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新政  赖伟东  李晓苇  安文 《功能材料》2012,(7):896-898,903
利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借助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染料前体ODB-2对光引发剂激发态及光热敏微胶囊内部光聚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前体在紫外的光吸收竞争造成光引发剂荧光激发谱与发射光谱强度的降低,引起光引发剂激发态分子数的减少,进而影响到光引发剂初级自由基的量子产率以及光聚合的反应过程;在光热敏微胶囊内部发现单体光聚合速度与最终聚合程度随染料前体浓度的增加均减小,且不同种类染料前体对微胶囊内部光聚合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阴离子碳菁染料1 ,1’二乙基3 ,3’二(γ磺丙基)5 ,5’二三氟甲基咪碳菁钠盐及其中间体,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与质谱对染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染料在11 种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把染料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波数γ= (λmax) - 1(cm - 1) 与溶剂的 Bayliss 函数f(n) = (n2 - 1)/(2n2 + 1) 进行关联,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相关系数不太理想。考虑到溶剂极化对染料光谱吸收的影响,引进了函数f(n ,ε)= f(n) + α(ε- 1)/(ε+ 2) 进行关联。当反映溶剂极化影响的比例因子α取负号时,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6 以上。α取正号时,两者的相关性不好。而且,随着溶剂极性增大,染料吸收峰产生蓝移,染料呈现负性溶剂化显色效应。  相似文献   

3.
C D3 或 C D4 的氧化物能与169 成色剂偶合成品红染料,本文阐述了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彩色显影液冲洗水中 C D3 或 C D4 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光引发剂α二甲氨基1〔(4(4吗啉基)〕苯基2苄基1丁酮。用 I R, U V,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合成了一系列近红外吸收多甲川染料,其中某些染料可以在红外照相、染料激光和光记录介质中使用。报道了这些染料的合成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及热显影技术对微胶囊光信息记录过程及再现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曝光瞬间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引发单体分子间交联聚合,从而造成不饱和碳碳双键含量呈双指数衰减,同时碳碳单键含量增加,从微观体现了微胶囊对光信息的记录;光聚合产物对染料分子形成包裹,降低了染料前体与显色剂的反应几率,造成曝光区微胶囊涂层显色密度的下降,与未曝光区显色密度形成明显的密度反差,从宏观体现了微胶囊对光信息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TEOS-PEG无机-有机杂化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合成TEOSPEG(正硅酸乙酯聚乙二醇)无机有机杂化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且成功地合成出该材料,同时进行了红外表征及热分析,探索了TEOSPEG凝胶比表面积、折射率及结构的影响因素。TEOSPEG无机有机杂化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能及光学性能,可广泛用作各种特殊用途的光学元件。  相似文献   

8.
光引发剂对微胶囊光信息记录材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政  李燕  赖伟东  白占国  赵昆  李晓苇 《功能材料》2013,44(13):1900-1903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与显示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热显影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的光吸收特性及浓度变化对微胶囊信息材料聚合与显色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由于在紫外波段光吸收能力的差异造成引发微胶囊内部单体聚合效率的不同,光引发剂联合应用引发单体聚合效果好于单独应用,且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随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光聚合产物对部分染料分子形成包裹与冻结作用,造成微胶囊显色密度的下降,且显色密度下降程度随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的提高逐渐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微胶囊内部光引发剂适宜浓度范围为5%~7%。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酯/酰胺类单体为原料,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分别将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打印到载玻片上,经紫外光引发进行原位聚合制得含有1386个聚合物微点的阵列芯片。用艳蓝染料溶液处理芯片,然后对聚合物微点的显微照片进行光强度研究,从而筛选出对艳蓝染料吸附能力最强的候选共聚物。通过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强度等对筛选出的聚合物进行结构和吸附性能的表征。研究表明,对艳蓝染料吸附具有最佳吸附能力的聚合物是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合成的聚合物(配合比为3∶2),并考察了聚合条件、pH等对染料吸附的影响。在pH=8时,制得的聚合物对艳蓝染料的吸附脱除率为80%,吸附量为41.99mg/g,聚合物吸附使用6次,对艳蓝染料的吸附量约为第一次吸附量的78%。聚合物对艳蓝染料的吸附符合Lagergren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4个用于感绿X光片的不对称防光晕染料,其吸收波长在515~550nm之间,并利用紫外、红外、质谱、液相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不对称染料的合成扩大了防光晕染料的选择范围,可减少染料用量。  相似文献   

