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前言 在适当条件下沉积的铟锡氧化物(ITO)是一种简并的具有低电阻率的n型半导体,它在可见光区具有较高的透过率,除了作为透明导电膜外,还可以作为太阳电池的异质结材料。 J.Dubow等人和J.Shewchun用离子束溅射沉积在p型单晶硅上制备的ITO/Si异质结  相似文献   

2.
采用德国HMI研发的AFORS-HET软件模拟了N型衬底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发射层厚度的增加,短路电流下降,电池的短波响应变差.在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界面处加入不同的界面态密度(Dit).发现当Dit1012cm-2·eV-1时,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均大幅减小,导致电池效率降低.当在非晶硅,单晶硅异质结界面处加入本征非晶缓冲层后,电池性能明显改善,但是缓冲层厚度应控制在30nm以内.模拟的a-Si/i-a-Si:H/c-Si/i-a-Si:H/n a-Si双面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8.47%.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了通过适当氢稀释(RH=15)和合适的衬底温度(Ts=170℃)下,用PECVD制备得到的宽带隙氢化纳米非晶硅(na-Si:H)薄膜,并将其用作pin太阳电池的本征层。经过电池结构和工艺条件的优化设计,在p/i,i/n界面插入渐变带隙缓冲层,制备出了glass/ITO/p—a-SiC:H/i—na-Si:H/n—nc-Si:H/Al结构的pin太阳电池。电池初始开路电压(Voc)高达0.94V,同时还能保证0.72的填充因子(FF)。光电转换效率(Eff)达到8.35%(AM1.5,100mW/cm^2)。  相似文献   

4.
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参数,考虑光电压V和耗尽区宽度W的变化对光电流JL的影响,较严格地计算了CdS/CdTe和CdS/Cu2S两种异质结单晶薄膜太阳电池的光伏特性曲线。然后在的条件下,对由上述两种异质结构成的二重结太阳电池的CdTe、Cu2S厚度进行匹配,计算各种组合下二重结太阳电池的光伏特性曲线。理论证明最佳匹配厚度Hmax约为9.06μm,最大短路电流、开路电压、转换效率分别为14.22mAcm-2、1.3V和14、68%。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双层p-n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中激子和载流子输运的理论模型。假设只有扩散到结区的激子和该区产生的激子,才对形成光电流有贡献。这些激子被有机/有机界面的内建场离解成自由载流子。而后,电子在北红(n型有机半导体)层传导,空穴在酞菁(p型有机半导体)层传导。据此,讨论了双层异质结电池的填充因子和光电转换效率均比单层肖特基型电池获得改善的机制。结合实验分析,认为在北红/酞菁异质结电池中北红(Me-PTC)层和酞菁(ClAlPc)层之间存在Forster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6.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n-Si(100)衬底上制备氧化铝膜(Al2O3)和不同温度下的铁掺杂非晶碳薄膜(a-C∶Fe)。I-V特性曲线表明:制备的a-C∶Fe/Al2O3/Si异质结结构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和光伏效应,碳膜的制备温度对a-C∶Fe/Al2O3/Si结构电池光伏性能有显著影响。合适的沉积温度能显著增大异质结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而增大异质结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碳膜制备温度为350℃时,异质结获得最佳光电转换效率。当制备温度超过350℃时,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大幅度减小。通过对a-C∶Fe膜的拉曼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非晶碳膜的结构经历了从类金刚石向类石墨化的转变,从而对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志胜  柯蔚芳  王艳香 《太阳能学报》2019,40(12):3513-3518
合成一种氟代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2,5-二氟代苯基苝酰亚胺(D25DFPP),制备CuPc/D25DFPP异质结,研究异质结的结构和性能,并将其引入ITO/PEDOT:PSS/CuPc/D25DFPP/Al结构光伏器件。结果表明,D25DFPP与CuP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较好的光吸收互补特性。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CuPc/D25DFPP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发现在两者的界面处同时存在能带弯曲和界面偶极作用,异质结中发生较强的电荷转移,并且两者能级匹配。异质结在120℃下退火后有较大的晶粒和较强的荧光猝灭,使得退火后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比未退火时提高1倍以上,达到0.82%,显示在光电转换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兵  沈辉 《太阳能学报》2018,39(5):1284-1290
利用软件wx AMPS模拟CIGS/Si异质结太电池的效率和不同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前后端接触势垒分别为1.2 e V和0.21 e V,前(后)表面复合速率为1×10~7cm/s,选择功函数为5.4 e V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p型CIGS的带隙和厚度为1.15 e V和3μm,并选择掺杂浓度为5×10~(16)cm~(-3)的n型硅片,最终模拟CIGS/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最佳效率为25.60%。希望该模拟数据为实际制备CIGS/Si异质结太电池作出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于化丛  杨红 《太阳能学报》1997,18(4):421-426
报道了在大面积(2790cm2)p-i-n型a-Si∶H异质结太阳电池p/i界面之间引入缓变层(CGL∶C,CGL∶B∶C)对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带有CGL∶C的a-Si∶H太阳电池性能的改善主要来源于开路电压的提高,带有CGL∶B∶C的a-Si∶H太阳电池性能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填充因子FF的增加。提出了带有缓变层a-Si∶H电池的能带模型,据此分析了p/i结附近载流子的复合动力学过程,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验中所发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在光伏实验系统中模拟光伏电池外特性,克服自然条件下多种环境因素的复合影响和功率器件性能差异对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实现温度、光照强度改变等条件下光伏电池真实外特性的模拟。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相AC-DC整流器结构的光伏模拟器,硬件部分基于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软件部分基于单二极管光伏电池模型的模拟算法,详细推导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采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保证输出电压的跟踪精度及响应速度,并加入负载电流前馈补偿控制,提升直流电压抗扰动性能。模拟器能够精确模拟光照、温度及阴影遮挡等条件下的光伏阵列外特性,电压控制偏差为±0.001 V,响应时间为20 ms。  相似文献   

