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亮 《结构工程师》2022,38(2):177-183
本工程平面和立面均不规则,属于复杂超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屋顶局部采用钢结构。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超限情况及加强措施、线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构件设计、楼板应力分析及弹塑性分析、钢屋盖设计以及楼座设计等。通过分析,该工程能达到了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抗震性能较好,具体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永兴 《山西建筑》2012,38(2):48-50
主要阐述了现代抗震设计的理念及措施,并对目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作了论述分析,经实践证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实现结构抗震安全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低温建筑技术》2020,(3):79-82
某大剧院为高度不超限、平面及竖向规则性超限的高层建筑。设计中根据结构不规则情况及抗震性能目标合理布置结构体系、并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为了明确结构的抗震性能,文中采用SATWE和MIDAS两种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弹性对比分析,用MIDAS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推覆分析及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层间位移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可以达到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双文  尹晓娜 《建筑结构》2021,51(7):98-104,90
成都某项目为超B级高度的复杂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穿层柱、斜柱、核心筒剪力墙收进的抗震不利情况.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重要性提出了高于性能D、低于性能C的抗震性能目标,对结构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及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及大震的等效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和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对于核心筒收进位置的竖向构件,通过计算分析及构造措施加强,可以确保结构构件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超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以无锡苏宁广场北楼为例,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使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多重目标,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首先建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利用弹塑性分析及评估软件PERFORM-3D建立结构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弹性响应,并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然后利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判定结构的性能水准,从而确定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计算结果表明:无锡苏宁广场北楼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和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其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是对超限高层设计方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合肥星泓金融城B01号楼为B级高度办公及商业类公共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同时具有扭转不规则、承载力突变、局部穿层柱和楼板不连续等不规则项。对该工程的基础设计、沉降分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目标、专项分析以及主要抗震措施进行了介绍,采用SATWE和MIDAS Building两个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下弹性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了中震弹性和不屈服验算,并采用SAUSAGE程序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计安全可靠,结构各项性能均能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体系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性能的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构反应性能参数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及性能目标确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基于性能的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依据有效性和充分性原则研究确定适合于不同类型空间结构的标量式、向量式或其它形式的地震动参数,提出了空间结构反应性能参数确定中的关键问题。空间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划分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因素,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确定能够合理划分其性能水平的自定义综合式标量指标、向量式指标或者两者结合的指标,空间结构性能目标确定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应基于可靠度理论及“投资-效益”准则。参58  相似文献   

8.
北京当代MOMA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复杂工程的结构设计中逐渐采用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北京当代MOMA结构,描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措施,同时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不同方向、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在中震作用下所有柱及剪力墙未发生屈服、悬挑部分钢结构及其支撑柱保持弹性,实现了性能设计提出的性能目标,说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及目前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结构抗震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出概念设计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抗震设计模块的三模块课程体系,以及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存在凹凸不规则及楼板不连续等不利因素,分析了工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及程度,并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对关键部位进行了设计,经过抗震计算分析及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结构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某商业综合体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新建高层减震建筑,属8度区A级高度特别不规则的高层重点设防类建筑。介绍了结构的减震设计,包括多遇地震弹性分析、设防地震分析和罕遇地震分析等内容。针对不规则、大跨度、长悬挑以及超长结构进行专项分析,提出相应抗震性能目标及加强措施。通过详细的计算分析及合理抗震措施,能实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及减震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卓越后海金融中心大厦为超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该结构抗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结构体系、平面不规则、结构高度超限特点,选用了适合工程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采用SATWE、ETABS程序进行小震作用下计算结果对比和中震作用下构件不屈服判别分析,以及Perform-3D程序进行大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找到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及抗震加强措施能够满足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某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针对工程特点探讨了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抗震设防目标、抗震措施等。解决了局部楼板大开洞引起抗侧刚度发生突变产生竖向不规则及有针对性的结构加强措施。对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进行概念设计,结合结构三维设计与分析软件SATWE对结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抗震设计主要通过承载力验算及层间位移验算方法,保证结构不同水准地震下的安全性,但不能评估结构的损伤程度及经济损失的多少,应采用抗震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明确各阶段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并通过仔细的计算分析及细部构造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带多层裙楼的某高层建筑,由于其竖向体型收进,平面开大洞及塔楼偏置等方面属于超限高层建筑,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塔楼地下2层,地上23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重点介绍了塔楼的结构布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其性能目标实现。通过整体模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及性能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一实际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结构检测及可靠性评估,该目标砌体结构综合抗震能力不能满足抗震鉴定要求,需采取适当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改造。本文以结构层间位移角为具体性能指标,以隔震技术为具体加固方法,通过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用结构加固前后的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地震输入能量分配等指标评价了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加固措施能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达到具体的抗震设防目标。此分析方法为我国大量高龄服役、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而短期内又继续存在的旧有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层连体建筑连接体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本文介绍某一连体高层工程实例,其连接体为两层钢连廊,位于建筑顶部,该工程连接体采用了钢拉杆体系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传力明确,连接可靠,对建筑立面影响较小,运用多种结构计算程序分析了该连接体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以及连体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提出了该连接体结构形式应分析的关键节点及各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及设立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性能设计方法与常规设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性能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方法(常规方法)在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提出将性能设计理念与常规设计方法相结合,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就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抗震空间位置、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布置三方面,论述了抗震设计中应重视的内容,并提出了提高抗震设计水平的措施,从而满足建筑结构防震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某新建中学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隔震建筑,属于8度区重点设防类建筑。介绍了结构的隔震设计,包括多遇地震弹性分析、设防地震分析和罕遇地震分析等内容。根据超限情况,提出相应抗震性能目标及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虽属于重点设防类建筑,但通过详细抗震计算分析及抗震加强措施,能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保证正常使用功能、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