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甘蔗糖厂压榨生产过程的特点,介绍了压榨DCS的系统设计和系统功能实现。该自控系统已在翁源糖厂、平果糖厂、景真糖厂等多家糖厂应用。以翁源糖厂为例,系统使用后,压榨生产安全率达到99.9%,抽出率提高0.31百分点,转光度降低0.22百分点。压榨生产过程实现了均衡、安全、稳定、高抽出、低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制糖生产的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是糖厂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制糖生产的季节性、流水线、简单蘑复等的特点和管理体制机制的集团化,分析了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在制糖生产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糖厂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降低劳动强度,设计了第3代全自动喷雾燃硫系统,通过固态硫熔化、雾化喷出、高温燃烧、冷却等步骤,提供稳定的满足糖厂生产要求的SO2气体。硫熏强度稳定在±1.5 cc,共有8台设备在8个糖厂生产使用,在节省硫磺用量、提高白砂糖优一级品率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糖厂化验室的生产化验报表工作是糖厂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管理人员通过报表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平衡全厂的生产。报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糖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糖厂,化验室的生产化验报表管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但报表的数据处理主要靠手工整理、计算来完成,而且各种数据资料的贮存,主要采取簿记的形式,这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是很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糖厂建立了局域网系统。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接连不断的发生,给糖厂信息化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危害。分析了糖厂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较好解决传统卸蔗输送装备的局限性,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型甘蔗糖厂自动卸蔗系统并应用于生产实际。主要介绍甘蔗自动卸蔗系统的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糖厂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锅炉是糖厂生产过程的心脏,为后工序提供血液,其均衡、稳定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水平。多年来,广西来宾永鑫小平阳糖业有限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通过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为均衡、稳定、安全生产提供条件。本文从糖厂蔗渣锅炉燃烧的现状、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等方面,论述永鑫小平阳公司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真空冷凝系统在甘蔗糖厂与甜菜糖厂生产使用中的现状,提出甘蔗糖厂真空冷凝系统应向比较节水和高效集中的逆流接触式冷凝器改进,强调糖厂冷凝器节水的一个方面是降低循环回用冷凝水的温度,探讨地源热泵系统作冷源取代冷却塔,简化冷凝水冷却流程并提高冷却效率,对企业进行冷凝水系统完善和水的合理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用武 《甘蔗糖业》2010,(5):35-37,45
介绍在甘蔗糖厂热电站中应用链板式蔗渣自动送料技术,提高现有糖厂蔗渣燃料回送系统的生产安全率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结合糖厂蒸发方案最优经济决策系统介绍了计算机图形学中交互式软件设计的常用技术在糖厂生产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苏宁  马大力 《毛纺科技》2021,49(4):104-108
针对虚拟制造技术在服装生产上的应用问题,设计了服装虚拟生产系统。通过搭建系统数字化体系结构、开发虚拟制造核心建模技术来分析服装虚拟生产系统的建立。采用IWATA技术架构实现了服装虚拟生产系统的处理模块集成与协同管理目的。针对服装虚拟生产系统体系结构中数据库建立、数据的导入,以及虚拟制造建模技术等系统构造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途径,完善了搭建服装虚拟生产系统的体系方法,对虚拟制造技术与服装生产系统的协同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环锭纺纱工艺流程长、纤维形态变化大、生产连续性与离散性混合,生产过程中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关系多样复杂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构架。先根据信息物理系统的“计算、通信、控制”特征,定义了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的纤维流、数据流和控制流,提出“纤维流-数据流-控制流”融合的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模型。然后,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采用SysML建模语言建立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需求和局部用例模型以及对“纤维流-数据流-控制流”融合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建模方法能有效建立环锭纺纱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模型,并对环锭纺纱生产智能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套酒业集团建成了白酒酿造全过程实现机械化生产的生产车间,其生产模式采用清蒸二次清的工艺路线。生产设备包括筒仓及粮食自动输送系统、高压蒸煮及自动控制压力和翻转倒料系统、摊晾加曲系统、不锈钢槽车地面恒温发酵系统、自动上料蒸酒系统、稻壳精选及自动上料系统6个系统。经过一年多的生产,这套白酒固态发酵的机械化生产设备运行良好,其生产能力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每班8 t投粮,人均投粮572 kg,是传统生产模式的4倍。该套设备的运行解决了白酒行业劳动用工难的问题,实现了白酒行业清洁化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广泛运用,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导入MES系统。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MES系统导入到生产过程中,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MES系统的初级阶段, 用于物料、容器具和人员的追踪等。我司在MES系统的基础上, 对软胶囊生产进行防差错系统开发, 将防差错系统与MES系统全方面的结合, 并运用到软胶囊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软胶囊生产工艺分析, 确定各个环节的质量风险点, 增加探头感应器、扫描枪、编程, 赋予设备与物料条形码, 实现配料化胶、压丸、干燥选丸防差错系统的开发。防差错系统的开发应用, 减少了软胶囊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点, 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偏差, 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局部自动化, 为实现软胶囊连线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包子生产流程及生产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运用Petri网建模方法建立加工生产线的Petri网模型,并运用witness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对该加工生产车间的生产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已内配胺聚合生产线的反应机理及反应工艺。在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同时,对生产线进行反复的探索、分析,发现了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包括与我们的生产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及与最新科技间的差距。并通过技术攻关,在保证生产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设备改进和工艺完善,使系统的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设备运行更加稳定。通过改进,生产线的产量由5000吨/年提高到6000吨/年.切片质量进一步提高,已内酰胺单耗下降了1.5%,氮气消耗下降了41NM3/h,产品的各项能耗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基于多块MICA-PCA(modifie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改进独立成分分析-主元分析)的烟草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方法 构建并分析烟草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结构模型, 提取并调度质量追溯过程中源数据的信息, 采用多块MICA-PCA方法融合调度信息, 实现烟草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源系统设计。结果 采用该系统进行烟草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的定位能力较好, 数据的传输效率高, 烟草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性能较强。结论 本研究所设计的质量追溯源系统提高了烟草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烟叶质量和保障品质安全,以《优质烤烟综合标准体系》为依据,以烟株(烟叶)状态、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为监控对象,科学设置监控工作的指标体系、检测体系、评价体系和调控体系等,建立了烟叶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并实现信息化管理.结果表明,2008-2011年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有较大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普及;产量预测误差在1%以内,烟叶产量和产值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25.21%和69.55%.该监控体系实现了对烟株生长发育过程的控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控数据分析和调控措施发布,操作性强、结果稳定可靠,是各级决策部门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企业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信息体系。方法 通过对茶叶生产供应链进行分析, 明确了茶叶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参与者以及参与者之间需要保存和传递的产品信息, 最终确定了需要哪些信息来完成茶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结果与结论 在此基础上, 开发了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系统的电子追溯平台, 应用于跟踪和追溯茶叶产品各生产过程, 实现了茶叶产品生产过程详细信息的保存并便于及时查询。该追溯体系目前仅限于对生产加工流程的追踪与溯源, 对茶叶产品销售过程的追溯将在未来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王家明 《食品与机械》2017,33(1):62-64,132
对于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其中必然涉及到各种同财务制度有关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核算等问题。良好的财务制度可以通过预防性投资、教育投资以及预提安全生产费用等方式,对食品安全生产产生相应的促进功能。然而,现实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财务制度,存在预防性投资和教育投资得不到应有重视,预提费用没有可靠保障等问题,难以起到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当前食品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创新,采取加大预防性投资的比例、建立员工食品安全教育的专项费用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生产费用预提的专门制度等必要措施,以保证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