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传统脑网络的情绪分类将聚类系数、平均最短路径等拓扑属性作为分类特征。针对这些属性易受网络连接阈值和特征选择的影响,难以完全表征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网络和共空间模式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EEG emo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mmon spatial patterns of brain networks topology,EEC-CSP-BNT)。该算法基于互信息在各个子频段内计算电极间的功能连接矩阵,同时利用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分析学习空间滤波器,构建分类特征,最后通过分类器(如Fisher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实现基于脑电的情绪分类。基于DEAP和SEED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脑网络拓扑属性,EEC-CSP-BNT能有效提取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信息,提高脑电情绪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模型仅采用脑网络的静态指标作为特征,忽略了脑网络的空间动态信息,导致分类性能不高。为克服这一局限性,提升分类模型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功能脑连接空间动态的分类方法。通过高维模板对脑连接进行空间动态分析,提取脑连接空间动态特征。利用统计分析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基于静息态功能脑连接的分类模型。通过对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脑连接空间动态特征的分类准确率(83.0%)比传统采用脑网络的静态指标特征的分类准确率(77.8%)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运动想象脑-机交互任务模式单一、识别精度低、实用性较差等问题,采用改进的共空间模式(CSP)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与CSP融合分类方法对多类任务运动想象脑电特征进行分类识别。首先,选择特定导联上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去除冗余信息;其次,利用特征参数做差的方法,得到较为明显的脑电特征;最后,通过SVM融合CSP的分类模式,对脑电特征进行多任务分类。利用BCI竞赛数据,对左手,右手,舌和脚四类运动想象任务的脑电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分类正确率最高达到90.9%,平均正确率为86.8%,Kappa系数为0.8867,信息传输速率可达0.68 bit/trial,能够有效的获得脑电特征并较好的实现多任务运动想象脑电识别。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超网络上提取局部脑区指标作为特征,忽视了全局的拓扑信息,继而影响网络拓扑的评估,降低分类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抑郁症数据集上构建超网络,其次将局部脑区特征和子图特征进行融合。最后采用基于多核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选取28例正常被试和3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分类准确率,平均可达91.60%。获得的异常区域包括左侧舌回、左侧尾状核、左侧丘脑等重要的抑郁症病发区域。故而该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分类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基于EGI公司64导脑电采集系统,采集了16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16位正常人静息态下闭眼4分钟的脑电数据。运用频谱不对称分析法(Spectral Asymmetry Index,SASI)和去趋势波动分析(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算法提取脑电时域和频域特征。针对提取的特征的导联,一方面,选择最佳电极Pz作为分类的导联,另一方面,通过遗传算法对所有导联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导联特征用于分类。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在单导联和多导联的情况下,对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分类,结果发现,单导联下,使用SVM分类器对抑郁组和对照组的SASI和DFA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精度分别为45.5%和51.5%,使用遗传算法的分类精度分别为78.1%和90.6%,SASI算法的计算实时性优于DFA算法,DFA算法的准确性优于SASI算法。该研究为抑郁症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功能超网络已成功应用于脑疾病的诊断。在之前的研究中,集中通过改变超边的方法来改善超网络的构建,忽略了不同尺度的节点定义对脑功能超网络拓扑的影响。考虑到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同尺度的脑区划分来进行脑功能超网络的创建,从而分析其对脑功能超网络拓扑和分类性能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基于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利用聚类算法和随机动态种子点的方法对大脑进行细分割;其次,基于每种节点规模下所得的平均时间序列,利用LASSO方法分别进行脑功能超网络的构建;接着分别提取功能超网络的多组局部特征(节点度、最短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并利用非参数检验和基于相关的方法选取每种节点规模下的差异特征;最后,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分类模型。分类结果显示,随着节点规模的增大,所构建的脑功能超网络分类准确率增高,在节点尺度1 501下,准确率高达95.45%。同时,多尺度融合的分类准确率优于任一尺度下的分类准确率,这表明不同尺度的节点定义会影响脑功能超网络的拓扑,在未来的脑功能超网络研究中,除了关注超边的构建方法外,应更加关注大脑划分方案的选择,而且多种基于大脑划分的尺度融合特征可以补充更多的分类信息,提高抑郁症与正常人的分...  相似文献   

7.