11.
铁电晶体热电转化回热循环的性能优化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都奇 《太阳能学报》1999,20(4):439-443
考虑铁电晶体热电能量转化回热循环的有限时间性以及热阻和铁电介质的损耗等不可逆因素,定义回热循环能量转化的特征参量λ,对循环性能进行优化研究,给出铁电晶体热电转化最大输出功率状态下的优化准则以及功率与效率协调的优化准则,为回热式电晶体热电能量转化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敦煌地区大气气溶胶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韧  季国良 《太阳能学报》2004,25(3):320-324
利用敦煌地区1981~1983年地面实测的太阳直接辐射资料计算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透射比及气溶胶对辐射削弱量,通过分析大气气溶胶的透射比与直接辐射、散射副射、S/Q、D/Q的关系以及气溶胶对辐射削弱量与气温、直接辐射、气熔胶透射比的关系,讨论了大气气熔胶的辐射效应,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随着气溶胶透射比的增大直接辐射、Q、S/Q增大,D/Q减少;气溶胶对辐射的削弱增大时,气温减小,垂直于太阳光束面上的直接辐射减小,气溶胶透射比减小;在干旱地区晴空气溶胶对辐射的削弱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节能系数及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供暖空调的能耗过程,给出节能系数与用能系数的定义,基于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推导了制热或制冷工况的计算公式。还分析了以大气为冷源的空调系统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后的能耗附加值。按现有水源热泵运行性能给出了用能与节能系数定量值,计算了单位水量、单位温变的节能与环保效益。研究表明: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节能系数在0.37~1.00之间,热岛效应后的能耗附加值达20%,1.0m3地表水温变1℃节能量达1.55~4.18MJ/ (m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4~2.03)×10-3kg/(m3·℃)。  相似文献   

14.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铁电晶体热电转化回热循环的优化性能进行研究,考虑了循环中热阻及铁电晶体内部损耗这两个主要不可逆因素。得到新的优化准则及一些重要新结论,诸如求得循环的最大输出功率及其相应的效率、电流和特征参量等。结果可为铁电晶体电热转化装置的优化设计和最佳工作状态选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还指出有关文献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洪水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1)洪水系列资料是否存在一致性的检验;(2)当系列缺乏一致性时,以什么标准进行还原;(3)还原计算的方法;(4)若用非一致性系列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将会产生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双效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克服吸附式制冷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采用硅胶-水、分子筛-水分别作为两级循环的工作对以及两级循环中都用分子筛-水为工作对,构造了两种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可有效利用第二级循环的吸附热、析出蒸汽的显热,能有效提高热力完善度.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对系统和影响性能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双效复叠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吸附式制冷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采用硅胶-水、分子筛-水分别作为两级循环的工作对以及两级循环中都用分子筛-水为工作对,构造了两种双效复叠式制冷循环.该循环可有效利用第二级循环的吸附热、析出蒸汽的显热,能有效提高热力完善度。建立了计算机模型,对系统和影响性能的一些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实例分析了充电无功功率对无功计量的影响,并就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地热能道路融雪过程的理论预测模型,其中考虑了雪层的毛细作用与热质交换特性。对融雪过程中临界融化面积比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临界融化面积比不随加热流体温度、环境条件以及埋管布置(埋深和间距)等因素而变化,是由埋管布置本身导致的不均匀路面热流以及雪层本身的多孔特性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加热流体温度相比,埋管布置和待融时间对融雪时间的影响更大,是融雪系统优化设计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投资大、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也大的巨型工程。本文通过对三峡工程的投入产出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得出三峡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与替代方案相比,三峡工程是优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