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志华  栾道成 《铸造技术》2006,27(2):153-155
研究了新型耐磨耐热材料——球墨铸钢。通过对钢液进行适当的球化处理,铸态组织直接获得一定数量的球状石墨、碳化物和珠光体,并有效地降低了有害杂质的含量。重点研究了球墨铸钢的热疲劳性能。研究表明:球墨铸钢的耐热性能优于传统铸钢与锻钢40Cr。  相似文献   

2.
超高碳球墨耐磨铸钢石墨球化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志华  栾道成 《铸造技术》2005,26(2):124-126
研究了新型耐磨耐热材料-球墨铸钢.通过对钢液进行适当的球化处理,铸态组织直接获得一定数量的球状石墨、碳化物和珠光体,并有效地降低有害杂质的含量.本文重点探讨了石墨球化的机理及石墨球形态.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工艺对超高碳钢显微组织及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超高碳钢的微观组织,分析了滑动速度和载荷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退火后,其组织由铸态时的细片状珠光体加网状碳化物变成球状或粒状的珠光体;正火后,高碳钢组织转变为片状珠光体加颗粒状碳化物;淬火+低温回火后,碳钢组织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在球化退火、正火及淬火条件下,材料的摩擦系数均随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增大而减小;磨损率则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高碳钢在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明显低于球化退火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相似文献   

4.
超高碳钢球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一种含碳量为1.41%的超高碳钢分别采用离异共析(DET)和淬火+高温回火工艺球化后进行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球化处理后锻造组织中的碳化物得到充分球化,获得了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超细球状碳化物的组织;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有明显提高,伸长率达到17.5%,是一种优良的结构钢材料;超高碳钢拉伸过程中裂纹容易在大颗粒碳化物处萌生并扩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碳浓度不均匀奥氏体的离异共析转变机制,对1.6%C(质量分数,下同)锻造超高碳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球化处理,并对具有不同球化组织的试样进行性能试验.观察分析表明,锻造后组织形态为片状珠光体及其域界分布球状碳化物;经球化工艺处理后得到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碳化物的组织,且原珠光体域界上碳化物尺寸比珠光体域内的大;拉伸试验表明,1.6%C超高碳钢经球化处理后塑性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碳化物的分布、颗粒大小、间距等因素对1.6%C超高碳钢的强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ZGCr28高铬铸钢的铸态、不同温度正火和不同温度回火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ZGCr28铸态硬度较低,正火加热温度为1 040℃时空冷铸件具有较高的硬度,100~200℃回火高铬铸钢具有良好的韧性,铸态和热处理后的组织为铁素体、(Fe.Cr)23C6碳化物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提出了ZGCr28高铬铸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中硅锰铸钢碳化物团球化及抗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硅锰铸钢采用了变质处理方法,在铸态下获得了大量团球状碳化物分布于奥氏体基体上的抗磨材料.文中着重分析了该碳化物球化及抗磨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离异共析原理,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球化热轧超高碳钢。组织观察表明:热轧预处理消除了铸态下晶界网状粗大碳化物,并获得颗粒状碳化物与片状珠光体的混合组织。球化热处理时,奥氏体化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碳化物颗粒的间距增大,减缓冷却速率增加碳化物的析出。对球化后超高碳钢进行拉伸力学性能试验,850℃球化后的强度很高(σ0.2=688.71MPa,σb=1005.78MPa),屈强比和伸长率分别为0.69、16.7%。拉伸后的断口形貌分析表明,超高碳钢拉伸过程中裂纹易在大颗粒碳化物处萌生、扩展。  相似文献   

9.
球状石墨铸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方乃  贾拥军 《铸造》1992,(10):7-11
文中研究的是球状石墨铸钢新材料。通过试验,着重探讨了化学成分、球化处理对球墨铸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球化工艺对热轧超高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异共析原理,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球化热轧超高碳钢。组织观察表明:热轧预处理消除了铸态下晶界网状粗大碳化物,并获得颗粒状碳化物与片状珠光体的混合组织。球化热处理时,奥氏体化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碳化物颗粒的间距增大,减缓冷却速率增加碳化物的析出。对球化后超高碳钢进行拉伸力学性能试验,850℃球化后的强度很高(σ0.2=688.71MPa,σb=1005.78MPa),屈强比和伸长率分别为0.69、16.7%。拉伸后的断口形貌分析表明,超高碳钢拉伸过程中裂纹易在大颗粒碳化物处萌生、扩展。  相似文献   