化成城  王宏  卢绍文  王宏 《自动化学报》2017,43(11):1898-1907
面向知识型工作自动化,研究了流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脑认知特征与操作控制水平之间的关键,建立了一种基于操作员脑网络特征的操作熟练程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模型.采用关注信号瞬时相位、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相位锁方法,构建了脑功能网络(Functional brain network,FBN).基于磨矿系统操作员脑功能网络的图论参数与社区连接强度,建立了特征空间,采用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分类.结果表明,在高频区,熟练操作员(熟手)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强度明显高于不熟练操作员(生手):在低频部分则生手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强度略高,其特征分类准确率为87.24%.磨矿系统操作过程中形成的溢流粒度(Grinding particle size,GPS)曲线可以初略地反映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其溢流粒度曲线与操作员脑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发现相对于溢流粒度曲线操作员的脑网络特征可以更全面地描述操作控制水平(特别在操作开始时间段),采用脑网络特征识别操作控制水平在时间上超前于溢流粒度曲线识别方法.本研究对于将知识工作者的认知特征引入到流程工业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主成分分析(PCA)对共空间模式(CSP)提取脑电信号特征进行降维时,仅考虑主成分对输入变量的表征能力,而忽略了对输出变量进行解释的这一个缺点,提出偏最小二乘回归(PLS)进行降维,通过CSP对数据增强后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PLS进行降维,将提取的主成分信息包含对因变量解释程度高的特征作为特征向量,使用PSO-SVM进行分类,用2005 BCI竞赛的数据集IIIa进行分类测试,结果得到3位被试的想象运动平均分类正确率91.71%,通过与CSP-LDS、WL-CSP和CSP等算法的比较,3位被试的平均分类正确率最高,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fMRI数据处理方法,融合了统计参数图(SPM)、独立成分分析(ICA)所提取的特征信息,实现脑功能激活区的准确提取。首先通过时段设计实验获取了反应不同握力条件下手运动相关皮层活动的fMRI数据,并且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然后采用SPM和ICA方法分别提取脑功能信息;研究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图像融合算法。最后,应用图像融合算法对SPM和ICA方法分别提取的脑功能信息进行融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SPM和ICA两种方式的不足,是一种进行功能区定位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样本情况下传统人脸识别方法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单演幅值、相位和方向的单演中心对称幅值相位方向模式(MCSLBP)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采用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S-LBP)对同一尺度下的单演幅值进行编码,并将单演相位量化到4个区间进行编码,同时对单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二值编码,然后将三者融合成MCSLBP特征;最后对不同单演尺度空间中的MCSLBP模式图进行分块,提取每一小块的直方图特征并串联后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在CAS-PEAL和AR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CSLBP方法对具有光照、表情和遮挡变化的单样本人脸识别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诊断,利用网络功能连接信息熵的方法对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进行了分类。通过采用分频技术、相位同步分析方法、信息熵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大幅提高了分类准确率(98.13%),实现了对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诊断。该分类方法主要涉及两阶段:利用分频技术和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获得各频段的脑电信号在各个时间点的功能连接矩阵;基于整个时间域上的功能连接计算各频段的信息熵,并将其分别作为功能脑网络的分类特征训练SVM分类器,进而对两组被试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点对点自动学习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的情感相关特征,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的准确率,基于DEAP数据集中EEG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及其组合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模型的EEG情感特征学习与分类算法。采用包括集成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和贝叶斯线性判别分析算法在内的浅层机器学习模型与CNN深度学习模型对DEAP数据集进行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上的情感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上,深度CNN模型在时域和频域组合特征上均取得了目前最好的两类识别性能,在效价维度上比最佳的传统分类器集成决策树模型提高了3.58%,在唤醒度上比集成决策树模型的最好性能提高了3.29%。