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正>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曾说:"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建筑就应像在它的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赖特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在践行这一设计理念。由他设计的位于美国匹兹堡的"流水别墅"是现代住宅设计中体现"有机建筑"理念的绝对经典之作,今年7月,包括"流水别墅"在内的8座赖特建筑设计作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崇尚自然,强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不  相似文献   

2.
有机建筑是赖特的著名理论,但是赖特从未提供过有机建筑的完整定义。1894年,赖特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一幢建筑应当像是从场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如果场地环境特征明显,建筑的造型应当与环境保持和谐。1938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沙漠中建造了西塔里埃森,它是一所特殊的建筑学校,帐篷式的斜坡顶、未加油漆的红木屋架和倾斜的毛石墙与四周的山形互相呼应。西塔里埃森是按照自然法则建造的,不仅建筑本身是有机的整体而且与环境保持和谐,它把场地、材料、建造方法和建筑师的有机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予以展现,是有机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赖特的建筑深受亚洲哲学与日本文化的熏陶,身为日本建筑师的隈研吾对赖特的建筑思想自然十分熟悉和赞同。赖特宣扬有机建筑观念对隈研吾有着很深的触动;他的织理性建构方法也在隈研吾的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本文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继承赖特的建筑思想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赖特对隈研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发堂 《建筑师》2011,(2):55-60
赖特建筑思想的核心就是有机建筑.一般来说,有机建筑不仅是草原式住宅的合乎情理的逻辑发展,同时还吸收了"形式服从功能"的合理内核.有机建筑从理论层面上来讲,是处于建筑理论边缘的民间智慧,因此在赖特身后都没有上升或吸纳到主流思想之中.如果以建筑师的影响力作为评判他历史地位的主要指标的话赖特所获的声誉就与他的贡献不相称.密斯...  相似文献   

5.
张玲 《南方建筑》1998,(2):36-36
现代建筑大师赖特在他的有机建筑理论中曾说:"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房屋应当象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他认为,建筑是自然的,应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的建筑,提倡与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应与周围环境协调。这无疑受赖特有机理论启示,并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圳市华侨城第一幼儿园"就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实例,该幼儿园占地五千四百二十三米',建筑面积三千一百七十五米',建于深圳市华侨城东组团内,地域内风景自然优…  相似文献   

6.
孙娜蒙  李雨红  许民 《华中建筑》2007,25(1):198-200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建筑始终坚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创造了无数经典之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至今仍为人们所迷恋.赖特的有机建筑分成草原式住宅和美国风住宅两个阶段,这两种风格的住宅创作均体现出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以此来诠释赖特的有机建筑,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建筑的内在涵义,并从中吸取一些对当代建筑创作有益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针对前人对赖特"有机建筑"的解释,提出该观念来自赖特对人造物与自然物关系的探讨,以及对欧洲现代主义的反思。赖特通过此概念指出现代主义的"无机""无生命"和"概念化"特征。进而以流水别墅为例,探讨赖特有机造型的内在机制就是悬挑结构,并论证悬挑结构是对现代主义框架结构的静态审美的反驳,并由此发展出以"取势"为目的的动态造型,从而与自然建立关联。尝试讨论有机形态下建筑装饰与本体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只要造型的目的是生命之"动"而不是观念之"静",几何也可以是自然。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赖特建筑室内装饰图形的设计案例,对其图形特征及建构手法进行研究,探寻装饰图形的秘密.赖特装饰图形具有取材于自然、采用抽象几何元素、主题化和统一化的特征,其建构手法经历了图形构图、图元设计和编织组合3个步骤.赖特的装饰图形设计结合有机建筑的设计思想,其装饰图形、材料和结构之间往往具有内在联系.通过对赖特装饰图形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的统计、收集与分析,从我国学者对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各方面研究出发,从有机建筑思想的思想基础、内容与构成、启示与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学术界对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作有机建筑,并且声称有机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a natural architecture);而在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的私家园林一向的设计原则就是效法自然。这两种处于完全不同文化中的"自然"必然存在相似与相悖性,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它们所代表的自然观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刘恋  曾忠忠 《南方建筑》2006,(5):114-116
本文详尽分析了路易斯?沙利文的有机建筑思想,并把它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观进行了一定的对比,从赖特的视角中更独特地审视了沙利文的有机建筑观点,并列举了沙利文的几个有名的建筑实例来加以佐证。文章最后对有机建筑赋予了现代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阿尔托是与赖特齐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们都提出过有机建筑的设计思想。本文对两位设计大师早年的经历、有机建筑思想内涵、风格、空间组织、室内环境设计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赖特与阿尔托有机建筑设计思想的异同。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有机建筑设计实践具有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有机——organic,笼统说来就是一种"内在联系",所谓"有机体"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体属于局部,局部属于总体,就像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同样的,建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有机体。有机建筑理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赖特说有机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设计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使建筑成为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这才是真正的建筑。因此一个有机的空间一定是以自然界为基本和设计灵感来源,崇尚自然并赋予其生命。  相似文献   