11.
对H13热作模具钢高温正火+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高温正火对H13钢锻后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正火能改善H13钢锻后组织,减少组织偏析和网状碳化物。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正火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改善越显著。H13钢锻后经Ms点以上空冷,再经高温正火,得到球化组织更均匀弥散,球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稀土Ce含量的4Cr5MoSiV1试验钢经热加工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Ce含量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的加入,使4Cr5MoSiV1钢铸态、锻态、正火和球化退火态的组织得到改善,晶粒细化、夹杂物变性、成分偏析减轻、未溶碳化物消除。但当稀土Ce含量超过0.026%时,上述改善作用逐渐减弱,甚至起到恶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进型4Cr5Mo2MnV1Si压铸模块钢采用传统“余热退火+正火+等温球化退火”工艺球化处理后,组织未达到技术要求,对其传统球化处理工艺做了改进,并对改进工艺处理试样的组织、硬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钢余热退火+正火+等温球化退火后,再经1010℃保温0.5 h炉冷至不同温度(820、790和760℃)保温1 h空冷处理后,显微组织均呈板条马氏体形态,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有碳化物颗粒,但硬度均高于400 HBW,未达到硬度小于240 HBW球化组织的要求。而经1010℃保温0.5 h空冷至室温,再820、790和760℃保温1 h回火空冷处理后,组织均为等轴铁素体上均匀分布着质点状碳化物,硬度分别为321、235和245 HBW,其中790℃回火效果最好,球化组织级别达到GB3,硬度小于240 HBW。因此,采用余热退火+正火+高温回火(790℃)代替余热退火+正火+等温球化退火可实现改进型4Cr5Mo2MnV1Si压铸模块钢的锻后球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工艺对Cr12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r12钢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处理,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形态和分布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均匀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和弥散分布的细粒状合金碳化物显微组织,然后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充分预热→淬火→中温回火新工艺处理Cr12钢后,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经使用表明:新工艺处理后的Cr12钢的使用寿命比常规热处理工艺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风电球墨铸铁球墨形核、生长原理与孕育、球化处理的关系。石墨的形核分为均匀形核和异质形核,形核物质与石墨的失配度要小于12%是孕育处理和孕育剂选用的理论基础,孕育处理可以有效增加石墨核心数,孕育以邻近浇注为原则,且采用多次孕育法。球墨的生长必须有强烈的过冷以满足球墨缺陷生长的条件,介绍了提高铁液过冷度的主要方法——球化处理法,介绍了球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精锻机锻造高碳铬轴承钢时存在网状碳化物不易破碎、锻件合格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锻后雾冷+正火雾冷+球化退火的热处理工艺,将轴承钢锻件网状碳化物的合格率从66%提高至93.4%。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一种适合于球墨铸铁与球墨铸铁以及球墨铸铁与结构钢焊接的专用球墨铸铁焊条,通过试验确定了球墨铸铁焊条的合金成分并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焊芯和焊条药皮化学成分。采用该焊条对球墨铸铁焊接时,可以达到同质焊缝要求。测试结果表明,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均满足焊接球墨铸铁的要求,焊缝的硬度在190~230HB之间,焊缝中石墨球化稳定,焊条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低碳当量球铁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论述了用低碳当量球铁铸造仲缩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Flake and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s with similar composition were subjected to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to investigate graphite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effects on the oxidation behavior.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400 and 750 °C in air. For comparison low carbon steel was also tested.Graphite morphology obviously affected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The flake graphite cast iron exhibited the worst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 Since graphite flakes provide suitable sites for the iron oxide growth and are almost interconnected, the iron oxide grows faster and penetrates along the graphite flakes boundaries resulting in the subsurface oxidation. Due to the severe subsurface oxidation flake graphite cast iron parabolic rate constants are fiv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 However, spheroidal graphite cast iron parabolic rate constants and oxide layer thicknes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low carbon steel. Therefore, graphite flakes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ast iron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