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盐为氧化剂制备双醛山药淀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淀粉浆液质量分数,高碘酸钠与淀粉葡萄糖单元的摩尔比对醛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醛基含量大于90%的双醛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pH值为4.0,淀粉浆液质量分数为20%,高碘酸钠与淀粉葡萄糖单元摩尔比为1.1:1,在此条件下醛基含量高达97.5%。  相似文献   

2.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双醛淀粉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pH3.0,温度30℃,反应时间2h,淀粉乳浓度8%,得到的双醛淀粉中醛基含量为87.36%。偏光显微镜图片显示,样品醛基含量越高,偏光十字越少;通过红外图谱的表征,发现在波长为1729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说明反应产物中有醛基存在;布拉班德粘度曲线表明,双醛淀粉的起糊温度比原淀粉高,峰值粘度随氧化度的升高而降低;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强峰吸收随着醛基含量的升高而消失,说明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正交优化制备双醛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5h,高碘酸钠浓度0.5mol/L,pH值4.0,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1.1:1.  相似文献   

4.
拟均相两段工艺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的拟均相两段工艺制备双醛淀粉(dialdehyde starch,DAS),考察预处理阶段中温度、酶处理、超声活化和氧化阶段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投料比、NaIO4浓度、淀粉乳浓度、相转移催化剂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影响,前段的预处理采用超声活化处理,后段的氧化工艺考察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并用正交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以醛基含量为考察指标,预处理时不宜用酶,处理温度50~60℃,经30℃、40W、40kHz超声活化淀粉乳30min能有效提高淀粉与NaIO4的氧化反应活性,制得高醛基含量的DAS。相转移催化剂对提高产品醛基含量有一定作用。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40℃、n(NaIO4):n(淀粉)=1.0:1.0、NaIO4浓度0.5mol/L、淀粉乳质量分数10%、体系pH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DAS双醛含量为96.81%。经光谱和理化性能等指标的检测证实所得的DAS与文献报道的DAS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张波 《辽宁丝绸》2003,(4):10-12
利用高碘酸钠氧化可溶性淀粉制得双醛淀粉(DAS),用碱滴定法,测其氧化度(醛基含量).并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初始pH值、温度对产物氧化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分别是反应时间1.2h,初始pH值1.4.  相似文献   

6.
双醛淀粉毒性低,化学活性高,广泛用于各种工业,是一种很重要化工原料,但我国对双醛淀粉开发和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小时,高碘酸钠浓度为0.5 mol/L,pH值为4.0,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比为1.1: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优化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5h,高碘酸钠浓度0.5mol/L,pH值4.0,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1.1:1。  相似文献   

8.
以NaIO_4作氧化剂,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淀粉乳含量10%,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溶液pH值3,反应温度40℃,搅拌反应3h。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备的双醛淀粉产品中双醛含量93.5%,产率96.7%。制得的双醛淀粉经红外光谱表征,波长1 750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波长2 750cm~(-1)处出现弱吸收峰,说明产物中醛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双醛淀粉应用领域广泛,本文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来制备大米双醛淀粉,从单因素实验到正交实验探索到大米淀粉双醛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4h、反应pH=3.5、NaIO4水溶液浓度为0.3mol/L、高碘酸钠和原大米淀粉的摩尔比为1.1∶1;此条件下可以制备得到双醛化程度接近100%的大米淀粉。  相似文献   

10.
李富丽  罗发兴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2):1448-1450,1453
脲酶是一种来源广泛的植物蛋白酶,能高效、专一的催化尿素分解.本文利用双醛淀粉(DAS)作为酶固定化载体对脲酶进行固定化.同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载体的醛基含量,载体与酶的配比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经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双醛淀粉载体醛基含量80%,反应pH值6.0,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5h,酶与载体的配比为1:1(mL/g)  相似文献   

11.
双醛淀粉毒性低、化学反应活性高,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而双醛淀粉的流变性会对双醛淀粉的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H下制备双醛淀粉的流变性,结果表明溶液呈胀流型,提高剪切速率,黏度略有增加,pH3.5下制备双醛淀粉的黏度比pH7下制备双醛淀粉的黏度低。  相似文献   

12.
双醛氧化纤维素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为4 h,[酶]/[载体]=1:15(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17 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3%。  相似文献   

13.
在壳聚糖膜的表面接上分子链较长的双醛淀粉作为柔性固定化酶的载体,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在该载体上制成柔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应用于酶解波纹巴非蛤制备小分子肽。通过考察温度、pH 值、加酶量和固定化时间等条件对柔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酶活、酶活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双醛淀粉用量0.8mg/g 壳聚糖、柔性固定化酶温度25℃、柔性固定化酶时间20h、加酶量40mg/g 壳聚糖、pH8.0 条件下所得的固定化酶酶活最高,酶活回收率63.35%。将该柔性固定化酶在酶解温度40℃、pH7.0、加酶量1.0%、酶解时间4h条件下制备波纹巴非蛤小分子肽,产率为3.4055%。  相似文献   

14.
郭庆启  张娜  方桂珍 《食品科学》2011,32(11):204-208
通过环氧氯丙烷和高碘酸钠依次对纤维素进行环氧化和双醛氧化,制得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以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酶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pH6.5,m酶:m载体=1:15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28U/g。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最适反应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增加,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4%。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的环氧基和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  相似文献   

15.
亚硫酸品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醛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品红-亚硫酸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对双醛淀粉含量的测定条件、灵敏度、回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为580nm、显色剂用量4mL、温度35℃、显色时间60min下,摩尔吸收系数ε580为1.82×103L.mol-1.cm-1,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为3%。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醛淀粉(DAS)交联明胶,制备了DAS改性明胶膜,研究了DAS改性对明胶膜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吸湿性能和热降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AS能有效地与明胶发生交联反应。适量DAS的交联可大幅提高明胶膜的拉伸强度。DAS交联可赋予明胶稳定的结构,有效地降低明胶膜对水的敏感性。随着DAS用量的增加,明胶膜的平衡溶胀率逐渐降低。DAS交联可降低明胶膜的吸湿率,在DAS用量为3%~5%时,膜的平衡吸湿率最低。经DAS改性后,明胶膜的热降解温度升高,表明其耐热降解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温度4℃,酶/载体=1:3000(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50.9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木瓜蛋白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木瓜蛋白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性增强,与底物酪蛋白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55.1%。  相似文献   

18.
双醛淀粉的性质及其提高纸湿强度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高碘酸钠氧化木薯淀粉所得的双醛淀粉,颗粒保持完整,但随着氧化度的增加,颗粒表面逐渐变得粗糙,说明反应主要发生在颗粒表面。氧化达一定程度时,淀粉的结晶度和偏光十字消失,淀粉颗粒与碘络合颜色也发生变化,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醛淀粉用作湿强剂纸页初始湿强度是原纸的18.01倍,其湿强性能与PAE应用效果相近,而浸渍30min后强度只有PAE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