14.
创作历程 1869年,赖特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里奇兰——圣杰尔。他的祖父既是农场主又是传教士,父亲既是牧师也是音乐家,母亲是农村教师。赖特11岁就在祖父的农场做工,生活环境使他逐渐形成酷爱自然,思想清高,感情朴实的性格。赖特在威斯康星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1885~1887)就开始对形式主义,脱离建筑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建筑教育采取根本否定的态度。 1887年赖特迁居芝加哥,开始在折衷派建筑师西尔斯比处工作。1888年转到沙利文那儿,寻求建筑新路,并很快成了他的最亲近的助手。芝加哥学派和日本传统的建筑艺术对他有很大影响,其次他还  相似文献   

15.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提出"有机建筑"思想的是美国景观建筑师赖特,随后这种思想被逐渐借鉴到德国、法国乃至东方的日本,并最终形成一种理论体系.赖特作为"有机建筑"理论学派的领军人物,对于现代建筑学领域以及20世纪在美国大行其道的景观设计学领域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赞扬,诸如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海姆美术馆等经典名作,是现代建筑中弥存的瑰宝.因此,美国建筑大百科全书称他是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  相似文献   

16.
董婉君 《山西建筑》2012,38(25):23-24
针对现代建筑的功能、风格、特点进行了反思,简要介绍了有机建筑的发展及特征,对赖特的设计风格及有机理念进行了具体阐述,总结归纳了赖特的设计思想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启示,以期引导国内设计师寻找中国建筑文化本质,重视建筑的形式,功能与精神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罗宾别墅设计者赖特的主要设计思想: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并运用自然元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手法,将建筑设计成能适应时间、地点和不同居住者的有机建筑。笔者还对罗宾别墅所在的区位、外部环境、形态演变及内部空间组织等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以期望对以后的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弗·劳·赖特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大师之一,他的许多作品更是读者所熟悉,过去本刊曾介绍过。这一次,我们为了更集中介绍赖特的代表作品和建筑思想,汪坦先生把最近访美时重温从师赖特和与同行朋友们聚谈的感受和看法,把自己拍摄部分赖特作品的照片(还有几幅是赵炳时和肖燕拍摄的)奉献给读者。同时,我们把汪先生以前几篇有关赖特的文章一并发表,以期使读者对赖特有更广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赖特其重要思想"有机建筑论"一直受到现代建筑史研究的关注。然而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与其建筑理论形成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从历史研究角度追本溯源,以赖特所处的社会背景、早年成长经历为线索,探寻对"有机建筑论"形成具有的重要影响的因素,如社会背景、家庭环境、职业生涯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西山美庐高档别墅社区规划构思和建筑设计。通过对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的借鉴,使得西山美庐的建筑具有“草原住宅的风格,并与自然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