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2010年,我国奶粉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洋品牌蚕食中国奶粉市场趋势不断加剧,国产奶粉产业链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2010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展望2011年,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奶粉的价格逐渐走高,特别是进口品牌的奶粉。这不禁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忧心不已。有人质疑:洋品牌奶粉一定比国产品牌的奶粉好吗?九成白领妈妈给孩子喝洋品牌奶粉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婴幼儿奶粉涨价潮基本都是由洋品牌带头掀起的。有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  相似文献   

3.
国内历经一系列奶粉事件之后,消费者将奶源安全、健康视为关键,部分消费者对洋品牌的崇拜促使国内市场对洋奶粉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保证市场占有和销量,部分国内品牌也“借道”海外反攻国内市场,且收到一定成效。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如何重建国内消费者的信心,仍将考验着国内企业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北京、长沙、郑州等地盛传美赞臣、惠氏等多家洋品牌婴幼儿奶粉悄悄提价的消息,面对这一现状,国产奶粉又如何应对呢?业内人士分析,中外婴幼儿奶粉必有一场大战。  相似文献   

5.
《美食》2010,(7):67-67
洋品牌奶粉或将掀起新一轮涨价潮的消息着实又让奶粉市场紧张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乳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内奶粉行业的“信任危机”,让洋品牌赚得盆满钵满,让国产品牌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国烹饪》2012,(11):61-61
放了八九个月的进口奶肯定还不如新鲜的国产奶。——王丁棉 广州方奶业协会会长“三鹿事件”之后,洋品牌奶粉、牛奶的销量急剧上升,不仅占据了众多精品超市的货架,甚至也在向普通超市进军。虽然进口液态奶价格比国产奶贵一倍,但消费者仍然愿意多花钱,为的是买个放心。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往往会成为一个行业进行整合的契机,对于食品安全要求极高的奶粉市场更是如此。如果说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给消费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悲痛阴影的同时,也让消费对超低价位奶粉有了足够的警觉,一批不合格的小型生产企业就此被洗涮出局,那么2005年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则使得一直雄踞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洋品牌受到质疑,给本土的专业奶粉生产厂商提供了赶超的绝佳契机。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去年,我国奶粉进口总量创历史新高,洋品牌蚕食中国奶粉市场趋势不断加剧,国产奶粉产业链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更为详尽的信息是,2010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北京、广州、杭州、四川等地均报道称,洋品牌婴幼儿高端奶粉将再次提价,其中雅培喜康宝桶装奶粉被指涨幅高达30%。在一些大的连锁超  相似文献   

11.
郝帅  周霞 《中国食品》2014,(1):20-21
在新一代的年轻妈妈群体中,进口奶粉的口碑一直比国产奶粉要好许多,因不信任国内食品安全而产生的"偏见"在奶粉选择问题上尤为明显。然而,妈妈们可能并不知道,她们花大价钱买的进口洋奶粉其实是"特供"中国的贴牌产品。一大批国产奶粉已经改头换面冒充"洋品牌"奶粉涌入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有业内人士称高达八成的洋奶粉是假冒的,奶粉问题在2013年末再次吸引了网民眼球。  相似文献   

12.
《福建轻纺》2012,(2):2-3
对于大多数的奶粉消费者,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者而言,他们所关注的无非是"安全"、"品牌"、"品质"与"价格"等三四个关键词。年轻的父母们面对着"洋品牌"一路上涨的价格不曾想到,  相似文献   

