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设计形态为中心,从构图、光影、色彩这三个方面围绕建筑摄影分析构成视觉形态的元素,旨在研究摄影师将三维空间转换成二维平面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些视觉形态元素进行建筑作品的艺术升华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建筑创作中的象征手法,结合建筑设计和美学的基本原则,分析其构成建筑形态的基本表现、产生的视觉效应以及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力图从一个全新、自由的角度探求建筑构成形态的多种主题,以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形式,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使建筑的构成形态无论在建筑上、视觉上、心理上、美学上都能更好地、充分地体现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结构形态的单一要求,多元视觉传达设计思想的渗透,使建筑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就包括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在建筑立面中的应用.建筑立面设计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视觉艺术效果、结构强度外,还需要关注建筑节能与成本,所以,构成的视觉化传达设计能够丰富建筑立面的设计效...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2)
建筑形态、色彩以及材质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视觉造型,是人们肉眼看到并可进行区分的视觉建筑。由于建筑的视觉造型受视觉造型元素影响,所以在创造和设计新的视觉建筑造型时,必须从建筑视觉造型元素着手,通过改变建筑视觉造型元素来创新出新的建筑设计创意。本文从建筑材料的类型与个性入手,对建筑视觉造型元素的设计创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转角的构成机制出发分析建筑转角的视觉特性,借助视觉显著点的理论指出建筑转角是建筑形象视觉显著点的易构处。提出建筑转角形态创作的关键是将其塑造成为适合层级的建筑形象视觉显著点,并列举了相应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形态构成是现代视觉造型艺术的一种基本理论。其基本原理是将客观形态分解为不可再分的基本要素。研究其视觉特性、变化与组合的可能性,并按力与美的法则组合成所需的新形态。这种分解与组合的过程即形态构成。基本形态构成包括平面构成、立体—空间构成与色彩构成。本部分仅涉及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及建筑形态构成。  相似文献   

7.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包括建筑入口、墙体、门窗、屋顶、转角、阳台、柱廊等部件。其中墙体是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建筑构件。本文从建筑结构、墙体材料、设计立意和形态构成等几个方面,探讨建筑墙体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持续完善,实现了多元建筑空间中不同形态构成组合的差异化效果,进而改变了传统建筑空间设计效果,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然而,由于人们的主观审美能力存在不同,因此,基于形态构成组合式的建筑空间设计应考虑意识与形态的相互适应,从而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于建筑空间设计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8,(5)
首先简要定义轻建筑的概念,并从其缘起的两方面——社会发展的推动及思想启迪,阐释了建筑"轻"的演进趋势;在总结轻建筑消隐与虚化、漂浮与灵动、纤巧与暂息等六个典型视觉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显轻隐重、虚实相生、化整为零、触轻逸形等四种轻建筑视觉形态设计手法。提出的轻建筑概念,以及其典型视觉形态特征与设计手法对指导相关设计实践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原 《城市住宅》2010,(7):46-47
从外观上看,广州大剧院拥有一个由多边异形构成的雕塑般的造型,从而唤起了一种不稳定的视觉印象。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规则和变动的形态特征所造成的张力关系,使得广州大剧院获得了某种独一无二的造型格式塔。除了我们说它像是珠江边的两块砾石,它似乎与过去的建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一门视觉艺术,本文以人最平常的视觉和心理活动为基础,探索当代建筑艺术和视觉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以科学的方法解释了当代建筑借助视觉心理规律而呈现的美感,并阐述了视觉心理在观者认知建筑艺术行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海鹏  孔宇航   《风景园林》2021,28(12):77-84
运动视知觉是观察者认知建成环境的重要方式。全景视觉技术的发展为多视角、定量地研究园林游观体验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以生态学知觉为理论基础,借助全景影像技术重新解析园林游观体验的视知觉线索,并提出动态环境视觉信息的测度和分析方法。以苏州留园中的游园路径与景观构成为对象,定量化、可视化解析游观过程中的视觉信息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为园林游观体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07,25(7):54-56
该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建筑空间中由"光元素"带来的审美体验,以及构成这种审美体验的思维特征和视知觉特点,为设计人性化建筑光环境提出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广东医学院主教学楼群设计,借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环境-心理的视角探讨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及意象知觉的组织在高校教学楼合理性设计中应用的方法,赋予高校教学楼设计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老年人视觉特性,分析了老年人居住实态的照明光环境状况,进而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影响因素出发,对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的照度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昼  王娜娜 《华中建筑》2007,25(10):137-138,147
从视觉认知心理学、造型心理及地方感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的视觉效果、审美心理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用方法论指导城市景观标识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包括相似性、接近性、闭合性和图底互换等。本文通过对上述各项组织原则的分析,研究人在观察建筑时的视知觉特征,结合具体的建筑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格式塔心理学组织原则对建筑设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视知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当代影像媒介对空间知觉所进行的反向训练,并以“深度”、“框”和“序列”为例,具体分析有关空间的概念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而指出空间知觉在当代传媒环境下的一种总体趋向,以及这一转变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