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某公司炼油装置汽油生产现状,制定出京Ⅵ标准汽油调和配方,并采取了调整汽油池烯烃平衡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将重整拔头油与苯抽提非芳烃分开单独存储,优先采用重整汽油、醚化汽油、S-Zorb汽油、重整拔头油等4种组分调和95~#京Ⅵ标准汽油;采取重整装置加工催化汽油、柴油改质装置多产重整原料、提高醚化原料轻汽油干点等措施,提高重整汽油、醚化汽油产量,降低SZorb汽油产量,使汽油池烯烃体积分数降低2.55个百分点,芳烃体积分数增加1.89个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增加0.33个单位,汽油总产量增加了12.51万t/a;生产京Ⅵ标准汽油占汽油总产量的比例为23%(质量分数),其余汽油产品符合国Ⅴ标准汽油要求。  相似文献   

2.
MIP系列技术汽油的组成特点及辛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已运行的MIP装置汽油辛烷值进行统计和汽油加氢试验。统计数据表明,MIP系列技术的汽油辛烷值明显高于FCC汽油的辛烷值;汽油加氢试验结果表明,MIP汽油经加氢后辛烷值损失明显低于FCC汽油。通过对MIP和FCC汽油组成分析,发现MIP汽油组成含有较多的多支链烯烃、异戊烷和异己烷,基于碳六烃的辛烷值模型,可以定量地解释MIP汽油辛烷值高和加氢MIP汽油辛烷值损失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汽油及汽油清净剂对汽油直喷发动机沉积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工况条件下不同组分汽油的对比试验,考察了汽油和汽油清净剂对汽油直接喷射发动机喷嘴沉积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中的芳烃组分对汽油直接喷射发动机喷嘴沉积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从某公司全厂汽油调合组分的构成及汽油质量指标角度分析增产汽油的潜力。催化裂化汽油和重整汽油是全厂汽油的主要调合组分,该公司2010年通过应用增产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装置原料、提高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装置负荷及重整汽油重组分馏分进催化裂化回炼等措施,增产汽油172.6 kt,增效8 61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汽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阳  钱方 《石油知识》2009,(4):28-29
汽油总组成中,含硫最高的物流是催化裂化(FCC)汽油,它占美国汽油总组成的36%、西欧汽油总组成的40%,我国更高达78%。FCC汽油占汽油总组成硫含量的98%,为此,降低FCC装置进料和产品汽油的硫含量是降低汽油总组成含硫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晓燕 《石油知识》2011,(3):56-56
认识汽油汽油是含有C4~C12,复杂烃类的混合物,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馏程为30-205℃,易燃.在空气中含量为74~123g/m时遇火爆炸。根据生产过程.汽油可分为直馏汽油、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叠合汽油、加氢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通常从原油蒸馏装置直接生产的直馏汽油,并不能单独用作发动机燃料,而是要将这部分馏分进行精制、调配.有时还需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国Ⅵ汽油质量升级,分析了国ⅥA标准汽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影响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通过优化重催装置操作条件、应用新型降烯烃催化剂、优化汽油加氢装置操作条件、优化汽油醚化装置剩余碳五加工等技术措施,两套重催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35%降至30%左右,汽油加氢装置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24.7%降至18.9%,汽油的半成品罐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由25.7%降低至21.5%,满足了国ⅥA标准汽油的调和需要,实现了国Ⅵ汽油的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8.
辽河石化分公司应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改造,并增设了两种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汽油和全馏分汽油)回炼改质措施。工业应用表明,在汽油烯烃含量接近目标值(目标值为体积分数39%)时,汽油回炼量小,此时回炼轻馏分汽油有利于目的产品收率的提高;当汽油烯烃含量与目标值相差较大时,汽油回炼量大,此时回炼全馏分汽油有利于汽油辛烷值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车用无铅汽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汽油中的二烯烃含量影响汽油的洗后实际胶质;汽油的组成直接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变化;汽油中加入的抗爆剂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诱导期、实际胶质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3 低硫汽油和柴油生产技术 3.1 汽油脱硫技术[4] 在汽油总合中,催化裂化(FCC)汽油是汽油的最重要的构成组分,因而车用汽油硫含量的90%来自FCC汽油.硫主要集中在FCC汽油中的重石脑油馏分,如表9所示.  相似文献   

