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察尔森水库蓄水以来的洪水拦蓄和调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库基本调洪方式、拦蓄洪尾和拦蓄洪尾运用方式的风险分析,得出拦蓄洪尾风险调度的思路,为水库防洪调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白盆珠水库拦蓄洪水尾巴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盆珠水库全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75m,库区迁赔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相应坝前库水位为79.7m.在调度中为了使水库获得更大的兴利经济效益,在每场洪水的调度中试图拦蓄洪水尾巴,尽可能减少75m至79.7m库水位运行区间的弃水量,但在防洪方面必然要冒一点风险.为此,本文对白盆珠水库拦蓄洪尾进行了初步的风险分析,以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盆珠水库全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75m,库区迁赔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相应坝前库水位为79.7m。在调度中为了使水库获得更大的兴利经济效益,在每场洪水的调度中试图拦蓄洪水尾巴,尽可参减少75m至79.7m库水位运行区间的弃水量,但在防洪方面必然要冒一点风险,为此,本文对白盆珠水库拦蓄洪尾进行了初步的风险分析,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安徽省水电站大坝运行管理,论述加强检查观测,发现影响大坝安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强处理的必要性,并从反面总结了1962年梅山连拱坝右岸坝肩基岩错动事故和1969年佛子岭,磨子潭两座水库洪水漫坝事故的教训,此外,在水库运行调度方面,笔者提出应注意拦蓄洪尾和汛末蓄水问题,应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好防洪与兴利的关系;严格按照水库调度规程对水库进行科学合理调度,确保电站水库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
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决策过程,汛期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洪调度是控制运用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水库上下游安全。该文以南一水库为例,探讨水库防洪调度的防洪标准、汛限水位和汛期划分、防洪调度方式、示警流量和预警时间、汛末拦蓄洪尾等问题,供同行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的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DEDNM)与新安江水文模型相结合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柘溪水电站的6个子流域进行产、汇流计算,所得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与实际洪水过程进行拟合,制作洪水预报方案。结合流域现有遥测信息和实时校正技术编制了实时洪水预报系统。实时预报系统通过近1年的试运行表明该方案得到了成功应用,预报精度达到甲级标准。试运行期间依据该系统预报调度对大洪水进行了有效的错峰削峰,充分显示了水库的巨大防洪效益;洪水后期的拦蓄洪尾也为水库后期的保水抗旱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加了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7.
1991年安徽普遍发生大洪水.本文总结了陈村、梅山、响洪甸、佛子岭和磨子潭五大水库1991年洪水调度的经验.论述了及时掌握库区天气情况、雨情和水情及熟悉工程安全状况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提出了进一步克服麻痹思想、泄洪过程压缩泄量和拦蓄洪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建峰  王旭丹  徐斌  黄鑫 《治淮》2021,(1):23-26
以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响洪甸水库为典型研究对象,建立了水库洪水资源利用两阶段蓄洪优化模型,提出了关于预泄阶段期望可用水量和预测入流量的对冲规则,对比分析了对冲规则与设计防洪调度规则和预泄能力约束规则的差异.通过基于风险对冲理论的水库洪水资源利用调度规则与实时决策研究,以期为水库洪水资源利用、实时调度及风险决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是均衡各水库风险水平、保障效益客观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首先,引入相对风险模型,建立“风险源-风险事件-风险受体-评价终点”概念模型,分析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中各因子的相互作用,进而考虑由水库建设规模和运行方式差异导致的不同风险承担水平差距;其次,借助突变理论多准则评价方法,客观推求概念模型各层的相对风险,量化各水库应承担的风险水平;最后,基于耦合相对风险模型和突变多准则评价的风险补偿模型,对补偿效益分摊方案进行相对风险折减,确定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方案。将所提风险补偿方法运用于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的联合调度,并以补偿效益分摊方案为基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风险补偿方法克服了相对风险模型中系数量化的主观性,有效反映了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效益与风险的互馈与均衡关系;(2)风险补偿方案与水库群实际运行方式相符;(3)风险补偿方法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有利于提高水库参与联合调度的积极性。通过探讨溪洛渡、向家坝和三峡水库联合调度风险补偿方案,可为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风险分析、效益分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按照洪水资源化的观点,根据石泉水电站数十年的防洪特性,提出了利用拦蓄洪尾蓄水增加水库库容、增加发电量的思路,并对目前增高表孔闸门挡水位的2种方式从技术与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推荐方案。提出了增加石泉水库库容的两种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入库沙量大幅减少的背景下,三峡水库持续开展汛期中小洪水调度,增大了汛期库区泥沙淤积和防洪风险,减少了水库下泄大流量的机会。