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细氧化铝表面改性及其抛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海参  雷红  张泽芳  肖保其 《润滑与密封》2007,32(2):102-104,107
在化学机械抛光(CMP)中,为了提高氧化铝磨料分散稳定性和防止团聚,利用丙烯酰氯对超细氧化铝进行了表面改性,并用XPS、激光粒度仪、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超细氧化铝分散性明显提高。研究了改性后超细氧化铝在数字光盘玻璃基片中的化学机械抛光特性,即外加压力、抛光时间和下盘转速对玻璃基片去除量的影响,并对其CMP机制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材料去除量随下盘转速、压力变化趋势相近,即随着压力的增加或下盘转速的提高,材料去除量先增大后减小;随抛光时间延长,抛光初期材料去除量增加较快,但在后段时间内去除量增加趋势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
在施加直流电场条件下对HP40钢表面进行了铝硅粉末复合渗;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渗层的显微组织和厚度,采用XRD对复合渗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并对渗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场条件下,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铝硅复合渗层的厚度增加,但渗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降低;获得的铝硅复合渗层组成相主要为AlFe和AlN。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脉冲磁场频率对Al-25%Si合金初生硅形貌尺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初生硅的形核与长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脉冲磁场频率的不断增大,初生硅平均尺寸不断增大,Al-25%Si合金的布氏硬度随着初生硅的尺寸增大而减小,当脉冲频率为20Hz时初生硅的平均尺寸最小,且强化效果最佳布氏硬度为59.6HBW。  相似文献   

4.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12):1956-1963
在封严涂层弹性模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封严涂层摩擦有限元模型,对民航发动机铝硅聚苯酯封严涂层的摩擦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了摩擦系数、涂层厚度和粘结层厚度等参数对涂层/粘结层/基体系统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切向载荷的作用下,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涂层表面、涂层与粘结层的界面以及粘结层和基体界面处的应力峰值均增大;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大,涂层表面及两界面处的应力峰值均减小,但当涂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涂层厚度对降低应力峰值的效果不明显;粘结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涂层表面和涂层与粘结层界面处的应力变化影响不大,但随着粘结层厚度的减小,粘结层与基体界面处的应力峰值均增大。  相似文献   

5.
离子辅助制备碳化硅改性薄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利用霍尔型离子源辅助电子束蒸发,在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材料上制备硅改性薄膜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沉积速率下薄膜改性后的抛光效果.对样品进行了表面散射及反射的测量.通过样品的显微照片可知,硅膜层在沉积速率增大的条件下结构趋于疏松.在精细抛光镀制有硅改性薄膜的反应烧结碳化硅样品后,表面散射系数减小到1.46%,反射率接近抛光良好的微晶玻璃.温度冲击实验和表面拉力实验表明:硅膜无龟裂和脱落,性质稳定,与碳化硅基底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霍尔型离子源辅助电子束蒸发,在碳化硅(Silicon Carbide: SiC)材料上制备硅改性薄膜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沉积速率下改性后的抛光效果。对样品进行了表面散射及反射的测量。通过样品的显微照片可知硅膜层在沉积速率增大条件下结构趋于疏松。通过精细抛光改性的反应烧结碳化硅(Reaction Bonded Silicon Carbide: RB-SiC)样品表面散射系数减小到1.46%,反射率接近抛光良好的微晶玻璃。温度冲击实验和表面拉力实验表明硅膜无龟裂和脱落,性质稳定,与碳化硅基底可以良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和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对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MPU)进行减摩改性,研究了UHMWPE和相容剂PE-g-MAH加入量对共混体系摩擦因数、表面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HMWPE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的摩擦因数、表面能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弹性模量则不断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PE-g-MAH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的摩擦因数不断降低,而表面能先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缓,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不断增大;当共混体系配比为w(MPU)∶w(PE-g-MAH)∶w(DCP)∶w(UHMWPE)=100∶8∶0.05∶15时,共混体系的改性效果最好,摩擦因数达到最低且拉伸性能保持最佳。  相似文献   

8.
戴维  李国和  赵巍 《工具技术》2015,49(5):32-35
激光冲击成形集板材成形和材料改性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高幅冲击波的力效应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是一种无模、柔性成形新工艺。本文使用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了钛合金板料激光冲击成形过程的仿真研究,分析了钛合金板料厚度、激光能量、约束孔径、激光光斑间隔四种因素对材料变形量和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板料厚度的增加,板料变形范围逐渐减小,变形量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材料的变形量线性增加;激光约束边界孔径越大,板料变形量越大;适当的光斑间隔并不会对零件成形精度造成较大影响,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为提高效率可以考虑采用间隔光斑进行冲击成形。  相似文献   

