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采用注塑成型方式制备微发泡聚丙烯(PP)材料,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重分析(TG)等技术,研究了发泡剂对微发泡PP的泡孔及表面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对微发泡PP泡孔及表面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以FPE-20为发泡剂,制得的微发泡PP的泡孔尺寸分布均匀,泡孔尺寸较小,为53.39μm;泡孔密度较大,为8.76×10~(12)个/cm~3;同时表面明显无气痕。  相似文献   

2.
以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设计高温保压、低温快速泄压发泡的工艺,制备微孔发泡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对复合体系结晶及流变性能进行分析。采用排水法及扫描电镜研究了木粉含量对发泡材料表观密度、发泡倍率,泡孔密度及泡孔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粉的加入提高了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熔体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降低了聚乳酸的结晶度,提高了泡孔密度,减小了泡孔尺寸。当木粉含量为20%时,木粉/聚乳酸发泡材料表观密度为0.19g/cm~3,发泡倍率达到7倍,泡孔密度为7.23×10~8 cm~(-3),平均泡孔直径为20μm。  相似文献   

3.
为了连续化制备泡孔结构良好的微孔二醋酸纤维素(CDA)材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辅助CDA挤出发泡,通过扫描电镜对微孔CDA材料断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了CO_2注气量、螺杆转速和溶剂比对CDA泡孔形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O_2注气量增加,泡孔密度从9.3×10~7 cm~(-3)增加至1.04×10~(11) cm~(-3),平均泡孔直径从10.06μm减小至1.16μm;随着螺杆转速的提高,压降速率显著增加,泡孔密度从6.6×10~7 cm~(-3)增加到了9.12×10~(10) cm~(-3),泡孔直径从28.1μm减小到了0.88μm;随着醇酮溶剂用量的增加,泡孔密度降低,并出现了泡孔合并现象。采用SC-CO_2辅助挤出发泡技术可以制备出含有致密泡孔结构的微孔CDA材料。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PP)与纳米伊蒙土(ISIC)熔融共混制备片材,采用γ射线辐照PP/ISIC共混片材,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对其进行发泡。研究了吸收剂量、ISIC添加量和发泡温度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量为30kGy时,PP/ISIC样品泡沫具有较好的泡孔结构,且随着ISIC含量增加,发泡材料孔径减小,孔密度增大。加入3%(wt,质量分数)的ISIC后,发泡样品的平均孔径从57μm减少到25μm,泡孔密度从1.3×10~7个/cm~3提高至1.1×10~8个/cm~3。经过共混和辐照处理的PP发泡温度窗口变宽。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炼方式分别制备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芳纶纤维(AF)增强聚丙烯(PP)母粒,通过注塑成型制备相应的聚丙烯/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3种纤维对微发泡聚丙烯/纤维复合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CF复合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提高的幅度最大,其中拉伸、压缩、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00.9%,80.4%,126.5%;PP/AF复合发泡材料的韧性最好,相对于纯PP提高了151.2%;并且,PP/CF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参数最好,泡孔尺寸为28.97μm,泡孔密度为8.58×106cm~(-3),泡孔尺寸分布达到9.22μm。  相似文献   

6.
以滑石粉为成核剂,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采用间歇釜式方法制备微孔发泡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采用DSC、XRD和SEM对微孔发泡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与泡孔结构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滑石粉的添加能够提高微孔发泡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诱导产生不完善的α晶型;能够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熔体黏度,减小泡孔尺寸,增加泡孔密度,促使泡孔尺寸分布更均匀,最终能够形成泡孔密度为1.0×10~9个/cm~3、平均泡孔半径为16.4μm、发泡倍率为18倍、表观密度约为0.055g/cm~3的微孔发泡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化学发泡为主线,在聚丙烯(PP)基体中添加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备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地研究EPDM对微发泡PP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DM的加入提高了PP材料的熔体强度,对PP材料发泡质量有明显改善;同时使PP复合材料的降温结晶峰向高温移动,能有效抑制泡孔的变形及并泡等恶化现象。当EPDM的质量分数为20%时,泡孔形态较为理想,其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分别为14.43μm,2.49×107cm-3。与未加EPDM的微发泡PP复合材料比较,EPDM的加入能够拓宽发泡PP复合材料的发泡温度窗口,发泡温度范围为180~195℃。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压CO_2流体物理发泡方法制备了微交联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纳米复合泡沫材料。研究了EPDM/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交联动力学,纳米复合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泡孔形貌及拉伸性能,探讨了纳米粒子对EPDM交联行为和物理发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的添加加快了EPDM的交联速率,但降低其交联程度;同时,纳米SiO_2添加量的增加提高了EPDM发泡材料的膨胀倍率至10.3倍,加强了泡孔成核,使泡孔密度从10~5个/cm~3增加至10~8个/cm~3,提高了发泡材料的拉伸性能,其中拉伸强度从0.75MPa提升至1.65 MPa,断裂伸长率从225%提升至423%。不过,当添加量为5phr时,纳米SiO_2对EPDM的发泡行为及其发泡材料的拉伸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所制备的EPDM/SiO_2复合发泡材料具有微交联结构,模压后的薄膜可再次进行物理发泡。  相似文献   