在三峡水库汛期,开展“蓄清排浑”泥沙调度方式动态运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汛期调度方式。利用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探索开展了三峡水库汛期 “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计算研究,并提出了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可以同时兼顾排沙、发电和防洪,“蓄清”水位150 m要优于155 m,“蓄清”运行期间库水位可选择在145~150 m之间浮动运行;建议将寸滩含沙量达到2.0 kg/m3且当日寸滩站入库流量≥25 000 m3/s的时间作为水库增泄“排浑”的起始时间,将出库含沙量降至约0.1 kg/m3作为“排浑”调度结束重新进入“蓄清”调度的泥沙参考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中型水库采用动态汛限水位控制可以大大提高汛期洪水资源的利用水平,但带来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根据水库洪水调度的实际操作过程,制定高效、快速的水库洪水实时调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水库洪水调度决策的实际操作过程,提出了通过水库实时水位对水库实时防洪能力进行判别决定调度方案的实时洪水调度模式,定义了实时水位和实时防洪能力,构造了实时防洪能力计算模式,克服了传统调度的局限性,使得调度决策方案、调度会商时间大大减小,减少了水库洪水调度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储水灌溉节水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储水灌溉是利用土壤水库调蓄作用,把地面水以较大灌水定额通过灌溉储存在土壤中的一种灌水方法。可以做到以丰补欠,秋冬水春夏用,汛期水非汛期用,提高水源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同时可以减少农田灌溉高峰期用水量,缓解工农业和作物间争水矛盾。本文以冬小麦储水灌溉试验为例,分析了储水灌溉节水增产效果及其机理,并给出了当地冬小麦储水灌溉适宜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防洪预报调度调整汛限水位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洪水预报误差对调度风险的影响,建立了遭遇不同设计频率洪水时防洪预报调度的调洪结果超过原规划结果的风险率的计算方法,即通过确定超设计与不超设计风险误差域及其发生的概率,将遭遇洪水的发生概率与相应超设计风险误差域的发生概率相结合作为防洪预报调度调整汛限水位的超设计风险率。以白龟山水库为例计算遭遇频率5%、2%、1%和0.05%设计洪水的超设计风险率分别为0、0、0.001 4%和0,其结果介于相应的期望风险率超设计值和最大风险率超设计值之间,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峡水库汛期调度方式优化问题,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入出库沙量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泥沙角度对三峡水库采用汛期“蓄清排浑”动态运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汛期入库沙量大幅减小,上游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蓄水运用后三峡水库汛期6—9月份含沙量已经开始小于论证阶段5月份和10月份的含沙量;三峡水库主汛期出库沙量占年出库沙量的90%以上,且汛期出库沙量主要集中在1~2次大的出库沙峰过程中;近期三峡水库汛期采用“蓄清排浑”动态运用的泥沙调度方式,泥沙淤积可许。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汛期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文预报进行水电站水库汛期预报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水文信息是协调水库防洪与兴利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未发生洪水时期抬高水库运行水位,在洪水入库以前将库水位降至共限制水位,从而提高径流式不电站发电运行效益和调度水平。沙溪口水电站利用水文预报进行水库汛期预报调度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因滁州市某水库特殊的实际运行工况,当遭遇较大洪水时,极易导致水库发生洪水漫顶现象,危害水库安全、降低水库防洪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考虑该水库特殊运行工况及调度约束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在洪水到来前24 h,按一定预泄流量提前将水库水位从汛限水位降至某个水位,增加防洪库容;在洪水经过时,再根据批复的洪水调度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水库汛期中小洪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防洪、发电、库区地质、航运、汛末下游供水及蓄满风险问题,分析了中小洪水特性,建立了各类风险指示函数,提出了三峡水库中小洪水调度性能风险评估方法;同时,结合三峡水库汛期初步设计方案和2008~2017年中小洪水调度实践方案,对比分析了初步设计方案与调度实践方案中关于汛期中小洪水调度性能风险及调度运用过程年际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的10 a间,相较于初步设计方案,调度实践方案使汛期发电量共增加了853.7亿kW·h;防洪风险由0.53%上升至54.51%,汛末下游供水风险由54.65%下降至14.65%,蓄满风险由50.00%下降至40.00%;发电、航运及库区地质风险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测典型水沙过程,对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基于沙峰调度和基于汛期“蓄清排浑”动态使用的联合排沙调度方式开展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沙峰调度的梯级水库联合排沙调度方式从定性分析来看有利于提高梯级水库出库沙量,但提高的幅度有限;基于汛期“蓄清排浑”动态使用的梯级水库联合排沙调度方式有利于提高梯级水库出库沙量,且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大。通过计算研究提出了基于沙峰调度和基于汛期“蓄清排浑”动态使用的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联合排沙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汛期泥沙调度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