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本文以废旧含铬革屑为原料,以氢氧化钠为水解试剂,制备多肽水解液,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革屑水解率。再利用水解液与钙进行螯合实验,进行肽钙螯合物的制备,选取水解率最佳的水解液,分别以肽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最佳螯合率。研究表明,NaOH用量为8%、水解温度为80℃、时间为5.5 h、固液比为1∶6时,含铬革屑的水解率最大。当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60℃,肽钙比为4∶1时,螯合的比例能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赵立娜  陈紫红  陈濠  花朋朋  刘斌 《食品科学》2017,38(14):187-19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菌草灵芝多肽-硒螯合物的制备工艺,以螯合物中硒含量为指标,考察亚硒酸钠溶液与多肽溶液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同时建立螯合物制备工艺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并利用红外光谱法对菌草灵芝多肽-硒螯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影响菌草灵芝多肽与硒离子螯合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值反应温度体积比反应时间,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75℃、pH 9、亚硒酸钠溶液与多肽溶液体积比1∶2,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螯合物中硒含量为(2 985.89±10.59)μg/g。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螯合物进行表征,表明所得物质为菌草灵芝多肽与硒的螯合物。本研究为合成有机硒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也为菌草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花生蛋白水解物和锌离子制备肽锌螯合物的工艺条件,以螯合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肽与锌的质量比、反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法确定花生肽-锌螯合物的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花生肽-锌质量比4∶1、反应体系pH 6.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锌的螯合率为57.0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制备多肽-锌鳌合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反应液的pH、多肽液与锌的质量比、多肽浓度、锌盐来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获得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液pH6、肽锌质量比2:1、反应温度70℃、多肽反应液浓度0.03g/mL、反应时间50min.此条件下,锌的螯合率和螯合物得率分别是84.25%、82.07%.  相似文献   

5.
丝素肽与锌螯合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丝素蛋白水解物中的多肽与锌离子合成制备多肽-锌螯合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反应液的pH、多肽液与锌的质量比、多肽浓度、锌盐来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获得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液pH6,多肽与锌的质量比2:1,多肽液浓度0.05g/mL,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锌的螯合率为86.54%,螯合物得率为84.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辣木籽粕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结构特性。本实验以辣木籽粕多肽和氯化亚铁为原料制备多肽亚铁螯合物,同时以亚铁螯合率为指标对辣木籽粕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螯合反应条件:肽铁质量比为4.1:1,多肽浓度为7.9 mg/mL,pH=4.70,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亚铁离子螯合率为(88.27±1.49)%。紫外、红外、荧光光谱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螯合物进行结构分析表明,亚铁离子能够与多肽氨基酸上C=O 、N-H、—COO-等官能团结合生成多肽亚铁螯合物,表面疏水性与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极性氨基酸能够在螯合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鲢鱼源多肽锌的制备工艺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制备工艺中的主要因素对鲢鱼源多肽锌螯合物的抑菌活性影响。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探讨了酶解工艺(蛋白酶种类和酶解时间)和螯合工艺(螯合反应的pH、多肽与氯化锌的质量比、螯合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对多肽锌螯合物的抑菌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水解鲢鱼蛋白制备抑菌型多肽锌的最佳条件为风味蛋白酶酶解时间6h、螯合反应pH为6.0、多肽与氯化锌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45min、温度30℃,得到的螯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50mm和12.66mm,螯合物得率38.67%。因此,鲢鱼源多肽锌螯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8.
以罗非鱼多肽为原料,研究多肽与钙、铜金属离子在不同质量比、pH、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合成多肽-钙及多肽-铜螯合物的螯合反应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分析螯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H和质量比是影响多肽-金属螯合反应的主要因素,制备罗非鱼多肽-钙螯合物和罗非鱼多肽-铜螯合物的适宜工艺分别为质量比4:1、pH9、温度45℃、时间45 min和质量比3:1、pH4.5、温度50℃、时间45 min,螯合率分别达43.06%和53.36%。  相似文献   

