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粉末法对ZF7玻璃进行了化学稳定性的测定实验,研究了部分因素对粉末制备过程的影响,并初步得出了测定ZF7玻璃化学稳定性的一些规律,对用粉末法测定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玻璃微珠的回归的反射原理,用粉末法成珠工艺制得了高折射玻璃微珠。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耐碱40SiO2·30TiO2·30RO(BaO,SrO,CaO)玻璃在耐碱性和结构两方面的逆性现象。即在桥氧数小于3的玻璃中,随着RO的种类增多,玻璃结构变得致密,耐碱性能得到改善。通过玻璃摩尔体积计算,玻璃致密化过程得到进一步且更精确的证实(逆性现象符合离子半径规律)。玻璃的耐碱性通过粉末失重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玻璃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研究。上述现象可用以改善玻璃的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DTA、XRD、SEM等手段,对以碎钠钙玻璃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高软化点易析晶玻璃及少量其他添加剂,用粉末法烧吉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部分性能。结果表明适当比例高软化点易析晶玻璃粉末可以改善碎玻璃的烧结及析晶性能,同时能显著提高硬度及抗冲击强度等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含Cr~(3+)莫来石系透明玻璃陶瓷的方法.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发光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图.讨论了含Cr~(3+)凝胶在加热过程中的玻璃化、结晶化行为.测定结果表明含Cr~(3+)莫来石系结晶化玻璃陶瓷在430nm、600nm附近有宽的吸收带,在690nm附近有一尖锐的萤光线宽,在750nm处有一平坦的萤光线宽.  相似文献   

6.
利用XRD,DSC,SEM等检测手段,研究了用高能球磨法制备氧氮微晶玻璃原料过程中铁杂质的引入情况及杂质铁和非晶态粉末随气压烧结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氧氮微晶玻璃原料会引入较多的铁;随气压烧结温度的增加,烧结体中铁逐渐长大球化并发存在形态的变化,非晶态粉末不断致密化且发生一系列的晶体种类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方法,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和烧结压力下,固结Fe76Si9B10P5非晶粉末。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测定了非晶粉末的过冷液相温区,用X-ray衍射方法分析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前后样品的相结构,研究了SPS法烧结参数对Fe76Si9B10P5非晶样品致密化及结晶化的影响,并在非晶粉末的玻璃转变温度以下快速烧结制备了尺寸为Ф15×3 mm的块体非晶合金,致密度达98.7%。  相似文献   

8.
以不锈钢渣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部分化学纯试剂配制原料,采用高温熔融水淬法制备玻璃粉末,最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法以水淬粉末为原料制备了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保温时间对制备的玻璃陶瓷微观结构、结晶度、腐蚀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时间从0 min延长到5 min会提高玻璃陶瓷的结晶度,但10 min的保温时间对样品性能并没有提升.样品在较长的保温时间加工下会导致晶体粒径粗大,从纳米晶生长为亚微米晶,不利于其性能的提升.玻璃陶瓷腐蚀后的AFM测试表明,样品的耐腐蚀性跟其中的晶体体积占比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发现玻璃陶瓷的腐蚀行为中晶体相比较于玻璃比较难被腐蚀,但随着腐蚀程度的加深晶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  相似文献   

9.
利用粉末失重法、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含锆逆性玻璃及TiO2、PbO、SiO2的耐碱性。在对比现存玻璃、氧化物耐碱性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氧化物耐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粉末失重法、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含锆逆性玻璃及TiO2、PbO、SiO2的耐碱性。在对比现存玻璃、氧化物耐碱性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氧化物耐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自燃烧法添加生物玻璃和不加生物玻璃合成的HA原料粉末制备试样,烧结后通过试样收缩率计算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多孔HA材料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含磷酸盐生物玻璃添加剂的试样烧结温度降低了200℃,在1050℃即可烧结,获得仿骨结构的多孔HA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常规法制备钠钙硅玻璃,液相温度和不混溶上限温度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溶胶凝胶法(SGD)制备的玻璃液相温度比同组成的常规法(CD)制备的玻璃液相温度要高。对于组成落在介稳分相区的玻璃,溶胶凝胶法玻璃的不混溶上限温度要比相应的常规法玻璃高,而对于落在不稳分相区的玻璃则两种方法制备的玻璃具有相同的不混溶上限温度。该现象归迹于这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玻璃结构上稍有差别,即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玻璃结构中含有较多的OH~-而导致的;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引起了玻璃在析晶或分相期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镁质耐火材料中的SiO2、Fe2O3、Al2O3、CaO、MgO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熔融玻璃片法和粉末压片法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均可在生产中有推广应用。比较而言,粉末压片法快速、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丁酯、醋酸钡、无水乙醇和冰醋酸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Ba比为1:1的纳米Ba-TiO3粉体;以分析纯In2O3和自制SnO2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ITO颜料粉末。采用多种胶粘剂,将纳米吸波剂BaTiO3粉体与ITO颜料粉末经超声分散后复合到玻璃基片上获得复合涂层样品。对粉体材料和涂层样品的工艺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混合溶剂法对硅酸盐玻璃进行三甲基硅烷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以测定硅酸盐玻璃中硅酸根的聚合度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适于等离子喷涂的8wt%Y2O3-ZrO2部分稳定氧化锆粉末的性能。用日本D/MAX-1AX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粉末的相组成;用日本SX-40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颗粒形貌和团聚状况;用日本H-600分析电镜(STEM)确定晶粒大小和化学组成;用英国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测定了粉末的粒度分布;用日本粉体综合测定仪测定了粉末的流动性。并探讨了所制粉末性能与制备工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所建立的一套快速.简便.准确测定L-沸石结晶度的方法.将无定型强度卡法与八强峰法结合起来,从而用较简便的相对结晶度的方法,而达到测定结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纳米TiO2在紫外吸收玻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粉末,将其用于普通硼硅玻璃配合料中制成抗紫外线的玻壳。该玻壳各项理化性能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特别是玻壳的透紫外率小于50%,紫外吸收稳定,添补了国内空白。试验证明:当金红石型纳米TiO2粉末加入量在0.085%左右,晶粒尺寸在15~25nm时,紫外吸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按日本JOGIS规定,用粉末法测定了112种国产颜色滤光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并与日本HOYA厂的颜色滤光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铁磷酸盐玻璃陶瓷可用于固化高放核废物。通过改变原料粉末尺寸和热处理的升温速率来控制成核的均匀性和晶核的生长速度,研究了在独居石玻璃陶瓷固化体中晶粒生长对固化体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尺寸越小,越有利于形成均匀的晶核,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越好,当粉末粒度小于38μm时浸出率达到最低值;热处理的升温速率越慢,所形成的微晶尺寸越均匀,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越好,当升温速率为1℃/min时,样品的浸出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