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种混合相容数据块的测试数据压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OC芯片测试数据快速增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数据压缩方案.该方案根据测试数据中存在大量无关位,测试数据存在相容性的特点,采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具有相容性的测试数据,对符合条件的测试数据采用一位压缩,提高了编码压缩效率.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和循环移位寄存器的解压缩算法的实现方案,对ISCAS 89部分...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数据压缩编码方法,称之为块和游程混合编码。将测试集划分成块模式和游程模式,并分别进行编码.解压结构由一个控制器和一个哈夫曼解码器组成.对ISCAS89标准电路Mintest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压缩测试数据,并且更优于Golomb码和FDR码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种有效的片上系统测试数据压缩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数据的规模和容量直接影响了片上系统的测试成本,故提出了一种测试数据编码的压缩算法——MinComp.该方法采用不等间距的编码方式,根据测试数据中游程长度的统计分布情况来调整各组数据的大小,从而提高测试数据的压缩率,降低了测试成本.为了使编码算法对应的解码电路的硬件开销最小化,该算法还引入了前后缀标识位的概念,这样可减小解码电路的规模和复杂度.对ISCAS89 benchmark电路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inComp编码方式的压缩效率要比Golomb等编码方法好,而且实现方式简单.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视频压缩中量化后的8×8 DCT块系数,提出了一种新的熵编码算法.该算法在H.264的自
适应变长码编码(CAVLC)的基础上,把游程(run)和层次(level)分离,并采用规则码表进行编码,从而
保证了码字可以通过简单计算获得,避免了传统的查表法,降低了视频编解码系统的存储要求.在编码时
,该算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编码信息,通过不断转换码表实现自适应性.算法根据8×8 DCT块中的0系数个
数,分3种不同的方式编码run,从而提高了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各种编码条件下都能实现
很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零树量化编码后出现了许多连续的次要系数根这一特点,提出一一种有效的零游程的编码方案,主要包括:采用变长零游程,游程编码与零树编码统一进行,一次完成。实验表明,图像经该游程编码后压缩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ETSI 0 6 .10规范中建议编码速率为 13kbit/ s的 RPE- L TP编码方案 ,是一种运算复杂的算法 ,用于泛欧 GSM全速率业务信道的低码率语音编码器。文中介绍了该编码器的算法原理以及用一片TMS32 0 VC5 4 9DSP芯片和一片 AD6 4 2 1B模拟基带芯片实现该编码器的软、硬件结构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变长时隙下Turbo码的抗干扰传输能力,提出一种将Turbo码的编码符号通过跳间交织分散到时隙各个数据跳中的改进算法.算法提高了接收灵敏度,实现信息的无差错接收.通过实际系统验证了该改进算法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的简单变长编码图像压缩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变长编码是一种高效的编码方法,在符号概率的几种分布上效率接近哈夫曼编码,误差不超过1%,且通常可用很少的比特数来传输码字。针对哈夫曼编码软、硬件实现复杂、费时较长的缺点,通过对图像信号的小波分解,在不同的子带上采用改进的简单变长编码方案,获得了更高的压缩比,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有效、易于编辑实现,是一种高效的图像压缩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EZW进行图像数据压缩一般的步骤是:小波变换;零树量化编码;熵编码。为了提高压缩比和编码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编码方案。主要是:利用零树量化编码后出现了许多连续的次要系数根这一特点,将熵编码与零树编码统一进行,一次完成,熵编码采用变长零游程方法。实验表明,图像经该方法编码后压缩比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和滤波器组的图像编码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二带小波算法扩展到M带 ,并根据人眼对不同方向敏感性的不同 ,提出了M带小波量化的一种策略 ;同时讨论了消失矩对图像压缩的影响 ,并对常用的变长Huffman编码及算术编码的性能作了比较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能实现较高的压缩比 .  相似文献   

11.
