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针对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局限性,实验采用后置与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分别对生物絮凝吸附出水进行深度脱氮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后置反硝化工艺对COD、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6.08%、95.39%、16.43%。前置反硝化工艺阶段,实验得出最佳工况:回流比为150%,气水比为4:1,水力负荷为3.01 m/h时,对COD、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77.91%、94.69%、64.52%。对比发现改造后前置反硝化工艺较后置反硝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11%,TN的去除率提高了48%,脱氮性能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外加碳源+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O_3+DNBF和二级出水掺入原污水+间歇曝气生物滤池(IBAF)3种运行方案,进行了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并考察了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方案1和2分别在外加乙酸钠和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47 mg/L和13.76 mg/L,TN去除率为32.52%和27.88%;方案3在原污水与二级出水的体积比为1:2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为13.45 mg/L,TN去除率为39.22%。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方案1的脱氮效能及运行费用最优;方案3可获得定量处理水深度脱氮和原污水协同处置耦合的效果,适用于生物处理扩容及出水提标工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三级组合生物滤池强化脱氮效果,考察了第二级好氧滤柱回流比对工艺前置反硝化的影响,第三级滤池外加碳氮比对后置反硝化强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0.5 m~3/h,水温为18℃左右,第二级好氧滤柱气水比为3:1时,在回流比为100%时,前置反硝化脱氮能达最佳效果,TN去除率为54.07%,出水TN浓度平均值为19.94 mg/L,不同回流比下,COD、NH_4~+-N均有较高去除率。为进行强化脱氮,在第三级缺氧滤柱前投加碳源,碳氮比为7:1时,第三级对TN去除率为40.7%,出水TN平均值为11.84 mg/L。三级组合生物滤池结合前置和后置反硝化工艺对T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后,系统对TN平均去除率达到72.96%。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某污水厂一期工程处理能力及出水水质均不能满足需求,且该厂位于人口密集区,用地面积紧张。改扩建工程采用地下式建设型,避免对周边居民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对实际进水水质分析,通过对两级生物滤池工艺和MBR工艺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采用两级生物滤池工艺。为减少厌氧除磷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减少滤池的堵塞风险,在生化池前采用高效沉淀池化学除磷。污水厂采用“高效沉淀池+反硝化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用地指标为0.3 m^2/(m^3·d),出水水质CODCr为13~38 mg/L、BOD5为1.6~5.4 mg/L、SS为3~4 mg/L、NH3-N为0.1~0.22 mg/L、TN为7.2~12 mg/L、TP为0.04~0.11 mg/L,运行成本为0.45元/t。该工艺节省占地,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运行成本适中,适用于地下式生活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5.
李晓婷 《水处理技术》2013,39(5):128-130,134
通过对水解酸化+中温UASB+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工程实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回流至UASB方式实现系统硝化与反硝化脱氮,氨氮去除率可达85.6%;采用化学除磷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系统对总磷的去除率可达90.7%。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且吨水处理费用仅为0.85元。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特点,对比了3种方案后,采用高效澄清池+除碳硝化生物滤池(BAF)+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在原址上进行升级改造,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构筑物、设备主要参数及其实际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出水COD、BOD_5和NH_3-N、TP的质量浓度分别可达到17.1 mg/L、5.3 mg/L和1.1、0.18mg/L,水质稳定达到GB 8978-1996一级A排放标准。可为受严格用地限制的污水厂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胜 《净水技术》2023,(7):153-159
