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俞佳娜 《精细化工》2013,30(1):85-88
采用盐酸H2O2/HCOOH法,在微通道反应器内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进行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双氧水用量、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m(脂肪酸甲酯):m(甲酸):m(双氧水)=1:1.5:2,反应温度40℃,催化剂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即浓盐酸质量占原料脂肪酸甲酯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反应时间为110 s。在该条件下,产品环氧值为4.32%。  相似文献   

2.
以生石膏为原料,一步常压酸化法制备无水硫酸钙晶须。采用单因素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对产物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比为4∶1的条件下,一步法制备出了长度为10~20μm、直径为0.1~0.3μm的无水硫酸钙晶须。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钡和浓硫酸-浓盐酸混酸溶液为原料,研究了浓盐酸的同离子效应与硫酸法制备硫酸钡颗粒的关系,考察了浓硫酸与浓盐酸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硫酸钡颗粒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硫酸钡的粒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硫酸法制备硫酸钡,加入盐酸后使硫酸钡颗粒粒径变大;在浓硫酸与浓盐酸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6 h条件下,可以得到最大粒径的硫酸钡颗粒,颗粒平均粒径为10.52μm,粒度分布窄,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5-氯甲基水杨醛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氯甲基水杨醛是一种重要的取代型水杨醛,本文直接利用水杨醛与甲醛和浓盐酸反应得到5-氯甲基水杨醛,对合成条件和粗产品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产率、大大减少了溶剂的使用、缩短了操作时间,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尿素为甲醛捕捉剂,探讨了缩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甲醛和聚乙烯醇的配比、盐酸、尿素、氢氧化钠等对聚乙烯醇缩甲醛溶液中残留甲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缩醛反应时间,利于降低产物游离甲醛含量。缩醛反应温度太低,产品中残留甲醛含量高。当反应温度由75℃增至88℃时,残留甲醛含量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变化。随投料中甲醛用量的提高,产物游离甲醛含量直线上升。当m(盐酸):m(PVA)由0.12增至0.29时,甲醛残余量则由0.247%降至0.216%。增加尿素用量,甲醛残余量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增加氢氧化钠用量,残留甲醛含量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脱除酚类化合物羟基苄基保护基的方法。采用多聚磷酸(PPA)-浓盐酸-乙醇体系脱除苄基保护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PPA物质的量、浓盐酸与PPA体积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PA)=0.2 mmol、V(浓盐酸)∶V(PPA)=100∶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85℃为最佳反应条件。采用优化条件得到9个脱苄基化合物,产率为70.4%~92.7%,其中2'-苄氧基取代查尔酮脱掉苄基的同时环合得到二氢黄酮。所得产物结构经MS、1HNMR及13CNMR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7.
在浓盐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芳香醛、苯乙酮和对硝基苯胺能够发生Mannich反应,经过提纯得到相应的Mannich碱。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浓盐酸的使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在3滴浓盐酸催化下,控温在15~20℃,反应20 h,产率可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6-溴吲哚-3-甲醛为原料,通过N-甲基化、Henry反应、烯烃还原、硝基还原、Pictet-Spengler等反应5步合成得到7-溴-9-甲基-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的合成,5步反应总收率25.1%。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并对色胺衍生物(5)与乙醛酸的Pictet-Spengler反应的条件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浓盐酸为质子酸催化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8h。  相似文献   

9.
周益同  张小丽  高源  张力平 《现代化工》2011,31(Z1):260-263
以碱法制浆造纸废弃物碱木质素为原料,碱木质素提纯后,利用曼尼希反应对其进行改性,合成碱木质素胺基多元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二乙醇胺、甲醛与碱木质素的物料比及反应温度、滴加甲醛时间以及总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碱木质素胺基多元醇羟基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物料比m(碱木质素)∶m(二乙醇胺)∶m(甲醛)=1∶2∶1.2,反应温度80℃,甲醛滴加时间1 h,总反应时间3 h,得到的产物羟基值最高,达到159.94 mg/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浓酸水解法制备硅氧烷工艺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水解过程中盐酸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硅氧烷的水洗过程进行了研究,为开发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水解的新工艺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针对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水解过程,反应时间不应超过15 min,反应温度控制在35℃左右,原料二甲基二氯硅烷与浓盐酸的体积比为1∶12~1∶17。水洗过程中,碱液为6%的Na2CO3溶液,碱洗后再进行两次水洗,水洗温度为80℃以上,水洗过程中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5∶1,最终产物硅氧烷中氯离子含量为6.5 mg/kg,透明度为93%。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浓酸水解在工艺和节能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余锐  王进  曹国强  付灿 《安徽化工》2014,(6):21-22,27
以水杨酸甲酯与80%的水合肼为原料,制备水杨酰肼,然后以冰醋酸为催化剂,通过水杨酰肼与香草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香草醛水杨酰腙。测定了产物的熔点,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香草醛水杨酰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加热回流时间和反应物投料比对产率的影响,并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温度65℃,加热回流时间2h和原料水杨酰肼与香草醛摩尔比为1∶1.4的条件下,产品产率高达73.4%。  相似文献   

