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秦磊  孙明 《规划师》2016,(8):117-124
文章结合哈尔滨市阿城区红星镇新一版城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编案例,分析规划修编的缘由,回顾与评价历版城镇总体规划,明确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在城镇发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为导向,从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的确定、城镇性质与规模的调整、城镇空间的布局、景观绿地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期能为其他旅游城镇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6,(8)
文章结合哈尔滨市阿城区红星镇新一版城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编案例,分析规划修编的缘由,回顾与评价历版城镇总体规划,明确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在城镇发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为导向,从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的确定、城镇性质与规模的调整、城镇空间的布局、景观绿地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期能为其他旅游城镇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慧  ;肖大威 《南方建筑》2014,(3):106-109
深圳茅洲河流域城镇用地布局不合理、自然空间建设不足,绿道在城镇空间中具有连接、隔离和缓冲作用,为城镇空间优化带来了契机。论文对流域进行规则式网格划分,将绿道介入网格形成生态廊道连接自然空间,通过绿道生成缓冲区隔离和缓冲城镇用地与自然斑块,并提出以网格为单元的空间优化策略。最后分析已建绿道在城镇空间中的作用,阐明未来绿道建设旨在实现不同类型绿道的无缝衔接,从而形成绿色交通网络来促进流域城镇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邹运 《山西建筑》2011,37(8):127-128
采用分枝维数分析方法,对通乡镇公路通达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满足乡镇经济发展的县乡公路建设水平的指标最优取值进行了分析,评价方法达到了指导下一阶段建设和引导城镇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导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导则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第二部分根据实地调研及资料分析的结果,阐明了我国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在综合分析了各地规划实例的基础上,根据县(市)域的特点,提出了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五项指导原则和十大内容。本论文在编制原则上,提出区域整体发展、服从大局、空间控制、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五项指导原则;在城镇体系规划上,提出了从城镇体系三结构本身,优化城镇体系网络布局的模式和方法;在编制专项规划上,提出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功能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突出具有优势的专项规划和解决主要现实问题的相关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6.
"边缘效应"与城镇发展空间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从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入手,在界定边缘区的基础上,阐释了边缘效应对城镇发展空间组合的影响,并提出在城镇发展空间组合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边缘效应,最后以"两湖平原"地区、中国沿海沿边地区和世界沿海地区的城镇发展空间组合过程为案例进行初步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RTK测绘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灵活、观测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实现一些高精度作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RTK测绘技术以其测绘的优点在城镇测量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城镇测量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介绍了网络RTK测量技术的原理,阐述了RTK测绘技术在城镇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晓丽  刘佳福  龚威平  孙越 《规划师》2011,27(10):81-86
在城镇规划中,动态监测能有效地监测到区域地理信息和数据的变化,掌控城乡建设情况.具备强大的空间监测和分析功能的遥感与GIS技术为动态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此,运用动态监测,对吉林省2001年~2007年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分配、交通设施配置、城镇空间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监测和分析,对城镇规划的实施起...  相似文献   

9.
在将城镇化质量分解为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空间发展质量、人口发展质量4个子系统后,结合浙江省城镇化的实际情况构建城镇化质量的指数型评价体系。每个子系统由若干可以从不同角度衡量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数构成。指数全面考察城市居民是否真正享有城市生活,以反映真实的城镇化质量和城市发展的全貌。每个指教包括2-5个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为反映该指数特点的,可以进行统计计算的具体指标。整个体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指数固定、指标灵活。该评价体系适用于对不同等级城镇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以及对城镇内部进行结构性研究。评价结果包括对各城镇的等级排序分析和均衡分析。并对浙江省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选取代表性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利用评价体系对每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浙江省城镇化质量呈现出极化特征;浙江省普遍存在空间发展质量偏低等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0.
谈非线性对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东风 《规划师》2003,19(6):84-89
分析城镇系统发展的非线性规律,认为规划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应起到调控城镇空间发展、协调子系统间关系、引导城乡可持续发展等作用。指出当前受多种外力作用下的城镇系统要有效的发挥规划的作用,就必须转变规划理念,强调规划的系统观、弹性、动态性与空间可持续发展,强调自生长引导与环境容量控制的对立统一,并强调市场的竞争、协同与反馈作用。尝试性提出非线性系统观的规划框架。最后以吴江市北厍镇规划为例,从实施前提、空间结构特征、优点、不足等方面对两个备选方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载体之一,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本文通过国内外对城市道路研究的比较,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网络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城市道路网络的优化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道路网络功能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发城市地下快速公路需尽早起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括了人类交通方式随着技术发展的变化,城市交通状况发展的趋势和开发地下交通的必然性。分析了地下轨道交通的特点、地下公路网的特点以及两者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地下快速公路的可行性以及地下快速公路网的安全性,进行了地下快速公路网的投资和回报分析,指出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快速地下公路网。  相似文献   

13.
齐峰 《城市规划》2002,26(11):76-79
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规划的工作过程。在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法方面提出多方案比选等建议 ,在轨道交通网络编制方法方面提出轨道交通网络应在与城市总体布局、土地使用规划、交通规划相协调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经济性、可操作性并重视网络的可拓展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节约型交通建设高速公路改扩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吕利坚 《山西建筑》2007,33(19):282-283
从节约型交通建设的角度出发,以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为基础,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是采用新建还是加宽方案,从社会效益、路网布局与结构、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利弊的比较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得出高速公路的拓宽工程方案宜采用在原有道上加宽拼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上海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就城市道路、公路网络、轨道交通、越江交通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并介绍了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路网布局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公共交通路网布局是影响公共交通效率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在满足交通需求、环境约束、能源约束的前提下 ,研究了公共交通效率最大化的公共交通路网布局模型 ,并提出了运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思路和基本步骤 ,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恩施国省干线公路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制定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调整规划的指导思想、布局原则和方案,最终形成通道能力充分、布局合理、密度适合、覆盖全州各县(市)、畅通周边省(市)的国省干线公路网。  相似文献   

18.
以丹阳市为例,研究了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条件与需求,探讨了基于需求导向的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该方法以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为基础,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地面城市规划,对规划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供需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城市发展与空间的供需矛盾,提出了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策略、规模和布局方案,使地下空间的利用功能与地面城市规划相协调,以改善地面交通矛盾和用地紧张等问题。对重点地区提出相应的规划指引,给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规划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需求,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地下空间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借鉴对地下空间宏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单个用地、具体功能的角度出发研究地下空间布局规划。在需求预测与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布局规划的方法,并对实证地区丰南区的地下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熵与神经网络的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新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 ,使决策者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构建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供应商选择 ,以满足快速构建供应链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