江苏某市由于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当污水排放量增长后需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该市某污水厂因此要进行提标改造,建设规模为1.7×105 m3/d,出水水质由一级A提高至地表“类Ⅲ类水标准”。文中总结了该污水厂提标的设计经验,设计采用“硝化+反硝化+滤布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超滤”处理工艺,脱氮处理构筑物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抗冲击负荷强,运行管理简单,滤池平均36~48 h反冲洗一次,硝化滤池各级出水设置导流板后,反硝化滤池进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可稳定在4~6 mg/L。单位用地面积为0.15 m2/(m3·d-1)。根据2020年—2021年的运行数据,当进水CODCr、BOD5、SS、氨氮、TN、TP质量浓度为12~26、3.8~7.1、1~6、0.22~2.22、5.34~11.60、0.15~0.40 mg/L时,各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23%、44%、57%、52%、68%,通过该工...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颗粒活性碳、石英砂和人工合成针铁矿作为填料时的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反硝化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维持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运行条件在pH 7.30±0.10和温度25±2℃,人工合成针铁矿为填料的反硝化生物滤池达到稳定状态的去除率比其他两种填料高,COD去除率可达68.32%,NO_3~-去除率为65.86%。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针铁矿是一种良好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出水TN无法稳定达标问题,拟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同时利用污水厂原水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钠溶液联用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强化对二级出水深度脱氮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挂膜成功后,采用水解酸化VFAs与乙酸钠混合作为外加碳源,按照COD/NO_3~-N=5:1(COD_(乙酸钠):COD_(酸化液)=3:2)投加,反硝化滤池出水TN浓度稳定,低于5 mg/L,且出水COD、氨氮达到一级A标准。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低品质碳源经过水解酸化后产生的VFAs可作为反硝化碳源的补充,实现良好的反硝化处理效果,同时能有效地减少人工碳源的投加使用,削减反硝化滤池工艺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选用以竹丝为填料的缺氧生物滤池,并结合气升式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组成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改进工艺,研究其对低C/N比水产养殖废水中COD_(Mn)、NH_4~+-N、TN、抗生素等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该改进工艺在水力负荷q=18 m~3/(m~2·d),A/O体积比为1.8,硝化液回流比为100%,气水比为6:1时,出水水质较好。上述工艺COD_(Mn)平均进水为8.00 mg/L、NH_4~+-N、TN的平均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33、4.50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3.11%、88.86%、84.67%,COD_(Mn)平均出水为4.55 mg/L,NH_4~+-N、TN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26、0.69 mg/L,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标准。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抗生素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本改进工艺在不同季节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磺胺甲噁唑(SMX)都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夏季系统对SMX的总去除率为99.39%,秋季系统对SMX的总去除率为93.85%。  相似文献   