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的检查和检测耗时耗力且非连续,采集脑卒中患者的脑电信号,以研究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自动分类。对脑卒中患者的脑电图提取多达9种定量脑电特征,构建脑网络,将这些脑网络的连通性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实现对脑卒中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的分类。为解决非平衡数据集分类时严重偏向多数类的问题,设计集成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现有分类器的脑卒中意识障碍的分类正确率在70%左右,敏感度在40%以下;而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分类准确性可达96.79%,同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100%。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非平衡数据集的脑电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并促进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在线生物文献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库的构建,利用图像特征的塔式梯度方向直方图(PHOG)和塔式关键词直方图(PHOW)进行互补特征表示,使用支持向量机对MRI图像与非MRI图像以及脑部MRI与非脑部MRI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空间形状信息与局部分布信息融合的特征能提高图像分类的准确率,为构建在线文献中MRI图像库的知识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情绪识别中数据稀缺及由此导致的情感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的条件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SA-cWGAN),通过自注意力模块从训练数据学习长时上下文相关的全局特征,采用Wasserstein距离和梯度惩罚的Lipschitz约束对网络的损失函数进行优化,进而生成高质量的EEG数据对原有训练集进行增强。所提方法分别在DEAP和SEED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二分类和三分类对比实验,生成了与EEG训练数据分布接近的微分熵(DE)和功率谱密度(PSD)特征,以此来增强EEG训练数据集,采用SVM分类器对增强后的EEG特征进行情绪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DEAP数据集上的唤醒度和效价维度下,增强后的DE、PSD特征较原有DE、PSD特征二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6.63、17.55个百分点和6.48、8.34个百分点;在SEED数据集下,三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64、5.18个百分点,证明所提方法生成的特征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也表明通过对GAN网络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生成的特征增强原有训练数据集能够有效提高E...  相似文献   

16.
传统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情感识别主要采用单一的脑电特征提取方法,为了充分利用EEG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提出一种多域特征融合的脑电情感识别新方法。提取了EEG的时域、频域和空域特征,将三域特征进行融合作为情感识别模型的输入。首先计算不同时间窗EEG信号的alpha、beta、gamma三个频段功率谱密度,并结合脑电电极空间信息构成EEG图片,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BLSTM)构建CNN-BLSTM情感识别模型,分别对时、频、空三域特征进行学习。在SEED数据集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情感识别精度,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6.2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脑思维任务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多分类器投票组合的运动想象任务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对经过预处理的脑电信号进行分解,提取所有频带上的相对小波包能量特征;根据不同脑思维任务下左右半脑各通道间的差异性对C3、C4两通道求取特定频带上的小波包系数的L-2范数作为特征;采用基于投票策略的组合分类器对两种联合特征进行分类,得到了92.85%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特征向量较好地反映了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的本质特性;组合分类器识别效果优于单一分类器。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脑电信号的注意力分级研究中,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第一不同注意类型的脑电数据采集及标注困难;第二脑电特征提取算法忽视原始脑电信号时序特征。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基于视觉搜索和反应时技术的舒尔特方格范式,实现对不同注意类型脑电数据的采集以及自动标注;设计长短期记忆深度学习网络(LSTM)实现对注意力分级,保存原始脑电信号的时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力分级模型可以很好区分高中低三种注意力水平;对比现有的五种基于EEG信号的注意力分级算法,小波变换(DWT)、近似熵、共空间模式(CSP)、基于相干系数的脑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在相同的EEG数据集上,该注意力分级模型识别准确率最高,高出DWT算法21.49个百分点;高出近似熵算法25.82个百分点;高出CSP算法20.53个百分点;高出基于相干系数的脑网络算法13.32个百分点;高出CNN9.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