11.
《金陵科技》2004,11(1):20-20
我国FCC汽油占汽油总量85%以上,其烯烃含量(φ)在50%左右、芳烃含量(φ)在20%以下。FCC汽油不能达到汽油新标准要求。为此,需要开发一种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或少降低汽油辛烷值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张晶华  金业青 《石油化工》2004,33(Z1):1229-1231
分析我国车用汽油的现状与国内外清洁汽油标准要求的差距.并根据我国汽油现状,以FCC汽油为重点,介绍了汽油脱硫、降烯烃、高辛烷值组分调和、汽油清洁添加剂及含醇汽油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前70号车用汽油占市场总需求量的一半,全部使用90号以上汽油将势在必行。1995年我国生产汽油2800万t,其中70号汽油占49.96%,90号汽油2.47%,93号汽油仅占7.39%。到2000年,我国汽油需求量估计在4000~4500万t之间,其中90号汽油3350万t,97号汽油600万t,车用汽油全部在90号以上。1995年我国无铅汽油占汽油总产量的54.2%,到2000年,无铅汽油要达到80%左右。据预测,轿车和微型车汽油的需求总量为620万t,其中90号普通无铅汽  相似文献   

14.
车有清洁汽油及其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延  杜道林等 《河南石油》2002,16(1):55-57,60
分析了我国车用汽油的现状以及与国外清洁汽油新标准的差距,介绍并讨论了为满足新标准车用清洁汽油可采用的汽油脱硫技术,降低汽油烯烃技术、高辛烷值调合组分生产技术,汽油清净剂与含醇汽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日益突显,对新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中车用汽油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催化汽油是汽油的主要馏分油,占汽油池总量的60%以上,因此汽油中的硫80%~90%来自催化汽油,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是降低产品汽油中硫含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车用清洁汽油及其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车用汽油的现状以及与国外清洁汽油新标准的差距,介绍并讨论了为满足新标准车用清洁汽油可采用的汽油脱硫技术、降低汽油烯烃技术、高辛烷值调合组分生产技术,汽油清净剂与含醇汽油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 ,世界含铅汽油比例约占 5 7% ,到 1 999年 ,世界约有 30多个国家 (地区 )完全废除了含铅汽油。 2 0 0 0年 ,世界含铅汽油比例已下降至不到 2 0 %。现在世界无铅汽油比例已达 80 %以上。变化最大的是亚洲。 1 996年汽油铅量还在 0 1 5g/L以上 ,2 0 0 0年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汽油已无铅化。中欧国家已同意 2 0 0 5年完全废除含铅汽油。约 8%的拉丁美洲汽油仍为含铅汽油。有人称 :当委内瑞拉完全废除含铅汽油之时 ,即是拉丁美洲国家汽油无铅化之日。中东正在加速汽油无铅化进程。废除含铅汽油面临最大挑战的是非洲 ,可能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18.
在激渡管中利用传感器技术,红外探测技术、烟膜技术成功地研究了W-11掺水乳化汽油、M-17掺甲醇-水乳化汽油的燃烧特性和爆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水乳化汽油从燃烧转变为爆震(DDT)的过程明显地比直馏无铅汽油长;渗水乳化汽油的爆震压力和速度低于直馏无铅汽油。M-17掺甲醇-水乳化汽油比渗水乳化汽油长,爆震压力、速度比渗水乳化汽油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紧盯市场需求,通过优化装置操作、提高直馏汽油和催化裂化汽油干点、提高催化裂化和焦化装置的汽油收率、拓宽催化汽油加氢装置原料、降低MTBE硫含量、控制汽油加氢装置汽油加氢深度、提高重整汽油辛烷值、将拔头油进汽油加氢装置回炼、将苯分离切割后的C5组分调入汽油池、选用非金属汽油抗爆剂等措施,使全厂柴汽比降低0.16,汽油收率提高1.27百分点。这相当于增产汽油25.4 kt/a,全年增效1 143万元,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FCC汽油轻馏分非加氢脱硫脱氮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吴明清 《石油商技》2013,31(3):81-87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苛刻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油质量标准不断升级,降低汽油中的硫、烯烃、芳烃和苯含量并改进汽油辛烷值分布是未来汽油质量升级的发展趋势。国内催化裂化(FCC)汽油占汽油比重达80%,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硫含量来自于FCC汽油;同时FCC汽油中烯烃含量也高达40%以上。因此,FCC汽油的脱硫、降烯烃是我国汽油质量升级的主要任务。随着车用汽油标准的升级,对硫含量的限制尤其严格:2013年年底,我国将实施国家第1V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国lV排放标准)。满足国lV排放标准的汽油要求硫含量〈5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