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外贴纤维增强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FRP)加固技术近年来在砌体结构的修复加固中得到应用.外贴FRP加固技术既适用于墙体局部开裂的加固又适用于墙体承载力不足的加固.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开发和应用FRP材料进行砌体结构加固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FRP加固砌体结构抗剪、抗震、平面外抗弯性能以及FRP与砌体黏结性能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表明,外贴FRP加固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剪和平面外抗弯极限承载力,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避免了由于砖砌体的脆性破坏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突然破坏.同时介绍了欧洲古建筑采用FRP进行修复加固等FRP加固砌体结构工程应用情况.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设计、施工建议,供实际加固改造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工程实践的需要,通过碳纤维布加固有构造柱带窗洞砌体结构的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对该类型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加固后的受力和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3.
CFRP对无构造柱墙体抗震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使碳纤维布(CFRP)加固这一新技术在砌体结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结合一工程实践的需要,对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加固技术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加固后的受力和变形特性,探讨了碳纤维布加固砖墙后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并提出了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老砌体房屋以及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历史优秀建筑都亟需进行修复加固和保护,对纤维片材加固砌体结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通过对不同类型砖墙和砖柱的碳纤维布加固试验研究,对比加固前后试验数据,分析了碳纤维布加固对该类砌体结构抗震、抗压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加固效果,并提出了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理论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碳纤维布对提高墙片抗震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结合一工程实践的需要,在已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不同加固方案,对碳纤维布加固砌体结构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加固技术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砌体结构在加固后的受力和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6.
钢-砌体组合结构在砖混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有砖砌体房屋常因功能改变而需要更大的使用空间,部分承重墙体的抽除必将导致传力途径的改变,进而需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介绍了钢-砌体组合结构在某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将小开间砖混结构房屋改造成大开间时,采用钢-砌体组合框架进行托换,与其它方案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减轻了结构的自重,避免了施工时要设临时支撑的工序,施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砌体结构工程事故的分析和加固处理,讨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弱地基及砌体结构加固中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外套预制结构加固的砌体结构足尺实验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加固后原砌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大大减小.外套结构采用了预制装配技术,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墙片、阳台楼板等.其中,预制钢筋混凝土墙片之间采用角钢和抗剪键焊接连接,进行砌体结构横墙加固;在预制墙片和砌体原纵墙之间设置抗剪键进行纵墙加固.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模型进行了动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结构纵横墙两个方向的基底剪力绝大部分由外套结构承担,原砌体结构承担剪力得到有效削弱,大大提高了原结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制作了二层烧结普通砖砌体结构模型.为便于与设置有构造柱和圈梁的砌体结构及经过抗震加固后的砌体结构进行比较,本设计模型未加构造柱和圈梁.通过拟动力试验,研究了这类砌体结构的变形、开裂和破坏等性能,并对这类砌体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分析表明,这类砌体结构的滞回曲线和变形等性能与另外两种形式的砌体结构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2014》的主要内容、编制原则及先进性进行阐述的同时,重点分析研究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中砌筑砂浆使用时间、砌块相对含水率、后置拉结筋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工程实践调查结果,将对砌体结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技术内容在标准中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对标准中主要技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对该标准内容理解和执行,以在工程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安全和节能环保,并在该标准实施中确保与其他相关标准间的协调统一,确保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震损后的古塔结构整体性差,再次受到地震作用后易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采用刚性围箍对古塔砌体进行约束增强,可改善古塔砌体的受力性能。为研究受损古塔砌体采用围箍约束后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古塔子结构模型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了未损试件及其采用角钢围箍约束后的破坏现象,测试了约束后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建立数值模型,计算了模型试件的应力、应变及变形,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约束后古塔砌体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及延性较震损前的变化关系等。结果表明,刚性围箍装置可有效限制塔体试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斜裂缝的扩展,提高古塔结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延缓结构刚度退化,骨架曲线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角钢围箍与塔体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匹配较好,加固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砖石古塔抗震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对砖混结构的裂缝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圬工拱桥、双曲拱桥和肋拱桥是常见的几种拱桥.圬工拱桥最常见的病害是拱圈裂缝,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拱圈破坏、拱上侧墙鼓胀破坏以及石料或混凝土表面风化或腐蚀等.双曲拱桥的常见病害及原因主要有墩台位移引起破坏、拱肋强度不足而引起承载能力降低、横向联系不足而引起失稳等.肋拱桥病害主要有桥面横向裂缝、桥面板跨中下缘开裂、纵梁下缘开裂等.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预应力砌体墙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中配筋砌体中加预应力的砖砌体结构是一种能减轻砌体自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层数的合理结构形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预应力砖砌体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钢筋混凝土的木构关系,并根据提前人的试验及经验公式,建立了新的砌体破坏准则及砌体在双轴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分析了预应力对砌体结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近年来工程加固的实践经验和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提出采用水泥基高粘结、低收缩、自密实新型加固用混凝土材料加固砌体结构的新方法.将这一新型加固材料和传统的砌体结构“夹板墙”加固方法相结合,运用层内泵送灌注技术,可以方便实现砌体结构的快捷加固.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新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震后4年里泥石流非常活跃,暴发了数次特大规模泥石流.初步分析了2个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失败的原因,发现对防治工程本身而言,主要因素在于目前大量采用的浆砌石结构抗冲击破坏能力弱.为了抵御特大泥石流的冲击破坏,初步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浆砌石坝体式泥石流拦砂坝、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组装式拦砂坝的新型泥石流拦挡结构,以及复式断面泥石流排导槽、预制钢筋混凝土箱体组装式排导槽的新型泥石流排导结构,这些新结构可望在不大幅度增加工程投资的情况下,提高泥石流防治工程抗冲击破坏能力,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沟内现存材料.这些方法及其组合可望对特大泥石流进行有效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阐述了某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采用PKPM软件计算和抗震鉴定标准中的相关方法进行抗震验算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工程建设投资的控制必须强化经济意识,增强投资控制观念.工程设计是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阶段,在设计过程中推行限额设计、加强设计的变更管理、运用标准设计、引进设计监理机制、实行公开招标等措施,以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砌体结构抗剪强度,同时保留原有风貌,采用“弓”字型钢带或钢筋对砌体试件进行嵌齿缝加固。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加固后的砌体结构进行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并建立砌体抗剪试件有限元模型,分析钢带宽度对砌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入钢筋或钢带,均能够有效限制层间分离,提高砌体完整性,破坏模式由单剪破坏转化为双剪破坏。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单面钢带、双面钢带、双面钢筋加固的试件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23.63%,61.18%,35.02%,极限荷载对应位移提高了16.38%,23.41%,16.95%。钢带或钢筋的拉结作用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改善砌体结构脆性破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结合现场调查、结构检测、地质补勘以及结构计算,分析了某砌体教学楼墙体裂缝原因。针对墙体开裂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首先采用加固砖护壁柱与增设预应力拉杆的方法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其次增设浅埋式基础以减小地基净反力;同时将距离外墙太近的积水井填埋移位重建;最后对开裂墙体进行双面贴钢筋网片后喷射水泥砂浆加固处理。经过上述加固处理后该结构使用至今仍然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