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CeO2薄膜的工艺过程及所制备薄膜的性能,研究了在不同Ce/Ti比及催化条件下浸涂液的成膜能力,胶凝过程以及薄膜的物相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浸涂液中加入水或碱会使浸涂液迅速凝胶,而加无机盐会促进老化过程。浸涂液的水解-凝胶过程对薄膜的透过率、表面形貌有显著影响,随Ce/Ti比增大,浸涂液的成膜能力变坏,而薄膜的紫外吸收增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种简单的新工艺分别在硅片和氧化铝陶瓷基片上制备了γ-Fe_2O_3薄膜。该工艺分3步完成:首先利用Fe(NO_3)_3酒精溶液通过浸渍涂布工艺制备α-Fe_2O_3薄膜,其次α-Fe_2O_3薄膜在氢气流中、320~350℃之间热处理30min被还原为Fe_3O_4薄膜,最后Fe_3O_4薄膜在空气中250℃左右热处理30min被氧化为γ-Fe_2O_3薄膜。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该γ-Fe_2O_3薄膜呈尖晶石物相和自由取向,晶粒为针形,具有疏松多孔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以钛酸丁酯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金属基体表面制备晶态或非晶态的TiO_2-SiO_2系薄膜,IR测定结果表明有硅。氧-钛网络形成,并对薄膜进行了XRD和SEM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锈钢金属基体上用溶胶-凝胶法选取适当条件可以得到附着力良好以及均匀完整的多种无机物薄膜,显示了该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继卫  张良莹 《功能材料》1998,29(3):284-286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单晶Si基片上制备了TiO2-SiO2复合薄膜,研究了溶剂、pH值对先体溶液成胶时间的作用,溶液的浓度、甩胶时的旋转速度、涂覆层数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薄膜厚度、光学性能的影响。薄膜的折射率随温度增大,其主要贡献来自于薄膜中结构的变化。并测量了薄膜的I-V、C-f特性,由于薄膜中的热击穿效应而使得TiO2含量较高的薄膜2的I-V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由多种Lewis酸(FeCl3、AlCl3、TiCl4、BF3·OEt2等)与SOCl2配制成的一类新型聚合引发剂,比较了它们对α-蒎烯的引发复合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引发体系的活性比之单独的Lewis酸均大幅度提高,活性大小顺序为:BF3·OEt2/SOCl2>TiCl4/SOCl2≈AlCl3/SOCl2>FeCl3/SOCl2,与它们的配位能力大小顺序一致。系统考察了TiCl4/SOCl2体系的聚合性能,研究了复合引发剂组分比、溶剂、活泼单体苯乙烯、外加Lewis碱以及聚合条件等对α-蒎烯聚合动力学、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子结构的影响,据之讨论了该复合引发剂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活性种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SrO-Y_2O_3-TiO_2体系(1200℃)的相关系及其电性质,发现:本体系内有7个三相区,15个二相区,7个单相区。本体系内无三元新相存在。且Sr_2TiO_4和SrTiO_3存在有限二元固溶体。SrTiO_3、Sr_3Ti_2O_7和Sr_2TiO_4的介电常数ε'颇大(>100)。添加某些元素以改性,可望获得较好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空气氛化Fe(CO_3)_x(OH)_(2(1-x))悬浮液体系,控制体系的pH和掺入适量的钇元素,合成出纳米级铁黄γ-FeOOH微晶。由DTA-TG和XRD分析得出,由γ-FeOOH直接脱水得到的γ-Fe_2O_3样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其γ-α相变温度可达725℃,且粒径为纳米级,并具有很好的气敏灵敏度和选择性。600℃烧结的气敏元件,对液化石油气(LPG)的灵敏度S大于70;而在700℃下烧结的元件,对C_2H_2灵敏度S大于40;它们均对选定测试的气体CO、H_2、汽油(Petrol)。C_2H_2和LPG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共沉淀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α-Fe_2O_3中掺入一定量的锑离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材料仍保持小Fe_2O_3的晶体结构,但是加入量>0.2时,有铁、锑复合氧化物生成。通过分析Sb的掺入对α-Fe_2O_3的晶粒生长及电学性质的影响,认为该系列材料的气敏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是锑的掺入改变了α-Fe_2O_3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正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和冰醋酸为原料,采用Sol-gel工艺匀胶技术在石英玻璃和单晶硅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TiO_2薄膜,薄膜表面均匀、致密,无裂纹。研究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薄膜经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结构,其转变温度因衬底不同而异,但比凝度粉末的转变温度高。金红石结构的TiO_2薄膜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性,其品位大小为0.05~0.15μm.  相似文献   

10.