An OpenMP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parallelize the sequential molecular dynamics(MD) code on shared memory machines. When a code is converted from the sequential form to the parallel form, data dependence is a main problem. A traditional sequential molecular dynamics code is anatomized to find the data dependence segments in it, and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i. e. , recover method and backward mapping method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ose data dependenc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arallelization of this sequential MD co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rallelized MD code was analyzed by using some performance analysis tools.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how that the computing size of this code increases sharply form 1 million atoms before parallelization to 20 million atoms after parallelization, and the wall clock during computing is reduced largely. Some hot-spots in this code are found and optimized by improved algorithm. The efficiency of parallel computing is 30%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and the calculation time is saved and larger scale calculation problems are solved.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星载软件在轨更新过程对测控资源的需求量,缩短更新上注时间,提出了一种无需操作系统支持、上注数据量低、版本可灵活控制的语句级软件更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预编译命令进行程序空间优化,使得不同模块的代码在编译后存储于不同的段中,减少代码修改对加载文件的影响;其次通过逐段求解参考段与更新段之间匹配路径,并基于此进行各段的差异内容提取,大大降低差异补丁规模;然后通过版本引导程序设计,实现对卫星软件版本的灵活控制;最后通过对文件和程序进行可靠性设计,保证整个更新过程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ZDPS-3A卫星平台进行了充分的测试,所提出的更新方法可应用于无操作系统的星载计算机,支持软件状态可回滚且更新过程可靠,同时相比传统的差异内容提取方法,补丁文件的规模降低量均值超过50.00%,可显著缩短更新上注时间。本方法能够充分满足星载软件低数据量更新的需求,可推广应用至包括微小卫星在内的多种航天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测试数据压缩率,提出一种新的编码压缩方法(FDR-BC).根据测试集中向量间相同位置绝大部分相容的情况,把相容位个数最多的向量划分为一组并合并为一个向量,不相容的位赋值1.用FDR-BC对合并后的向量编码.对分组内向量的个数、不相容位的个数以及不相容位上的值进行编码得到组头编码.解码器结构由输入控制部分和解码部分组成,输入控制部分将编码存储,解码时可以重复利用.解码部分解码的同时移入编码,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测试时间.针对ISCAS-89基准电路测试向量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用FDR-BC方法进行压缩,相比FDR方法压缩,压缩率平均提升了19.95%.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视接收机信号切换时音量常常突兀变化的设计缺陷,在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式.在单片机对电视机遥控操作编码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默认音量的采样.当信号切换操作时,在一定时间内以默认音量值为参照,由单片机发出电视接收机音量调节编码,实现电视伴音音量闭环调控,调控结束后恢复开环形式.当音量调节操作时,则在开环形式下完成默认音量的采样更新.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实现伴音音量的智能均衡控制.用一个单片机系统使这种控制思想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万物智联成为时代所趋,传统视频编码与压缩方法难以有效去除视频数据中的大量冗余信息,势必会降低传输效率。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面向语义通信的3D骨骼点数据信源编码与压缩方法(DMDCT)。针对骨骼点数据中的冗余问题,从语义概念出发,提出多尺度骨骼点表示方法,自适应地描述参与每个不同动作语义的骨骼点运动的状态的同时保留人体骨骼架构;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CT)从频域层面分离多尺度骨骼点表示的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进一步减少了整体数据量。区别于传统通信传输原始视频数据的方式,结合语义通信只传输与高层任务相关的骨骼点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在公开数据集NTU RGB+D上以动作识别为例的实验表明,DMDCT在同等压缩率下,TOP-1准确率比同类算法提高了约5%,且仅保留10%DCT系数仍可达到74.2%的准确率,而数据量仅为原始数据量的6%。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数字体全息存储系统(DHSS)中复杂噪声的特点,从数字通信中信道编码的观点出发,讨论了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来抑制DHSS中噪声干扰的技术。为了克服传统调制码的弊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DHSS新的调制码:调制-阵列码的编译码方法及其相应的软判决度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对降低误码率发挥了作用,特别是集等重码、纠错码和迭代译码等优点于一身的调制-阵列码的应用,可将误码率降低一二个数量级,并成功地实现了多媒体视频流的存储和回放。  相似文献   

17.
通过轴压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箍筋对配筋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R-CFST)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及承载力计算方法,旨在提出R-CFST设计方法和了解R-CFST施工时能否适当减少箍筋用量以降低成本。试验参数有平行式和螺旋式两种箍筋形式,其中平行式箍筋有三种间距,共准备4组8根R-CFST和3根钢管混凝土试件。试件在受力性能、承载力、断裂韧性、延性、套箍效应和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构件在最大荷载前的受力特性和承载力与箍筋间距和形式无关,承载力计算时可不予考虑;平行式箍筋纵向间距的变化不会对构件的力学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因而推荐使用较大的箍筋间距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螺旋式箍筋有助于提高构件最大荷载后的受力性能,尤其是对延性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推荐使用螺旋式箍筋以获得构件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提出了可靠和有效的核心混凝土本构方程和此类构件的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论的准确性。最后,对R-CFST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展开了研究,发现美国规范给出的公式是过于保守的,充分分析后提出了与我国规范的设计习惯相匹配的R-CFST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公式可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A coding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long constrained non-recursive systematic convolutional codes with a code rate of 1/2 and (n-1)/n obtained by puncturing the 1/2 code as the mother code. First, according to the coding principle, a linear block code with a code length of about 1/n of the original convolutional code constrained length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oding data; then, the check matrix of the linear block code is obtained, and the generator polynomial of the original convolutional code i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check matrix.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two convolutional codes involved in IESS309.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ethod, when the code rate is 1/2,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by about 1dB; when the code rate is 2/3 and 3/4, the improvement is more than 2dB.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existing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