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门窗》2017,(9)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目前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在超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和控制框架-核心筒结构混凝土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是我们现场施工管理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别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对控制框架-核心筒混凝土用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唐珉  刘永添  陈晨  石文智  陈伟军 《建筑结构》2021,51(15):18-22,75
在超高层建筑中,外围的框架柱多为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鲜有采用纯钢框架柱,为了探索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通过对比四种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衡量建设期与运营期经济效益,并结合建筑工业化方面进行结构选型;其次简要介绍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超高层结构的常规分析;最后从层间位移角的控制、竖向变形差的控制、梁墙刚接加强节点的设计、外框钢柱的屈曲分析及弹塑性时程补充分析角度,重点论述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设计所采取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对某超高层塔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先后使用ETABS、SATWE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论证设计的结构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以临界屈曲因子为参数,讨论了弯曲、扭转双重二阶效应对刚度的影响。推导了结构的临界屈曲因子与自振周期的关系,指出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是合理反映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扭转刚度的力学参数,推荐采用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替代周期比评估结构的扭转刚度。选取两个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案例及其参数测试模型,通过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分析,分析了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屈服后,临界屈曲因子、刚度折减、地震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偏小的扭转临界屈曲因子和扭转与弯曲临界屈曲因子比会引起更多的刚度折减,扭转临界屈曲因子有可能成为结构刚度设计的主导参数。根据刚度折减-地震水准关系曲线和刚度折减-临界屈曲因子关系曲线,给出了弯曲和扭转临界屈曲因子容许下限的建议值分别为7.5和2.5。  相似文献   

5.
超高层总部塔楼建筑总高度为400m,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不设结构加强层,与传统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二道防线抗震设计不同,对本工程采用内外结构整体共同协调作用的抗震理念进行体系论证和设计,并针对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关键部分,如剪力墙的拉剪设计、梁柱偏心节点、核心筒斜墙收进等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从而确保整体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龙业平 《福建建筑》2023,(1):39-42+63
长沙某超高层结构高度149.50 m,根据塔楼使用人数,结构按重点设防类别进行抗震设计。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论述了基础设计、楼板不连续、设备层、墙体稳定。得出有利于工程设计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高层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与性能化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对Midas Building的有限元理论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进行弹塑性分析,并对结构进行性能化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位移角时程包络满足不大于1/100抗震设防要求;实现了"强柱弱梁"的延性设计要求,整个外框架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工作状态,框架柱应变始终未超出屈服应变值,该结构设计分析研究对此类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超高层建筑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其中环渤海地区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对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分析表明: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巨型框架和巨型支撑应用较多,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通过实际工程造价分析,研究了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对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从超高层建筑形态空气动力学优化和长周期响应方面,阐明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对黏滞阻尼器在实际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7,(8):75-76
框架-核心筒结构由于具有较强的抗侧向刚度和杰出的空间性能,结构自重轻,其布局形式有利于建筑整体的受力性能,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超高层建筑通常结构功能复杂,使用性强,体型巨大,内部垂直交通等服务设施的空间合理设计至关重要。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筒芯刚度大,能接受较大的地震剪力,使连梁先屈服破坏,而筒体能持续工作,框架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与筒芯保持良好的整体受力性,因此,在遇到地震作用的情况下,筒外框架柱的破坏程度要大于核心筒。本文综述框架-核心筒结构功能和受力特点以及高层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边榀框架梁不连续的布置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边榀框架梁不连续的情况下,整体指标与边榀框架梁连续的比较接近。但是对于与不连续框架梁直接相连框架柱而言,地震剪力方面仍有一些差别,可通过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加强。总体而言,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边榀框架梁不连续布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结构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对高层建筑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已经成为结构抗震分析的必要手段。本文对实际工程中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某高层办公大楼进行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角为1/194,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发展,通过比较和归纳,系统的论述了两类筒体结构在抗震方面的特点,为筒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结构抗震方面的概念设计思路,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张存  袁庆娟 《山西建筑》2007,33(25):105-106
简要论述了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性能,对高层建筑按抗侧力体系划分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筒体结构的优缺点做了介绍,并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的思路,以有效提高结构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和侧向刚度。  相似文献   

14.
本建筑为250m高超高层智能型办公商业综合大楼,建造于日本名古屋市,竣工于2006年9月。地上为外围框架 中央核心筒 伸臂桁架的综合钢结构体系,地下为型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的中央核心筒由高强钢钢板墙构成,伸臂桁架内设置了油阻尼器,主楼和裙房之间也设置了油阻尼器。在大地震和强风频发的名古屋设计这样一栋超高层建筑时,需要对地震影响和风的影响进行全面、综合考虑。本文具体介绍了结构设计师是如何思考并解决这些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朱龙先  李丽琴 《山西建筑》2005,31(20):51-52
阐述了高层办公楼核心筒的设计是完成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电梯设计、消防疏散楼梯间、强弱电井、水管井等方面,对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内容作了介绍,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刘东铭 《山西建筑》2012,38(3):40-40,101
对钢管混凝土柱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着重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合理的设计,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可取得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梁中  钱德玲 《工业建筑》2014,(Z1):462-466,490
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并通过设计软件ETABS的计算结果对其进行验证,得到结构的自振特性。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时程分析法对该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分析,对结构输入3种不同的地震波进行计算,充分分析和比较了计算结果,包括层间位移角沿高度变化包络曲线、顶点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层间位移沿高度变化包络曲线以及顶层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该结构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薄弱层,同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结构的中上部,且其值小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1/100,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利用ANSYS和ETABS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分析,反映了此类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解决了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并校验了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在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杜娟 《城市建筑》2014,(12):65-65
如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各种要求,新的设计理念逐渐被运用到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陆鉴恒 《城市建筑》2014,(14):55-55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行业发展快速。但是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结构的筏板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和其周围环境的安全。本文主要围绕高层建筑结构的筏板设计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以及满足人们的居民需求,本文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不规则性有关的问题、关于扭转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控制这三个方面对高层建筑平面不规则结构设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