11.
为强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脱氮,研究丝瓜络、硫和铁不同质量比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池的脱氮效率,并对比分析丝瓜络反硝化滤柱和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120 g丝瓜络∶380 g硫铁复合填料系统(Fe∶S∶水泥=5∶2∶3)脱氮性能最佳,NO3--N去除率稳定,最高可达100%,NO3--N平均去除率约为90.4%,TN平均去除率约为83.1%,系统最佳运行HRT为8 h。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更耐冲击负荷,脱氮性能更好。通过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中自养反硝化菌增长了219.2%,异养反硝化菌增长了33.0%,添加硫铁复合硫铁填料强化了异养联合自养反硝化作用。可见,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高效脱氮能力,适用于城市污水厂尾水的深度脱氮处理。  相似文献   

12.
污水中的氮元素是可供藻类利用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其含量过高时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采用O/A两级生物砂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水温、水力负荷和碳氮质量比对生物砂滤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的反硝化性能随水温增加而提高,随水力负荷增加而下降,TN的平均去除率随碳氮质量比的增加逐渐提高.当水温在20...  相似文献   

13.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探讨气水比、水力负荷、回流比及甲醇投加量等工程控制参数,对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水体积比为3,水力负荷为2~3m3/(m2·h),回流比为80%,甲醇投加量为80mg/L,滤料高度均为2.5m时,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最佳,其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刘灵婕  季民  王芬  孙未  翟思媛  王阳 《化工进展》2018,37(12):4917-4923
采用石英砂、活性炭双层滤料反硝化深床滤柱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中硝酸盐氮(NO3--N),研究了深床滤柱反硝化脱氮性能以及主要反硝化功能基因对进水碳氮比(化学需氧量/总氮,即COD/TN,简称C/N)的响应。结果表明,NO3--N平均转化率随着C/N升高,由46.5%升高至90.0%,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由97.2%降至76.5%。低碳氮比(C/N<6)条件下,出水亚硝酸盐氮(NO2--N)出现明显的积累,在C/N=4.2时,积累率达41.5%,在高碳氮比(C/N ≥ 6)条件下,NO2--N积累量逐渐减少,直至出水无NO2--N。研究表明,反硝化深床滤柱对污染物的转化主要发生在前35cm滤料深度,COD去除率和NO3--N转化率分别为94.0%、81.2%。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在C/N分别为4.2、6和7条件下,对深床滤柱中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narGnirKnirSnosZ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N升高,各反硝化功能基因拷贝数也随之升高,说明增加碳源投加量可以为反硝化细菌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繁殖,促进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当narG基因拷贝数大于(nirS+nirK)基因拷贝数时,NO2--N会产生积累。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在化工污水回用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化工污水处理厂外排水回用的中试研究,主要考察了BAF启动及BAF的运行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在10~19℃的水温条件下,用活性污泥闷曝接种,经过30多天的成功挂膜。当BAF的进水流量为4m3/h,滤料高度为2.0m,水力负荷为2~3m3/(m2·h),气水体积比为3:1时,出水的COD、SS去除率分别为74.2%、92.7%,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可满足冷却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连续流砂过滤器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连续流砂反硝化过滤工艺对无锡芦村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脱氮除磷中试研究,以达到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排放标准.试验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为强化连续流砂反硝化过滤工艺除磷的混凝剂,选用醋酸钠作为碳源补充剂,研究了连续流砂反硝化过滤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  相似文献   

17.
曾木海  谢小龙  杨涛 《净水技术》2021,40(1):129-133,154
武汉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将出水水质由现状一级A标准提升至接近地表Ⅲ类水标准(TN≤10 mg/L),经复核,采用"强化现状处理设施处理功能+新建深度处理单元"的方案。根据案例分析:深度脱氮单元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或MBR工艺;深度降解COD单元采用臭氧接触氧化工艺或活性炭吸附工艺。通过对"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MBR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和MBR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4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方案推荐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工程中各方案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平行设计,各深度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艺比选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全流程分析方法,总结了太湖流域某市政污水处理厂TN指标针对新一轮提标改造的达标难点,研究了反硝化滤池小试实验的启动与碳源投加的最佳C/N比。结果表明,低C/N比进水及内回流不足限制了脱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实际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反硝化滤池的小试实验研究,发现反硝化滤池启动4天后挂膜成功,在外加碳源C/N比为2条件下,出水NO3--浓度可降至3 mg/L以下,且不会导致出水COD浓度升高,所得结果比其他文献报道的碳氮比偏低,为未来高标准TN排放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补充反硝化碳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南方城市污水反硝化碳源不足,使得出水很难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聚酯废水、啤酒废水、印染废水3种常见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作为外加碳源,采用SBR反应装置,考察外加碳源对TN、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废水作为外加碳源效果最佳,其反硝化速率最高,在连续投加方式下,聚酯废水的反硝化速率最高达到2.43 mg[N]/(g[VSS]·h)。  相似文献   

20.
林皓 《水处理技术》2020,46(2):98-103
采用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硝化偶合反应器处理合成革废水,在人工配水、常温、控制pH在7.5~8.0。结果表明,经过79 d的培养,历经启动初期、活性提高期、负荷提高期等3个启动阶段,系统的TN去除率达70%,成功实现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启动,系统中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均发挥一定的TN去除作用,以厌氧氨氧化作用为主。继续运行30 d,反应器状况保持良好,在进水NO2--N与NH4+-N质量浓度的比在1.2~1.5,且COD为60~70 mg/L的条件下,TN去除率可稳定在80%以上,TN容积去除速率约0.29~0.41 kg/(m3·d)。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