12.
Reactions of phenol and methanol catalyzed by MgO have been explored by kinetic measurements and in situ I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sorbed molecules. On MgO, methanol partly transforms to formaldehyde above 250 °C. Adsorbed phenol forms phenolate species, and the energetically preferred mode of adsorption leads to an almost orthogonal orientation of the aromatic ring with respect to the catalyst surface. All molecules involved adsorb preferably at the corner sites of MgO (three-co-ordinated Mg atoms). The main reaction products are anisole and o-cresol, the latter dominating above 300 °C. At very low conversions, salicylic aldehyde is observed as primary reaction product, being rapidly transformed to o-cresol. It is only observed during the initial accumulation of adsorbed speci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but not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on a fully covered catalyst surface. Therefore, o-cresol formation starts with the reaction between phenol and formaldehyde to salicylic alcohol, which in turn is rapidly transformed to salicylic aldehyde and subsequently to o-cresol. Salicylic aldehyde may also form via the bimolecular disproportionation of salicylic alcohol to o-cresol and aldehyde. The parallel reaction to o-cresol,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alicylic aldehyde as intermediate, proceeds via the reduction of salicylic alcohol to o-cresol by formaldehyde. The identified mechanism may open new synthetic approach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ized phenol derivatives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for the defunctionalization of substituted phenols potentially available at large scale from deconstructed lignin.  相似文献   

13.
几种取代水杨醛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祥  何炜 《化学试剂》2001,23(4):237-238,203
以水杨醛为原料,经氯甲基化,硝化,Sommelet反应及Witting反应合成了几种取代水杨醛,对它们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合成过程简化,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景宁 《广州化工》2012,40(14):80-82
以水杨醛、乙二胺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优化反应条件,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碱金属元素锌作为中心离子反应,优化反应条件,合成新型Schiff base型配位化合物荧光显现剂。利用元素分析确定目标产物化学式,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合成指纹荧光显现剂在特定波长激发下具有理想的荧光效果,有利于后期的开发和实践运用,并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1,4-二氧喹喔啉甲醛双腙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4-二氧-2-喹喔啉甲醛、水杨醛、甲醛、乙醛、丙酮、丁烯醛、环戊酮和环己酮与水合肼反应制备了8种中间体单腙,再用这些单腙与1,4-二氧-2-喹喔啉甲醛反应合成了8种双腙新化合物,并进行了表征。对这些新化合物对油菜和稗草进行了除草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二氧喹喔啉-2-甲醛-水杨醛双腙和1,4-二氧喹喔啉-2-甲醛-丙酮双腙表现较明显的活性,在500mg/L浓度时对稗草的株防效分别为51 3%和55 0%;对油菜株防效较弱,分别只有33 5%和17 5%。  相似文献   

16.
文志刚  邓维先  黄德娜 《广东化工》2010,37(9):15-16,18
在甲醇溶液和常温条件下,直接缩合水杨醛和氨基乙酸、β-氨基丙酸、L-天冬氨酸,分别合成了3种席夫碱,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定等性质研究,初步确定了它们的分子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郭婷婷  彭佳敏 《精细化工》2012,29(7):656-659
以L-精氨酸为原料,经水杨醛催化消旋反应得到DL-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定向地将L-精氨酸转化为L-鸟氨酸和尿素,并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该文通过水杨醛对L-精氨酸进行消旋化,反应2.5 h,消旋率可达74.5%;同时,对L-精氨酸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37℃,pH=10,反应时间24 h,底物质量浓度40 g/L,酶质量浓度0.2 g/L,在该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8.0%。经该法制备得到的产物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纯化后光学纯度可达99.0%。  相似文献   

18.
解先业  肖婷  罗万春  姜林 《化学试剂》2007,29(9):544-546
由取代水杨醛与取代苯胺反应,合成了两类14种取代水杨醛席夫碱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1 mmol/L和0.2 mmol/L时部分化合物对该酶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了水杨醛与O 乙基硫代磷酰二氯反应的基础上 ,首次报道了O 乙基 O (2 甲酰基苯基 ) N (1 甲基乙基 )硫代磷酰胺酯的合成 ,同时发现该标题化合物的氨解反应 ,给出了尚未见文献报道的O (2 甲酰基苯基 ) N ,N′ 二烷基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