用柠檬酸盐强的螯合作用,可以制得钇、钡、铜稳定的配位化合物,由溶胶-凝胶法使其转变成Y_2O_3、BaCO_3、CuO超微细粉的均匀混合物、930℃下制得单一相的YBa_2Cu_3O_(7-δ)粉体,粒径约100nm。对YBa_2Cu_3O_(7-δ)合成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YBa_2Cu_3O_(7-δ)超细粒子进行的测定表明,其粒度、纯度、烧结性和超导性能形成上都比固相合成反应为优。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了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羰基镍粉中镁的测定。介绍了镁最佳测定条件及呈良好线性范围的浓度。同时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及在测定中样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特点。其灵敏度又能达到要求。重复性与准确度都达到了实验室分析计量测试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广角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其结晶情况,分析观察了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具有高交联、支化程度,且分子链排列完全无序。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复合胶体喷雾工艺制备了Ba2 离子掺杂的Sr2-xBaxAl2SiO7:Eu2 (x=0、0.1、0.2、0.4)荧光体.研究了Ba2 离子在基质Sr2Al2SiO7中的取代位置和机理,分析了Ba2 离子取代Sr2 离子对基质微结构及Sr2Al2SiO7:Eu2 荧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Ba2 离子取代Sr2 格位进入Sr2Al2SiO7晶格,导致晶胞体积增大.进入Sr2Al2SiO7晶格的Ba2 离子由于电负性较大,处在其周围的Eu2 离子外层电子受Ba2 离子影响,电子云膨胀,使发光波长发生红移.同时,掺入Ba2 离子后Sr2-xBaxAl2SiO7晶场强度增强,晶体场对Eu2 离子5d能级的劈裂程度增大,劈裂重心下降.Ba2 离子掺杂的Sr2-xBaxAl2SiO7:Eu2 (x=0、0.1、0.2、0.4)荧光体发射主峰位于520nm,与未掺杂Sr2Al2SiO7:Eu0.022 荧光体的发射峰相比出现红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 Si_2N_2O-Al_2O_3-La_2O_3和 Si_2N_2O-Al_2O_3-CaO 系统的亚固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 Si_2N_2O-Al_2O_3-CaO 系统中有一个未知结构的新化合物 CaO·Si_2N_2O,在3CaO·Si_2N_2O 和3CaO·Al_2O_3两化合物之间形成连续立方固溶体。而 Si_2N_2O-Al_2O_3-La_2O_3系统中则没有发现新化合物。在两个系统的富 Si_2N_2O区,过量的 Si_2N_2O 与 La_2O_3和 CaO 分别反应形成 Si_3N_4与 La_(10)[SiO_4]_(?)N_2(H-相)(和 CaSiO_3。所研究的这两个三元系统中,分别形成了如下几个四元相容性区。在 Si_2N_2O-Al_2O_3-La_2O_3系统内有:H-Si_3N_4-La_2O_3·Si_2N_2O-La_2O_3·Al_2O_3;H-Si_3N_4-La_2O_3·Al_2O_3-La_2O_3·11 Al_2O_3;H-Si_3N_4-La_2O_3·11 Al_2O_3-Al_2O_3;H-Si_3N_4-Al_2O_3-O′s.s;H-Si_3N_4-O′s.s-Si_2N_2O在 Si_2N_2O-Al_2O_3-CaO 系统内有:Si_3N_4-CaSiO_3-CaO·Si_2N_2O-3CaO·Al_2O_3;Si_3N_3-CaSiO_3-3CaO·Al_2O_3-2CaO·Al_2O_3·SiO_(?);Si_(?)N_(?)-CaSiO_3-2CaO·Al_2O_3·SiO_2-Al_2O_3;Si_3N_4-CaSiO_3-Al_2O_(?)-O′s.s;Si_3N_4-CaSiO_3-O′s.s-Si_(?)N_(?)O  相似文献   

16.
CeO2掺杂TiO2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CeO2不同掺杂比例的TiO2粉体,研究了掺杂比例对样品晶型、光谱吸收曲线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CeO2的TiO2样品对光波长的响应阈值为500nm左右;样品在普通日光灯下照射4h,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明显优于Degause P25,其中CeO2掺杂比率为7%(mol)的样品降解率达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17.
SiO2/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乙酸和水为原料, 通过溶剂热方法制备得到SiO2/TiO2催化剂. 产物经XRD、Raman、TEM、BET、FT-IR和XPS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SiO2/TiO2催化剂为比表面积大、结晶度高的锐钛矿TiO2, SiO2与TiO2之间通过Si-O-Ti键结合. 另外, 以亚甲基蓝降解为探针反应, 考察了SiO2/TiO2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SiO2/TiO2催化剂具有比纯TiO2更优越的光催化性能, 65min可以将亚甲基蓝(MB)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18.
刘树江  卢安贤  肖卓豪  杨舟 《材料导报》2005,19(Z1):338-340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法制得了以P2O5和TiO2为晶核剂的Li2O-Al2O3-SiO2系统基础玻璃,并经过热处理制得了微晶玻璃.利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着重探索了不同晶核剂对玻璃析晶、微晶玻璃结构、微晶玻璃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更有利于玻璃析晶,但以P2O5为晶核剂的微晶玻璃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热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对Na2O-B2O3-SiO2-SnO2四元系统的分相与析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不同组成点在热处理、化学处理各阶段的试样进行能谱分析、XRD分析及SEM分析,确认了SnO2分布在分相结构中的富硼碱相中;在该系统中SnO2晶体的析出有赖于分相过程;分相结构尺度限制了SnO2的析晶尺寸.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分相结构得到了负载于多孔富硅载体的纳米尺寸的SnO2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的CO氧化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片状磁性纳米TiO2/SiO2/NiFe2O4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锐钛矿磁性纳米TiO2/SiO2/NiFe2O4(TSN)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磁性纳米TSN.利用XRD、T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水热法处理后核壳结构的TSN部分转变为片状,催化剂磁性增强.以亚甲基兰溶液为模拟水样测试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表明:片状磁性纳米TSN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粒状TSN.片状TSN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提高了光催化反应的初始速率.用于处理亚甲基兰废水时受pH值的影响较小,1小时的脱色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