11.
长波红外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波红外玻璃具有优异的红外性能,作为视窗、透镜、整流罩等在光电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长波红外玻璃材料主要包括硫系玻璃、卤系玻璃和硫卤玻璃等。综述了长波红外玻璃材料的基本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最后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文质  刘海韬 《材料导报》2018,32(Z1):385-389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装备被发现即被摧毁已成事实,因此通过提升武器装备的红外隐身性能来提高其生存与突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红外低发射率涂层技术利用表面涂层技术在目标表面涂覆低发射率涂层,从而降低目标表面发射率,是提高其红外隐身性能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飞行器速度的不断提升要求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在高温环境中仍具有优异的低发射率特性与高温稳定性,本文重点介绍了高温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涂层技术的特点及其高温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红外测角仪抗红外干扰的信息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反坦克导弹红外测角仪的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原理,讨论了红外测角仪抗红外干扰的信息处理方法,导弹目标信号的确定要通过真假红外信号的模式识别和航迹判别处理等才能最终确定,同时对由于大气红外衰减造成的红外信号闪烁以及其它干扰造成的导弹目标丢失情况,设计了信号数据溢出处理模块。这些信息处理方法使红外测角仪的抗红外干扰能力明显提高。试验表明,当坦克目标上有一个探照灯时,红外测角仪能正常工作,当横向偏离坦克目标或弹道10m以外有2个红外干扰时,红外测角仪也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将石墨烯应用在红外低发射率涂料中,研究了其漆膜电导率、红外发射率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石墨烯添加量为1.5%时,电阻率降至0.59×10^6Ω·cm,漆膜发射率可降至0.13,相对传统纯金属的,红外低发射率漆膜红外发射率明显降低,且漆膜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红外摄影操作繁琐。曝光量难以控制,极易失误。调整数字相机中的红外隔离滤镜(ICF)装置。使其不再阻挡CCD感应红外线。数字相机即可用于红外摄影,且成像效果优于传统红外摄影,感光范围大于普通红外胶片,使用时比传统技术明显方便、灵活、快捷。  相似文献   

16.
用氯丁橡胶(CR)共混聚氨酯(PU)制备了不同红外透明性的粘合剂,并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铜粉等填料,制得不同发射率的红外隐身涂层。对粘合剂的红外光谱、发射率及涂层的发射率、微观形貌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粘合剂中聚氨酯含量的增大,粘合剂的透明性变差、发射率增大,涂层的发射率也增大;当铜粉添加量较大时,涂层发射率较小,粘合剂的红外透明性对涂层发射率的影响也相对小一些;并着重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法制得了Bi2O3/ATO混烧填料.借助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EM、EDS、FT-IR以及红外辐射率仪对Bi2O3/ATO混烧填料的相组成、可见光区的反射率、形貌、元素组成、红外透过率和红外辐射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Bi2O3/ATO混烧填料具有较好的红外透明性;随着Bi2O3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The combination of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n the one hand and wavelength sel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used to improve the partial least-squares (PLS) prediction of seven selected yarn properties. These properties are important for on-line quality control during production. From 71 yarn samples, the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a are measured and reference method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lected properties. Making separate PLS models for all yarn properties using the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a, prior to wavelength selection, reveals that Raman spectroscopy outperforms infrared spectroscopy. If wavelength selection is applied, the PLS prediction error decrease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for all properties. However, a substantial wavelength selection effect is present for the infrared spectra compared to the Raman spectra. For the infrared spectra, wavelength selection results in PLS prediction errors comparable with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aman spectra prior to wavelength selection. Concatenating the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a does not enhance the PLS prediction performance, not even after wavelength sele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infrared spectrometer, combined with a wavelength selection procedure, can be used if no (suitable) Raman instrument i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9.
红外探测器件是现代军用武器装备目标识别的核心构件,而红外探测材料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水平。综述了两类典型的低温应用红外探测材料研究进展,以红外探测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尺度为分类标准,分别对微米尺度的窄带隙直接半导体碲镉汞和基于量子效应的四种低维材料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当前红外探测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工程爆破》2022,(6):76-79
针对露天矿山爆破作业区域监控方式单一、人工投入大的问题,提出采用无线红外监控系统,来实现信息化远程监控。无线红外监控系统主要是由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和无线红外对射光墙技术构建的无线红外光墙报警系统,为了证明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在分析了无线红外光墙报警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优势之后,阐述了以攀枝花白马铁矿为工程背景,进行相应工程实践的过程。实践证明,无线红外监控系统可安全高效地实现爆破作业区域无人化监管,对大规模矿山爆破现场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