9.
丁利君  危雪如 《食品科学》2009,30(20):198-202
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酶的复合酶解罗非鱼蛋白,制取富含多肽的酶解液;并将酶解液中的多肽与Ca2+反应制备多肽-钙螯合物,探讨反应液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多肽与CaCl2的质量比对螯合反应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多肽液与Ca2+的最佳螯合工艺为反应pH7.13,反应温度29.5℃,反应时间24.05min,多肽与CaCl2的质量比2.68:1,在此最佳条件下钙的螯合率为87.5%;产物对多种微生物,特别是对细菌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大豆制得多肽,以亚硫酸铁为铁源,与多肽进行螯合制得多肽铁螯合物,并分析比较大豆多肽和多肽铁螯合物抗氧化性以及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比较螯合前后结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pH5.0,反应温度45℃,时间30 min,多肽与硫酸亚铁质量比1∶2,此条件下螯合率为56.67%。多肽铁螯合物抗氧化性强于大豆多肽,且两者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分析得知,大豆多肽与Fe2+结合形成新型多肽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小麦胚芽的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解决居民缺钙的问题,对麦胚多肽与钙离子螯合的工艺进行研究。以小麦胚芽为原料,以螯合率为考察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麦胚多肽与钙离子物质的量比、时间、pH值对螯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65℃、麦胚多肽与钙离子物质的量比3∶1、时间60 min、pH 9.5的条件下,螯合率达到最大,为86.21%。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麦胚多肽-钙螯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表明麦胚多肽的氨基和羧基都参与了螯合反应;圆二色谱表明螯合物的二级结构由原来的无序结构向有序、紧密的结构转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螯合物的分子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猪皮明胶复合酶解胶原多肽和葡萄糖酸钙为原料,多肽钙螯合率为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多肽螯合钙。通过Plackett-Buiman(PB)和中心组合设计(CCD),考察胶原多肽/水料液比、多肽/葡萄糖酸钙质量比、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多肽螯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PB设计筛选出多肽/葡萄糖酸钙质量比、p H和反应时间为多肽钙螯合主要影响因素,经CCD优化确定最佳螯合工艺为多肽/葡萄碳酸钙质量比5.5∶1,p H6.0,反应时间130 min,胶原多肽/水料液比1.5∶100,反应温度60℃,搅拌速度30 r/min,搅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多肽螯合率达78.3%。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等手段,研究了猪皮胶原多肽螯合钙的结构,结果表明猪皮胶原多肽与钙形成了螯合物,且胶原多肽的氨基和羧基均与Ca2+发生了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鱼蛋白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生的氨基酸与硫酸锌螯合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条件是酶用量80mg、底物浓度为1%、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60℃。螯合的最佳条件为氨基酸与硫酸锌的摩尔比为4∶1、pH5.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0min,所得螯合率达到80.5%。  相似文献   

14.
以L-组氨酸与硝酸锌为原料制备L-组氨酸锌螯合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对L-组氨酸锌螯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反应温度为50℃,pH为5,L-组氨酸∶Zn(NO3)2·6H2O为2∶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理论值为93.22%,验证实际螯合率为93.19%。通过比较螯合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了组氨酸锌螯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鳀鱼为原料,研究多肽与铜离子螯合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在不同多肽与硫酸铜添加比例、pH值、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螯合率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索多肽分子量对螯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为多肽与硫酸铜的添加比例6∶1、pH 6、温度50℃、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率为61.3%。多肽分子量小于300 u时螯合率较低,在(600~1 000) u时螯合率最高为72.6%,大于1 000 u时,铜离子螯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花椒籽蛋白为肽源,FeCl_2为铁源制备肽铁螯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花椒籽蛋白水解肽与铁的螯合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螯合工艺条件:多肽溶液质量浓度为30 mg/mL,多肽和Fe Cl2的质量比为2.5∶1,pH值为6,螯合温度40℃,螯合时间45 min,此条件下测得的螯合率为96.84%,肽-铁螯合物得率为8.54%。对螯合铁进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电镜扫描,观察表明:花椒籽蛋白多肽与FeCl_2发生了螯合反应,且所得肽铁螯合物是不同于多肽的一种新物质。对肽铁螯合物进行氨基酸组分分析,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2.71%,必需氨基酸为16.41%,且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相似文献   

17.
为生产易被人体高效吸收利用的补钙剂以及提高牛骨的利用率,对实验室自制的牛骨多肽进行钙螯合处理,以螯合率、钙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确定制备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及稳定性分析比较螯合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肽钙螯合物的最佳条件为肽钙质量比2∶1、温度60℃、时间40 min、pH 8.0。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到38.97%,钙质量分数为21.29%。对最佳条件下的多肽螯合物进行光谱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氨基与羧基参与螯合反应,且二者之间主要发生配位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螯合后分子发生聚集,结构更加紧密。实验制备的肽钙螯合物,具有潜在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罗非鱼鱼皮为原料,研究鱼皮胶原多肽和镁离子的螯合工艺条件.探讨了鱼皮胶原多肽与氯化镁的质量比、反应体系的pH、螯合温度、螯合时间等因素对鱼皮胶原蛋白螯合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鱼皮胶原多肽与镁的螯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质量比1∶5、pH7.0、螯合温度70℃、螯合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84.58%.通过对比螯合反应前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的变化,证明了鱼皮胶原多肽与镁离子形成了新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19.
得到河蚬多肽螯合钙的最佳螯合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考察螯合温度、时间、河蚬多肽与钙离子的质量比以及pH对螯合率的影响,根据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得出最佳螯合工艺;并测定螯合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为8.0,河蚬多肽与钙离子的质量比为2.3∶1,螯合时间为39 min,螯合温度为40℃时,实际测得河蚬多肽螯合钙的螯合率为82.52%,预测值为83.63%;多肽螯合物对DPPH自由的清除能力增强。河蚬多肽螯合钙的制备为河蚬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废弃贝壳制得贝壳粉作为钙源,采用水体系合成法同时制备L-组氨酸和L-精氨酸复合氨基酸螯合钙,以螯合率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复合氨基酸与贝壳粉的摩尔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螯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螯合条件:复合氨基酸-贝壳粉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50℃,溶液pH值为9,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螯合率最高。为废弃贝壳粉的高附加值利用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