9.
热驱动薄膜式微型泵性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驱动微型泵的关键部件——铝—硅复合膜片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合适的交变加热频率范围 ,使单位时间泵腔体积变化量达到最大 ;铝膜形状取为圆形比环形有利于得到更大的泵腔变形体积。减薄硅膜厚度和增加铝膜的厚度也能增大泵腔体积变化量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微切削加工的表面微结构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可以用来减小发动机关键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运用AdvantEdge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切削用量对于硅铝合金金刚石车削过程的影响分析,基本规律是: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增大使切削力增大,但二者影响程度不同,进给量不变,切削深度增大一倍,使切削力增大一倍,切削深度不变,进给量增加一倍,切削力增幅减小;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使用单晶金刚石车刀对硅铝合金试样进行微槽结构的切削加工,结果表明:在微切削尺度范围内,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R_a影响不明显;表面粗糙度值随着进给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主轴转速通过产生切削热和对刀具磨损产生影响来影响表面粗糙度。将微切削加工的表面微结构与光滑表面进行往复摩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为1 N的情况下,微槽结构表面的摩擦系数比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小了8%。  相似文献   

11.
开发了一种基于MCS-51单片机的柴油机电控调速系统,以满足高燃油经济性、低排放性、好的动力性等多目标设计要求。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软件设计。该电控调速系统可以克服原机械式调速系统的一些缺陷,如燃烧不充分和故障率高等。  相似文献   

12.
以柴油发电机组试验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在微机控制的基础之上,就柴油发电机组试验系统的主要结构以及相关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矿企业内燃机车作业区环境恶劣,以及柴油机维护保养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不仅延长柴油机的使用寿命,减少机车故障,降低成本,节约了机车的检修费用,缩短了机车的库停时间,也提高了机车的运用率,为运输保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燃机车已成为道路运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销售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内燃机车在铁路和公路运输中具有关键影响,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柴油机是内燃机车的关键位置,可以促进内燃机车的运行.众所周知,当今内燃机车中的柴油机还存在不足,并且经常出现一些故障,危及内燃机车的...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车柴油机冷却系统蜡式自动恒温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车柴油机冷却系统蜡式自动恒温阀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建立了关键元件———蜡式热动力元件的热力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与分析,对蜡式自动恒温阀样机的性能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蜡式自动恒温阀在使用条件下,可将温度控制在43±2℃范围内,并且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三大偶件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件,磨损之后严重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性能。通过实验,分别测量三大偶件磨损后柴油机的供油量和供油压力波形,并对三大偶件对柴油机的供油量和供油压力的影响作了定性分析,为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某科研项目问题,需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柴油发动机机体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计算,从而得到该机体结构的低阶振动模态频率与模态振型。在得到有限元模型后需要对该机体结构进行模态试验测试加以对比验证。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与模态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模型与结果的合理性,为该类型发动机机体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大功率柴油机排放性能、减少燃油消耗率,开发了一款新型增压式喷油器,阐述了其功能、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发现液力换向阀的响应时间是影响增压压力曲线形状建立的关键因素。利用一维流体仿真软件FlowMaster建立了增压型喷油器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发动机转速1000r/min、控制脉宽3ms下,仿真计算了量纲一参数A1、A2,共轨压力pr,换向阀间隙燃油泄漏系数λ对换向阀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力响应时间to2、to3随着A1、A2的增大而增大,tc2、tc3随着A1、A2的增大而减小;液力响应时间to2、tc2随着pr的增大保持恒定,to3、tc3随着pr的增大而减小;液力响应时间to2随着λ的增大保持恒定,to3随着λ的增大小幅增大,tc2、tc3随着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油的低硫化引起的喷油泵磨损问题,研制了一种酯类柴油润滑性添加剂。经实验室分析研究,表明研制产品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氧、防腐作用,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以及与柴油其它添加剂的配伍性;苛刻条件下BOSCH高压油泵台架试验后,其润滑性能无明显变化,油泵无明显磨损现象,泵的输出性能没有损失,没有任何有关燃油或者润滑剂的兼容性问题。加入量仅为150~250mg/kg。  相似文献   

20.
王维民  陈春会  董芳 《润滑与密封》2005,(3):153-154,166
叙述了柴油中流动改进剂及十六烷值改进剂对润滑改进剂的影响。流动改进剂与润滑改进剂相互抑制,十六烷值改进剂能够降低润滑改进剂的添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