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水质评价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很复杂。为了能够找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各个指标对水质的影响因素,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新乡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得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可靠性较高,可以确定地下水中的主要影响水质的指标,为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下水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以山东省昌邑水源地为例,将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最小二乘优化、GFScom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引入水质评价领域,建立昌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通过因子分析,从9个水质评价基础指标中筛选出4个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之上,采用AHP层次分析主观赋权及因子分析客观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确定4项主控因素对研究区水质评价的量化影响程度,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二者的确定结果进行优化。基于GFScom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确定昌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所属类别,得到该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昌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总体处于污染状态,证明了最小二乘优化的GFScom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可行性,判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模糊数学在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根据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的特点,选择了Cl-,M等5项化学指标作为综合评判海水入侵程度的指标:侵染程度划分为4级;把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则应用到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评价中,构造了综合评判模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对比运用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与运用地下水水质量,标准规定的加附注的评分法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此评判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SPA法的地下水环境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集对分析的原创联系度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将其推广到五级评判,进而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评价模型。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针对地下水环境的7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可得到各地下水测点的评价结果,以及处于各评价等级的趋同程度。应用该方法进行实例计算,并与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评判效果较好,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状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地下水水体环境质量进行级评价,是目前水质评价中较理想的方法。这次在我省重点水源保护区晋祠泉域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评价结果尚比较切俣实际。模糊综合评判将所有参评因子能综合起来统一考虑,各单项因子在评判过程中都能得到确切合理的反映,并最终给出水体的在环境质量级别。  相似文献   

6.
物元分析方法在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鉴于目前地下水质量评判方法中存在人为影响因素过多、权值计算的不确定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新评判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判的各种指标,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实现对地下水质量等级的综合评判。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在地下水质量评判领域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绥滨县缓滨镇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可作为集中中式生活及工业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昌彦  相桂生 《红水河》1996,15(2):11-14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下,建立了地下水水质模型,并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与运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等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相互矛盾样本的能力,尤其对非线性问题,其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质模糊综合评定是当前对地下水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的几个标准如评价因子不定、权重确定困难、模糊评价结果平均化等问题,大大干扰到了对地下水质评判的准确性。本文以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判标准作支撑,以具有典型代表的某矿区地下水质评价为例探讨了地下水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在最后提出了改进水质,防止水质恶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判法水质评价标准区间相对静态化和隶属函数简单化存在的问题,采用动态可变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首先建立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结合主客观权重确定评价指标的动态综合权重。然后构造适应于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变动区间,充分考虑该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含水层情况,将以往模糊综合评判法水质评价隶属函数由线性函数拓展为更适合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非线性函数。将此模型应用于固原市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监测井1、2水质级别为Ⅳ级,监测井3、4、5、6、7水质级别为Ⅲ级,通过分析,符合该地区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利用动态可变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娘子关泉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之一,多年来为阳泉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扩容,贮灰场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保护娘子关泉域地下水环境也变得刻不容缓,文中在对贮灰场所处区域地质条件及建设内容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贮灰场对娘子关泉域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并提出如何防范贮灰场保护娘子关泉域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考虑多因素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某水电站泄洪洞特定围岩地质条件的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状态、地下水及结构面产状等多个影响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围岩类别,并将其应用于电站泄洪洞围岩岩体质量评价。评判结果显示,使用综合评判的评价结果与现场定性判断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引黄灌区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影响引黄灌区用水水平的因素,建立了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对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喀斯特山区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算法应用于双权重超标赋权法中,与超标倍数法划定组合新的综合权重,构建新模型,并与双权重超标赋权法、超标倍数法、灰关联数代替模糊隶属度综合评判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水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乌江流域喀斯特山区水质评价为例,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中7种水质指标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一权重评判法、灰关联数代替模糊隶属度综合评判法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前者克服了单一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在评价结果上更为全面客观,断面污染评判与实际更加吻合,主要污染物筛选结果可靠,而后两者在不同程度上偏离实际检测评判结果,不能充分对水质进行合理评判;(2)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控监测断面的评价结果显示,龙场断面全年水质较好,处在Ⅰ类水质的时间达到10个月;(3)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省控监测断面的评价结果显示,天文和叉河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二者全年平均值均为Ⅴ类水质,其中天文断面有8个月属于Ⅴ类,叉河断面有5个月属于Ⅴ类。  相似文献   

15.
以朝阳市地下水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了物元可拓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水质分级标准关联函数,通过对综合关联度指数的计算科学评价了区域地下水质量状况,并以模糊综合法评判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研究表明:朝阳市地下水质量整体处于Ⅴ类,与当地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应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可拓分析法具有计算方便、原理清晰、结果可靠等优点,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反映地下水体污染状况,可用于地下水质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济宁某燃煤电厂灰场为例,查明了正在运行中的灰场周围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数据对比,分析了灰场渗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指出平原灰场渗漏距离与土层岩性密切相关,黏性土层中灰水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距离在1 km左右,对水位的影响距离略大于对水质的影响距离。根据场区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具体的防渗方案,对正在运行中的灰场可采取在灰水中设截渗槽垂直(坝轴)防渗等措施,可基本解决灰场的渗漏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的改进DRASTIC模型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广泛采用的DRASTIC模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地下水脆弱性定义为模糊概念,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确定各评判因子的权重时,将信息论中的熵值理论引入该模型,运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使得权重的分配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济宁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为例,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测试。通过与普通DRASTIC模型评价的结果比较表明,基于熵权的改进DRASTIC模型能更真实客观的反映地下水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综合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综合指数法及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与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评判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法使用简便,评价结果直观、精确度较高,能较完整地反映地下水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而准确的评价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绥化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绥化市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理论、相关分析、Piper三线图法等对绥化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对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且利用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略偏酸性,部分水样的水质指标存在超标现象。地下水中Ca 2+为优势阳离子,HCO 3-为优势阴离子。研究区的铁、锰、氟超标是受原生污染影响,地下水中的Cl-与SO 2-4,Na+与Mg 2+存在同一来源。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是合理可靠的,符合客观实际。通过秩相关系数法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比较分析了1987年和2002年伊舒地槽南段地下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质有恶化趋势。在分析了引起该区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水质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