼进行保护和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第十甫、下九路传统骑楼商业街步行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传统骑楼商业街的保护及其困境由于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广州旧城更新的速度是空前的。但经过90年代初的大规模建设,人们发现旧城区高层密度的倾向日益显化,城市活动日益密集,传统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风貌中那些优秀的遗产却在迅速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生活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环境的人性化、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及减轻都市对人的压迫感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广州骑楼是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建筑形式与广东地方气候及商业模式结合的典范。由十三夷馆的“券廊式”到沿街连通的“连廊式”,亚热带气候充…  相似文献   

12.
谢璇  骆建云  周霞 《华中建筑》2001,19(4):79-81
广州对旧城区中的传统骑楼商业街的改造,经历了从成片拆掉到对典型商业街保护修整的尝试,透过现象分析骑楼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探讨对其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促进传统骑楼街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骑楼建筑在广州产生的原因,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的移入是诱因,骑楼这种建筑形态在广州和传统的檐廊建筑形态的结合生根有它的必然性,这和广州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开放通商口岸的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骑楼的空间形态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诉求,然而促使骑楼建筑发展到初具规模,市政公所的政策主导因素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出台源于城市改良的需求,都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为骑楼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随着骑楼建筑规模的形成,人们对这种合理的空间形态的认同,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城市空间形象、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如此也衍生出独特的骑楼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大批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也伴随着骑楼的发展而发展普及,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连绵的骑楼及骑楼底下繁华的商住交替的景象给很多第一次到广州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广州与海口存续的骑楼携带了大量的文化基因,装饰是反映文化心理的外化语言,最为直观和可靠。广州骑楼的装饰多元融合,海口骑楼南洋风格明显但同时又呈现拼贴式的中外交汇。二者本土文化差异、外来文化呈现、地域文化调适所反映出的差异,成因是两地文化基因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广州骑楼是具有自身性格特征的一道建筑景观,它凝聚着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体现着古今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今以广州骑楼的历史文化演变为切入口,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广州骑楼的内结构和外结构的符号特征,挖掘出其符号精神内涵,使之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广州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骑楼大量建设,在装饰技术上骑楼融合了多元文化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演进,这个碰撞融合演进的过程可以通过骑楼装饰的细部处理技术手法展现出来,呈现出技术处理提炼简化、综合运用新旧工艺、适应气候地理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州荔湾区整修了下九路、第十甫路(下文简称“下九十甫路”),越秀区也整修了北京路一段半骑楼商业街。整修后的街区给人们带来了兴奋——历史街区景观得到改善,带来了希望——历史街区的保留得到重视,也带来了思考——历史街区沿街立面该如何整修?  相似文献   

19.
梁晓丹  胡通 《山西建筑》2008,34(6):55-56
通过对广西骑楼及骑楼价值文化的再认识,并以广西梧州、柳州两地骑楼街区建设为例,得出各地对于骑楼街区及骑楼文化的保护应该因地制宜,其目的都是突出骑楼建筑风貌特征,传承骑楼建筑文化,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广州骑楼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 顾名思义,骑楼就是骑在路上的楼。广州骑楼随着马路的开辟而产生,它是在马路两侧,跨越人行道而兴建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