9.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流变性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制备了PP/POE的共混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POE含量、温度和压力对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材料平均泡孔尺寸在2~7μm之间,泡孔密度大于109 cm~(-3)。随着POE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泡孔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聚乙烯(CPE)、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制备了TPU/CPE发泡珠粒。研究了TPU/CPE共混物的相容性、流变性能、发泡性能及CPE的含量对发泡珠粒抗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与TPU有良好的相容性,CPE的加入能有效改善TPU的发泡性能与抗收缩性能,CPE含量为10%时,得到平均泡孔尺寸最小(8. 851μm)、泡孔密度最大(1. 763×10~(12)cm~(-3))的发泡材料。TPU/CPE发泡珠粒的收缩率随着CP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PE的加入对降低TPU发泡珠粒的收缩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研究背景、现状及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周盛华 《包装工程》2007,28(11):239-242
植物纤维发泡制品的发泡方法主要有2种:采用化学发泡剂发泡及利用水蒸气发泡,应重点发展对环境无影响的发泡技术.制品的制作方法主要有2种:一步法成型和两步法成型.对该产品的制作、工艺及发泡剂的选用以及国内外发展的状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H发泡剂和亚硝酸钠发泡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H发泡剂和亚硝酸钠发泡剂在全连续自动化联建生产线上的工业化试验,找出影响乳化炸药发泡质量的原因和对策,制定出合适的化学发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发泡剂和促泡剂含量对乳化炸药发泡速度和爆速的影响,对不同含量下发泡剂和促泡剂进行了密度测量和爆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含量促泡剂和相同发泡时间下,乳化炸药爆速随着发泡剂含量的减小而减小,发泡速度同样减小;在发泡剂含量相同时,随着发泡时间的不同,促泡剂的含量对乳化炸药爆速及发泡速度的影响不同。当促泡剂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发泡时间不充足时,乳化炸药爆速随促泡剂含量增加而增加,发泡速度也增加;当发泡时间充足时,乳化炸药爆速不随促泡剂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当促泡剂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乳化炸药爆速不随促泡剂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发泡速度同样没变化。  相似文献   

14.
唐秋明 《爆破器材》1994,23(2):7-11
文中在阐述NH4NO3-NaNO2-H2O发泡体系的发泡机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就获得较低的反应速率rR和气体生成量n的高pH值对高温的平衡关系,从而提出了高温发泡技术。  相似文献   

15.
骆光林  裴璐 《包装工程》2007,28(5):46-47,50
以纸浆为原料,使用复合发泡剂(碳酸氢钠、钾明矾、淀粉、酒石酸氢钾、轻质碳酸钙),制作纸浆发泡缓冲材料,得到稳定的实验配方,所得发泡材料的静态缓冲系数在4~5之间.  相似文献   

16.
程有亮  张盈拴 《包装工程》2023,44(19):112-120
目的 为包装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回收和高值转化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梳理废PET来源,对比分析不同PET发泡工艺方法及其利弊,分析不同发泡剂的发泡效果,并研究PET的发泡改性途径,进而总结废PET发泡后的应用领域和发泡工艺的发展趋势。结果 近年来废PET发泡材料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发泡材料的性能优化仍需进一步探究。结论 大量相关文献证明了利用包装废PET制备发泡材料的可行性,废PET发泡材料的研发符合循环发展的理念,这为废PET的回收和高值转化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泡沫铝夹心板芯层泡沫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采用轧制复合-粉末冶金发泡法制备的泡沫铝夹心板的生产工艺,探讨了主要工艺条件对芯层泡沫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复合工艺可以使芯层粉末达到很高的致密度,为发泡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轧制复合板适宜的发泡温度为615~620℃,温度过高会导致芯层出现大尺寸连通孔.发泡时间对熔融态泡沫体的凝固过程有显著影响,时间过长会使泡沫层塌陷,发泡温度为620℃时,经4~6min发泡芯层可形成良好的泡沫结构.  相似文献   

18.
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发泡机理与成型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了植物纤维发泡材料成型机理相对于传统的聚合物发泡材料成型机理的不同与特殊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植物纤维类发泡材料成型的必要条件。同时,探究了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发泡技术和常用成型工艺,并对一步法成型和两步法成型2种主要发泡成型工艺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稻草纤维制备缓冲材料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稻草纤维缓冲材料制备中各主要因素的影响,分析了主要因素即处理后的稻草纤维用量、发泡剂量、胶粘剂量、发泡温度等工艺参数,获得了以稻草纤维为主要源料制备发泡缓冲材料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工艺,为研制环保型缓冲包装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α烯基磺酸钠(AO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硅树脂聚醚乳液(MPS)、十二醇、羟乙基纤维素等稳泡剂,对混凝土用蛋白质发泡剂进行复配改性。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泡能力远高于蛋白质发泡剂,但泡沫稳定性不及蛋白质发泡剂;掺入适量三类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提高蛋白质发泡剂的发泡能力和泡沫的稳定性,合适掺量为0.9~1.0g/L;硅树脂聚醚乳液和十二醇均能较好提高发泡剂的发泡与稳定性能,但两者不宜同时掺加;羟乙基纤维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稳泡剂,合适掺量在1.0g/L及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