13.
张卫 《中国食品》2013,(10):19-23,18
层出不穷的奶粉事件将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降至冰点,众多幼儿家长纷纷选择国外品牌奶粉,国产奶粉企业随之步入寒冬。为应对销售严寒,部分国内乳企想方设法穿上"洋马甲",雅贝氏、美素丽儿等纷纷陷入"假洋品牌"的漩涡。为进一步规范进口乳品市场,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办法》将把不合格洋奶粉拒之国门外。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3·15过后,"洋品牌"的光环又褪去不少.大众、苹果这两个领导品牌被曝光已经有些不可思议,其后续的回应更让国人不爽.再加上之前诸如"新西兰奶粉"、欧洲"马肉风波"等案例,不禁让笔者萌生两个观点:"洋品牌"不比国产品牌更靠谱;除了价格高,"洋品牌"并未给予中国消费者更多. 可以说,国人当"冤大头"的历史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就在国人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之后,我们发现很多国际高端品牌尤其是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居然是全球最高,一些国外的普通品牌也借此堂而皇之的改头换面成了高档产品.承受着全球最高价格,享受着全球最烂服务,这事搁谁身上都肯定别扭.  相似文献   

15.
市场扫描     
《乳品与人类》2005,(2):7-7
内蒙古研制开发出“蒙维甘草乳”新品;洋品牌婴幼儿奶粉首次全面涨价;原材料上调——品牌牛奶全国范围大涨;市场竞争加剧——长沙商场牛奶普遍降价。  相似文献   

16.
<正>喝牛奶会引发癌症吗?婴幼儿奶粉为何频频出现安全问题?在本土产品和洋品牌之间该如何选择?各种疑问不断困扰着消费者。而当"真理"经过拷贝大走样之后变成了"歪理",本就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要如何从五花八门的答案中选择出最合理的那一个呢?"牛奶中酪蛋白致癌"事件曾吸引了众多眼球——一个"揭秘牛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早熟门悄然光临,风波未息,黑公关事件又不期而至.笼罩在中国奶粉质量上的阴云似乎总是难以驱散.为了让孩子喝上放心奶,健康成长,很多中国大陆的家长不惜重金花高价从国外买洋品牌奶粉,于是一种零散的旅游和亲友便利的购物方式竟然在中国乳业频发危机的催化下演绎成了如火如荼的新营销模式:洋奶粉代购业.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对19款热销洋奶粉进行营养检测,结果发现不合格率竟然高达42.1%,这让信赖洋品牌的家长肯定会内心不安。不过,洋奶粉经不起考验的事实,也让我们对国内海关检测体系有了更多的信心。近日,有媒体记者实地探访青岛口岸对进口奶粉"全项目检测"的整个过程,我们还原一下他的采访过程,以对中国进口奶粉的检测有个清晰的了解。青岛港前湾港的检验检疫局查验区,有一条  相似文献   

19.
如今,广大消费者对奶粉涨价问题一定不是很陌生了,伴随着奶粉涨价的潮起潮落,年轻妈妈的心总是阵阵的紧张。从年初到现在,奶粉企业纷纷开始提价。最近各种消息证实,从美赞臣到多美滋、安怡、安满、澳优、雅士利等品牌奶粉均有提价,平均涨幅为10%,还有些洋品牌借换包装升级为由大幅提价。这是2010年以来大陆婴幼儿奶粉第三轮提价:春节前1-2月份,品牌奶粉推动了第一轮涨价潮,平均约涨价10%;4月开始,雅培、施恩等参与了第二轮涨价,涨幅为5%~10%;如今,第三轮婴幼儿奶粉涨价潮来袭。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洋奶粉来说,"肉毒杆菌"、"双氰胺"等事件接踵而来,特别是巨额罚单更是重创洋奶粉企业。自2013年7月开始,洋奶粉便遭遇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8月,6家企业因价格垄断行为共处罚款6.6873亿元,创下中国反垄断罚单金额之最。洋奶粉站在了风口浪尖,而在反垄断调查启动之前,洋奶粉已经陆续宣布降价。于是,"洋奶粉走下神坛"的声音不绝于耳。洋品牌们犹如惊弓之鸟,相关涉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也举步维艰,更有如明治那样的,无奈选择暂时退出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国内奶粉政策调整极为密集,国家对行业龙头的扶持意图明显。那么,洋奶粉的好日子是否到头了?国产奶能否打响绝地反击战?国产奶又能靠什么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