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炽康 《氯碱工业》1995,(10):40-41
介绍氨基硫尿路线(ATSC)合成丙酮缩氨基硫脲(ATSC)的反应原理和合成方法;硫氰酸肼路线合成ATSC的反应原理和常压、减压法的合成。重点阐述了减压法的流程和操作过程。指出了硫脲路线和硫氰酸肼路线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蔓延高温合成TiC特种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民  傅正义 《陶瓷》1995,(1):40-42,26
本文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TiC陶瓷粉末,研究了合成原料及C/Ti比对合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i粉的纯度及碳粉的性状是影响TiC合成的主要因素,未成粒的碳粉及高纯度的Ti粉可保证制备出纯净的TiC粉料。C/Ti摩尔比的变化会影响TiC昌格常数及相对密度,微观研究表明,合成TiC粉末分散较匀,但有少量团聚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以卵磷脂为合成脂质体的原料,将V_E和V_C分别包埋在脂质体内部的合成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证了超声波法和乳液法合成的脂质体的形态结构,比较了两种方法合成的脂质体对V_E和V_C包埋率的影响,选择了乳液法合成脂质体时卵磷脂的最佳浓度,讨论了稳定剂及其浓度对脂质体分散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液相甲醇氧化羰基法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液相甲醇氧化羰基法是近年开发和工业化的合成DMC新工艺,文中通过对该工艺所用催化剂的进展、基础气液平衡数据和工艺流程的考察,展现了其取代传统光气法合成DMC的前景,可参考该法在“九五”期间建立我国DMC产品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牙膏型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健 《黎明化工》1997,(6):15-17
介绍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发展和合成方法,以精制棉为原料,采用溶媒法合成牙膏型CMC产品,按正交实验方法,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并用此工艺条件制得了合格的牙膏型CMC产品。  相似文献   

6.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H3SiHCl2和CH3OH为原料,采用三种不同的醇解方法(溶剂法、酸吸收剂法、气-液相法)合成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运用IR,GC-MS等手段研究了三种方法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法可避免另两种方法的一些缺陷,产物含量较高,其最佳合成条件为:用二甲苯作溶剂,CH3SiHCl2和CH3OH以一定速度滴入CH3SiCl2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在30℃左右,反应时间6h,其CH3(OCH3)2S  相似文献   

7.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采用原位法合成了造价低廉、性能稳定的C18-反相层析介质。考察了原位法第二步反应中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对介质合成的影响。将合成的C18-硅胶应用于紫杉醇的常压层析提纯,可使紫杉醇的纯度从27%提高到95%以上,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8.
硅中金属相对甲基氯硅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元 《吉化科技》1996,4(2):37-41
本文主要探了硅中不同金属相在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反应中与CuCl、CuCl+CH3Cl、CH3Cl的反应,及其对活性和造反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H3SiHCl2和CH3OH为原料,采用三种不同的醇解方法(溶剂法、酸吸收剂法、气-液相法)合成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H3(OCH3)2SiH],运用IR、GC-MS等手段研究了三种方法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法可避免另两种方法的一些缺陷,产物含量较高。其最佳合成条件为:用二甲苯作溶剂,CH3SiHCl2和CH3OH的摩尔比为1∶18,CH3OH以一定速度滴入CH3SiHCl2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在30℃左右,反应时间6h,其CH3(OCH3)2SiH含量可达80%。  相似文献   

10.
环氧氯丙烷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氧氯丙烷的合成方法,重点介绍了收率高,生产能力大的醋酸丙烯酯法。综述了ECH的多种用途。建议国内尽快增大ECH的产量,以改善供不应求的状况。新建ECH装置宜采用醋酸丙烯酯法。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醇-乙二醛缩醛树脂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传统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是由PVA和甲醛制备的,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高.通过改变合成工艺,用乙二醛替代甲醛,与PVA缩聚制备出了游离甲醛含量低的树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体系pH值对树脂粘度的影响,并采用了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淀粉改性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传统的PVA缩醛树脂是由PVA和甲醛制备的,所以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高。通过改变合成工艺,用淀粉对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进行改性,制得了游离甲醛含量低的树脂。考察了淀粉用量、体系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了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此合成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工艺简单、游离甲醛含量低、耐水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非均相水溶剂法合成聚乙烯醇缩乙醛(PVAc)缩醛度低的问题,在水相法基础上,采用非均相混合溶剂法合成了高缩醛度PVAc,研究了乙醛加入量、盐酸加入量、析出温度、溶剂加入量对缩醛度及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均相混合溶剂法合成的PVAc缩醛度较传统非均相水溶剂法有明显提升。采用响应面法对缩醛度和产品收率进行了综合优化,当析出温度为11.8℃,乙醛与聚乙烯醇摩尔比为0.46,乙醇质量分数为12.2%时,缩醛度最佳,达86.3%。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valuates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introducing acetal functional groups on waterborne microparticles. Aqueous dispersions of microparticles consisting of 70 wt.% styrene and 30 wt.% ethylacrylate were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polymer particles and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e particle diameters were varied in the range from about 50 to 150 nm. The particles surfaces were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an acetal functionality.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wo different ways. Surface reactivity was introduced by the use of an acetal functional group containing an acrylic monomer in the polymerization step. The acetal functional groups were also introduced through post-polymerization grafting techniques. The particle surfaces were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an acetal functionality, suitable for waterborne acid curing binder systems. The functionality in question is a diacetal, which recently has proved to undergo acid catalyzed crosslink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1]. Acetal functionalized microparticles might replace amino resins. Crosslinking between amino resins produces formaldehyde but crosslinking based on acetals does not produce formaldehyde.  相似文献   

15.
非环状乙缩醛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分解的表面活性剂。本文以氯化氢为催化剂,脂肪醇与三聚甲醛醚化得到脂肪基氯甲基醚,再与环氧氯丙烷烷基化后加聚乙二醇缩合得到非环状乙缩醛表面活性剂,并考察了其在纺织印染助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磷钨酸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杨水金  夏佳  吕宝兰 《精细化工》2004,21(9):686-688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对苯甲醛、丁醛、丁酮与二元醇(乙二醇,1,2 丙二醇)为原料合成6种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酮与二元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醛/酮与二元醇(乙二醇,1,2 丙二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1 7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 5%,反应时间1h条件下,6种缩醛(酮)的收率为55 2%~79 0%。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化学工程师》2004,18(6):12-13
以对氯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合成了对氯苯甲醛缩乙二醇,确定了其结构并讨论了影响反应收率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香料物质苯乙醛及其缩醛合成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强碱性双相催化体系(KOH-DMSO)中,被活化的甲醇很容易与苯乙炔发生烯基化反应,生成甲基苯乙烯基醚,其可直接水解制备苯乙醛,也可以直接与醇类作用获得相应的缩醛。  相似文献   

19.
制备聚乙烯醇缩醛胶的新配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种制备聚乙烯醇缩醛胶的新配方。常规的制备方法是通过甲醛和聚乙烯醇的缩合反应来实现的。作者发现,在反应中加入适量乙醛代替部分甲醛、可明显提高缩醛胶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将金属钠溶解于乙二醇单甲醚生成钠盐后立即与溴代乙醛二乙醇缩醛反应,合成了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2 (2 甲氧基乙氧基) 乙醛二乙醇缩醛,避免了旧有工艺需使用价格昂贵且危险性较高的原料氢化钠的缺点。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金属钠与溴代乙醛二乙醇缩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1-5,溶剂的量为0-36 mL/mmol,反应时间为10 h,产物的收率为91-7 % 。新工艺易于控制,成本较低,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